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3-07-11
“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农业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要珍惜土地、保护良田,尽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空间格局、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深刻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用工业化的概念来管理农业产业、农业企业,使他们能按照工业的理念加强对规模化的合作社、加工企业的精细管理,使他们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广大农民的就业、增收提供一个平台。”
—工业化的理念正改变着山西农业发展的观念和模式,为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董希德指出,用工业化的概念来管理农业产业,农业形势更好,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朋友得到了更多实惠。
“大型集约化鸡场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通过调整结构,压缩万只以下鸡场比例的同时,增加适度规模鸡场,扶持规模在1万~2万只的鸡场是当前蛋鸡生产中经过实践检验的较理想数据。”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黄仁录表示,农民要从养鸡户向职业养殖者过渡,除了掌握必备的饲养知识外,还应注意控制养殖数量,做到单场规模不宜过大,以中等投入获得中高产出。
“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我们肉类加工业也由小到大,不断地发展壮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去年年底,肉类加工规模以上的企业现在达到了3270多家,营业收入将近1万亿。在行业里面从事(肉类加工业)的就业人员超过90万人,特别是近几年大力的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结构,强化技术进步,我国肉类加工业进入了一个转型提升的新阶段。”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长张天佐在近期上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肉类加工企业生产集中度加速提升。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路径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路径是在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的条件下,实现土地流转,通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模式,培育新的农村经营主体,特别是培育新型农民。农村经营主体主要是养殖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民生产合作组织。通过鼓励和引导工商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企业化的农业生产。不过,要注意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以及注意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例。”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认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收入,都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和关注的重要内容。
“草原植被本身已经长期适应了恶劣的、波动的气候变化环境,是地球上抗逆性最强的多生态优势种建群的植被,应对气候变化更为适应,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物种、策略以及行动均应聚焦于草原。”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吴新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希望各方都能够关注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重视草原的碳汇作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让草原不再是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受害者”,而变成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