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数学的创新思维
2013-07-10鲍安常
鲍安常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因此,我们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合、宽松的教育环境。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恰当地说明了学思关系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要正确分析问题;要善于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中的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公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属于哪个范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或公式;杜绝盲目下笔,而应当以清醒的思维方式去面对;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可分为数量关系(即代数)和空间形式(即几何)两类;通常情况主要采用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中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要能巧用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思维要清晰,条理要清楚;还要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一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在应用时要言必有据,绝不能凭空设想。复习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习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
二、 教师教学教法得当
1.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的智力,有的放矢,达到预定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跳起来摘果子,教师启发提问学生并非故意设立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是让他们经过动脑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每摘一次果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3.培养学生敢说和自信的创造意识,要让学生敢说敢讲,大胆去发现新鲜问题,不可动辄指责。
三、 展开联想,拓宽思维
联想,必须有雄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教材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识到旧知识,从横向到纵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a+b=1,求a2+b2的最小值,可以从配方法、判别式法、二次函数等角度求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四、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有意创造动人情景,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用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熟悉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灵感,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讲授浓度的应用题时,用水和食盐做实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启发学生稀释(或加浓)时,什么量不变,抓住不变量列方程;在讲解相遇问题时,让学生从教室两边相向而行,直到相遇为止,学生很容易发现根据时间相等列方;讲解追击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到操场上实践,学生会抓住甲乙两人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快者追上慢者时共用时间相等列方程。因此,情景和兴趣结合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 多实践,多练习
实践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知识通过实践练习得以巩固和加深,数学技能逐步形成,数学能力得到提高。但大量的重复实践练习会增加学生负担,而要选择合理必要的练习才能使学生获得真知。同时,能对练习恰当处理、改造和设计,强化应用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计,要放下架子,善待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达到创新求知的目的。发展创造能力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从不同方式的数学技术中体现;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人才是学校的责任,教师的责任,是中国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每位教师共同从课堂做起,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