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广东303户农户的调查
2013-07-12王广深吴心翔廖小梅赖碧妃
王广深,吴心翔,廖小梅,赖碧妃
(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农田水利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1]。然而,长期以来,政府对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再加上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对农田水利投入急剧减少,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过多。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逐渐增加,但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不高,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足的格局难以打破,从而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2]。因此,通过对粤西、粤北、珠三角和粤东303户农户实地问卷调查,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广东省农民对农村水利设施投资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导致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激发农民对农田水利的投资热情,提高农民的投资意愿的措施,以调动农民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促进我国农田水利跨越式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1 调查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组于2012年1月至3月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北、粤东、粤西四大区域的农户调查,为确保此次调查能真实反映广东省农民对农村水利设施投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组按照随机抽样,力求使被调查农户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根据各地农田水利设施的特点,在每一大区域随机地选择2市,每市随机地选择2个县(区),每市县(区)随机地选择2乡镇,每乡镇随机地选择2村,每村随机地选择10户农户,共4大区域8市16县(区)32乡镇320户农户进行调查。调查方式是:对农户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其当面填写,对文盲、半文盲的被调查者,采用调查者依据问卷的问题对被调查者提问,被调查者口头回答,调查者依据被调查者的问答代替被调查者完成问卷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17份问卷填写内容不符合要求,为无效问卷,有303份问卷按要求填写完整,为有效问卷,问卷的有效率为94.69%。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以男性为主,男性占63.7%,反映出在广东农村男性当家做主的传统依然保留着;被调查者以中青年农民为主,55岁以下占92.08%,这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东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占36.3%;家庭人数4~5人的占60.39%,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所有被调查者的家庭至少有一名外出务工者,说明广东农民兼业现象普遍存在;有30.26%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下,有32.67%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0元以上,这说明广东农村发展两极分化严重,贫富悬殊明显;55.45%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来源是进城务工;44.52%的被调查者人均耕地面积在0.033 hm2以下,人地矛盾紧张;有52.15%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参加过村民大会,有31.68%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村民大会但没有提建议,这说明广东农村基层组织涣散。以上这些调查信息与广东农村的基本特征一致,说明调查具有较强代表性、普遍性和真实性。
2 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
2.1 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
为了解农民对村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愿意,问卷设置的问题为:如果村里要兴建或者维修水利设施,您愿意出钱或出力吗?回答选择如下:①愿意;②不愿意。
调查结果发现:有65%的农民愿意投资村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或者投劳),有35%的农民不愿意投资村级农田水利建设(既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投劳),如图1所示。可见,有1/3的被调查者不愿意投资农田水利建设,不愿意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是当前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图1 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
2.2 投资意愿程度
农民投资意愿程度是指农民在综合考虑目前本村农田水利设施现状、经济状况、家庭收入结构和财产状况、自身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程度,投入与收益等因素后做出的自身愿意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资金数额的选择[3]。本文采用的是农民投资愿意的资金区间的级别来表示其投资意愿程度。
为了了解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程度,问卷问题设置为:假如村里建设维修水利设施需要1万元,您愿意投资多少钱?选择答案为:0元;1~5元;5~10元;10~20元;20~30元;40~50元;60~80元;90~110元;120~150元;160~200元;210~250元。问卷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农民对维修水利设施的人均投资额度
从图2可知,愿意投资10~20元的人数比例是最高的,占26%;位列第二和第三的投资额度分别是40~50元和20~30元,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12%,有66%被调查者愿意投资的资金额度在50元以下,这反映了农民投资意愿程度的主要资金区间为1~50元,由此说明即使是愿意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农民其所愿意投入资金也是相对较少的。
3 影响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的因素分析
3.1 计量模型设定和变量的选择
为了探讨影响广东省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因素,笔者将农民的投资意愿作因变量。由于在调查问卷设置中的选项只有两种:①愿意,②不愿意,所以,选择二分变量的计量模型与之相适应,并且用“1”表示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愿意投资,用“0”表示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不愿投资。
采用Logistic模型[1],其基本表达形式如下:
式中:Pj为个体采取某一行为的概率,在此表示农户愿意对农村水利设施投资的概率;xj为解释变量,表示第j个影响因素;βj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α为截距项;μ为误差项。
3.2 研究假设及变量的选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市场主体,以理性经济人的姿态参与市场活动,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是投资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预期效益最大化。这里的收益既包括经济收益又包括村民的认同感、恋农情结等[4]。因此,农民投资农田水利建设行为可能会受以下因素影响。
a.农户基本特征可能会对其投资意愿有影响。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农民自身素质的重要因子,而农民素质是决定其投资理念、投资愿意和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人均土地面积、家庭土地数量、进城务工人数和人均年收入是农户的重要财产及收入主要来源渠道,是农户投资实力的真实反映,是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的物质基础和后盾[5]。
b.农村水利建设情况可能是影响农民水利投资意愿的客观因素,农田水利建设供给状况决定当地洪涝灾害频率和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程度,这与农户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会影响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农户是否有抽水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补贴、兴修水利的成效和现有水利设施维护频率与农田水利设施发挥功效紧密相关,对农户的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也会影响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6]。
c.有关政策宣传及村组织建设,包括了解党的农业政策、村委会宣传党的政策、村委会宣传的成效、村民大会的召开、村民的参与和提意见是把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条件和机制,是影响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外部因素[7]。
因此,笔者参考大量己有文献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与甄别,并结合所调查的数据,选取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农村水利建设情况变量、有关政策宣传及村组织建设变量这3组变量,共17个自变量作为研究农民对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意愿的解释变量。
3.3 变量统计性描述
农民对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意愿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3.4 模型运行结果
为了检验模型的设定是否合适,首先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由软件spss19.0可得出表2和表3,从表2模型汇总的结果可以看到,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为212.567,故认为回归模型总体显著。Cox&Snell R方和Nagelkerke R方分别为0.212和0.293,就调查数据而言是比较合理的。
表2 模型汇总
从表3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可以发现,X3,X4,X5,X6,X8,X12,X14,X15,X16,X17等变量是农民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模型中存在一部分变量的统计分析与预期出现了差异。各变量的影响程度、方向以及显著性归纳分析如下。
3.4.1 第一组变量——农户基本特征
从模型回归结果看出,农户的人均土地面积、土地数量、进城务工人数和人均年收入对农民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意愿影响显著,而农户的年龄及其受教育程度对农民的投资意愿影响不显著。
a.从表3可以看到,农户的人均土地面积、土地数量和进城务工人数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并且符号和预测结果一致。这说明农户的人均土地面积越多,农户对农田的依赖度就越高,所以,农户对与农田灌溉密切相关的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的重视程度就越高,投资意愿强烈,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如果农户拥有的土地数量多而且分散,则其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需要的投入较大,农户投资能力有限,所以导致其投资意愿下降;而农户家庭务工人数越多,则说明其家庭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民对土地种植的收入依赖度低,所以,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对其生活水平影响不大,农户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弱[8]。
表3 农民对水利建设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模型变量回归结果
b.农户的人均年收入通过了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但其系数符号为负,这与前文的假说相违背,可能的解释是,农户人均年收入越低,越想通过投资水利建设来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收入,因此,其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愿望就越强烈。
c.在模型回归结果中,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系数符号为负,明显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小的农户,其接受新思想(如可持续发展观等)的程度深,所以,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会更加强烈;而受教育程度符号为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其参与农村水利设施的投资意愿就越强。可能原因在于,农户受教育程度低,技能少,非农就业困难,对农业生产依赖性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意愿高。
3.4.2 第二组变量——农村水利建设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该组变量中,对农民的投资意愿存在重要影响的是因素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和现有水利设施维护频率。当地洪涝灾害频率、是否有抽水机、政府补贴和兴修水利的成效等变量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可以认为这些变量对农民的投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a.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的sig值为0.032,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而且其符号为正,说明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与农民对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即农户遭受的灾害损失越大,其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需求也越大,其需要通过水利设施的改进与完善来减少或防御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对于遭受损失越大的农户,其越愿意出资建设农村的水利设施。这与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b.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频率通过了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这表明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频率越高,现有水利设施得到越好的保护,水利设施发挥效益大,农民投资水利回报率高,农民会觉得自己的资金投入是值得的,农户更愿意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
c.当地洪涝灾害频率和现有水利设施效用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且其系数符号均为正,与研究假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回归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户所在地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及水利设施效用越高,农户的投资意愿就越低。对于灾害频率较高的地区,可能当地的农户已经是对于当地水利的建设已经失去信心,所以表现出对水利建设较为冷淡的投资意愿;而在现有水利设施效用较高的地区,农户会产生一种松懈感,并没有对灾害的危险程度及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有较强的意识,所以,在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反而是较低的。
d.是否有抽水机及政府补贴对于农民的投资意愿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抽水机在农户家庭中使用程度不高,在调查的303份样本中,仅15.7%的农户有购买抽水机,而且政府的补贴并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利用本次调查的数据输入模型中,是否有抽水机及政府补贴的数目对于农民的投资意愿并没有影响效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3.4.3 第三组变量——政策宣传及村组织建设
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所选取的有关政策宣传及村组织建设的变量中,村委会宣传党的政策、村委会宣传的成效、村民大会的召开及村民的参与和提意见都是农民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党的农业政策在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对农民的投资意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a.村委会宣传党的政策及村委会宣传的成效对农户进行农村水利投资的意愿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这些变量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而且其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的结果一致。这表明,村委会的宣传工作情况越好,农民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度会越深,农户知道水利建设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是重大且持久的,其在这方面的投资意愿也就会越强烈。
b.村民大会的召开及村民的参与和提意见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而且两者系数符号为正,说明这两个变量对于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均具有正向的影响。村民大会的召开、村民的参与和提意见的情况体现了村组织的建设情况,村组织建设情况越好,民主程度高,会强化农民对于自己的主人翁思想,使其对村内事务更加关心,其投资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意愿更加强烈。
c.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了解党的农业政策这一影响因素并没有对农民投资农村水利建设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数据有较大的联系,从收集到的303份样本数据中,非常了解、大致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和完全不了解的数据比例分别为2.97%,33.66%,54.46%和8.91%。不清楚的数据比例太大,导致分析结果与预期出现差异。但其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的结果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党农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越深,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意愿越强。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a.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意愿受其人均土地面积、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的维修频率、村委会的宣传工作和民主程度的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
b.人均收入和家庭进城务工人数对其投资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
c.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当地洪涝灾害频率和现有水利设施效用对投资意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论,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4.2 建议
a.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农业生产规模小、土地细碎化、农民投资农田水利没有规模经济效益是导致农民投资农田水利意愿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必须出台政策,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使用向耕田能手集中,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适度,提高农民投资农田水利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投资意愿[9]。
b.健全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提高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委会是联系农民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村委会肩负着把政府的水利建设政策信息传达给农民并组织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任。从调查得知,农民不愿意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民认为村委会账目管理混乱,存在腐败现象,农民对村委会不信任,因此,健全村委会的组织机制,提高其组织能力,增强其在农民中的威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激发农民农田水利投资热情,提高农民投资意愿。
c.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责任制。现有设施维修频率与农民的投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成立农村水利设施监管队伍,不仅可监管水利工程建设,也可以对已经建成的水利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因为只有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才能提高水利设施的耐用性和持续性,这样,农民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才有持续性,农民才更愿意投资。
[1]李磊.四川农业水利投资效果及农户意愿分析[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1.
[2]刘力,谭向勇.粮食主产区县乡政府及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32-54.
[3]贾康,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2002(2):3-9.
[4]赵圣良,冯汉祥.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9(10):208-210.
[5]彭玉旺,周艳华,黄国昌.试论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
[6]刘铁军,郭洁,董晓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缺位原因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4(8):57-58.
[7]王晓东,黄河,姜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建立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J].水利发展研究,2006(3):11-15.
[8]胡继连,周玉玺,西爱琴.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研究,2000(5):84-86.
[9]柯龙山.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变迁、困境与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5):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