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对策
2013-07-11胡淑贤四川省泸州市畜牧局
文│胡淑贤(四川省泸州市畜牧局)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常规性的系统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事关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四川省泸州市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
1.防控认识不足。一是防控认识片面,总认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只是畜牧部门的事,不知其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常年性、长期性的系统工作。二是防控重要性认识松懈,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繁重的长期性工作,并且有的重大动物疫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一时难以显现,导致思想松懈。
2.免疫方式不科学。限于经费、人员等因素制约,免疫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主,“月月补针”落实不甚理想。从目前畜禽养殖和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已无明显季节性的现状来看,春秋集中免疫存在诸多缺陷。一是免疫接种有较大的漏失空当。春秋两防的间隔长达5个月左右,有大量新生、新引进畜禽因漏注得不到及时免疫,加之春秋集中免疫时,正遇分娩、临产、患病等情况不免疫,致使免疫密度下降,为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集中免疫程序不科学,造成防控效果不佳。集中免疫时,有的畜禽在同一段时间内使用多种疫苗免疫导致相互干扰,影响免疫效果,如猪瘟兔化弱毒苗是我国最先研制的疫苗,是国内外公认的最佳疫苗。国外已有曾是猪瘟暴发流行的国家使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后消灭了猪瘟,而我国使用猪瘟疫苗60多年来却难以消灭。究其原因,与其免疫程序不科学导致免疫空白、免疫耐受等不无关联。
3.监测诊断工作难以全面进行。县、乡两级限于工作繁重、人员紧缺、业务技术欠缺、工作经费紧张等因素,乡级停留在只采样送检、县级运行较好的也只在集中免疫后进行少量免疫抗体监测,造成大量设备闲置破损;市级因设备和人员欠缺、工作经费紧张等,难以全面开展监测诊断工作。
4.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目前,该市无一家无害化处理场,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缺乏,病死畜禽仍以临时选择地点深埋为主。
5.防控经费无保障。一是防控工作经费紧缺。各级除春秋两季集中防疫有少量防控工作经费外,其余防控工作一般都没有经费预算。二是村级防疫员劳务费无长效保障机制。虽然中央财政给予了一定的村级防疫员补助费用,但有的地方财政难以配套落实相应的防疫员补助经费。三是免疫反应和扑杀补偿经费无保障。现行动物疫情扑杀补助标准为2001年标准,补偿低,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旦遇有扑杀,常因补偿费用低而难以及时处置到位,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
6.基层动物防疫队伍问题突出。一是对基层兽医站人员的管理不健全,工作积极性下降。二是有的乡镇兽医站编制少,人员欠缺,工作开展困难。三是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定,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偏低。同时,对防疫员的考核也不健全,造成防疫员钻空子,留下了防疫空白点。
二、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防疫意识。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常规性的系统工作,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一定能立竿见影显成效,容易出现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些地方只有在疫情爆发时才意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养殖户也存在重养轻防、重治轻防的思想。应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宣传,树立“预防为主”的防疫理念,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2.积极实行科学的免疫程序方式。随着养殖方式的不断改善,畜禽生长周期已显著缩短,要以加强种幼畜禽免疫为重点。通过动物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估,适时调整免疫程序,切实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
3.加强监测诊断工作。监测诊断工作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要技术支撑工作,为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要完善监测人员配备,加强监测经费投入,开展检测诊断技术培训,举办试验比武,逐步提升监测诊断能力。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社会化检测服务,整合资源,如采取“中心+规模场”、“中心+专合组织+农户”等服务形式,不断激活实验室运行能力,推动监测诊断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4.加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改变无害化处理场地难寻的局面,改变常用的深埋方式,减少二次污染,实现病死畜禽科学有效处理,有效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传播。完善屠宰场、农贸市场、规模场等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病死畜禽有效处理。
5.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的提高、工作量的增加、社会物价指数的上涨,逐年增加对动物防疫这一社会公益事业的经费投入,将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列入专项经费支出,彻底解决防疫工作经费欠缺、防疫员劳务费和免疫反应及扑杀补偿费无保障等情况,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6.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动物防疫工作落实重在基层,基层队伍的稳定性、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决定了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一要加强基层兽医站管理。根据乡镇畜禽饲养量和工作量合理配置充实人员,加强培训,切实落实考核机制,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二要加强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建立防疫劳务费各级负担的长效保障机制,理顺劳动用工关系,落实一定的社会保障,确保队伍稳定,确保年轻、有技术人员有效进入防疫队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工作责任感,增强疫病防控技术水平。建立完善防疫考核机制,加大免疫质量考核、奖惩分明,提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