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3-07-10易行健杨碧云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消费率居民消费财政支出

易行健,刘 胜,杨碧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典型事实观察与相关文献回顾

(一)典型事实观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出一种持续性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也在2010年赶超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伴随这一现象出现的则是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图1描述的是自1991年到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与我国实际人均GDP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在样本区间内居民消费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期居民消费率快速下降,1994-2000年保持一种比较平稳的态势,2000年后进入持续性下降阶段,居民消费率自2000年的46.4%下降至2009年的35.1%,而实际人均GDP则持续上升。

图1 居民消费率与人均GDP

对于居民消费率在2000年后持续下降的原因,杨汝岱和陈斌开(2009)曾指出,2000年前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内,国有企业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逐步展开,而经济体制的变动增加了居民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居民消费需求的下降。

欧美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后起工业国家的主要参照系,其特点主要在于以政府支出作为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主体,教育支出主要集中在初级和中级教育。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一种“教育产业化”的特殊发展路径,高等教育迅速扩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费的上涨,但这段时期内初级和中级教育的财政投入不如欧美国家那样充足。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虽然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改革,但前期主要集中在国企职工与城镇居民方面。新型农村医疗制度2003年开始实行,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才开始实行。如果从实际数据来看我们会发现在2000年至2006年这段时期内,医疗卫生、教育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GDP比重依旧变化不大,直到2009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只达到3.06%、1.17%和2.23%,远低于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而根据余芳东(2011)统计,教育、医疗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4.6%和5.7%,社会保障性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的OECD 国家平均水平为20.6%,因此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民生性财政投入的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保障体制上的问题。欧美国家的民生性财政投入主要以政府为主,个人和企业缴纳为辅,但我国居民在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上的花费上个人和企业支出还是占主要部分。如根据郑秉文(2009)的统计,在全国城乡医药费支出方面,个人支出比例为60%,而美国居民个人健康支出仅占全部支出的14.3%;企业成本中的个人“五险”缴费率、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年金支付已经接近53%,是全世界企业福利性缴费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上可以看出,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的不足使得个人和企业为应付未来不确定性的保障性支出增加,从而影响了其在消费方面的支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一个假设: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长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影响的途径如下:由于居民存在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因而会进行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消费,民生性财政一方面会降低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支出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会对居民收入再分配产生影响,提高居民收入,最终提高消费。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可以追溯到李嘉图等价定理。由于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对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一种否定,因此在财政政策的研究上一般都会验证李嘉图等价成立与否。Barro(1974)通过数理推导解释了这样的情况: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增加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说等价的,因为居民预期政府会在未来通过提高税收来补偿当期支付的债券利息,因此消费者会缩减当期的支出来应对未来的税收。Kormendi(1983)、Kormendi和Meguire(1990)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数据验证分析也支持了李嘉图思想。在政府财政预算平衡的前提下,财政支出对社会总需求影响不显著。但是,Modigliani和Sterling(1986)通过构造总的社会消费方程对美国1952-198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净财富影响为正,政府债务影响为正,政府财政支出影响为负,税收的影响负担几乎为零。但是若根据李嘉图等价则净财富与税收的影响之和应为零,政府债务影响也应为零。因此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是存在不同影响的,最终会影响社会总需求。Karras(1994)曾使用30个国家1950-1987年的数据,构造滞后一期的消费、滞后一期的政府财政支出与具有MA(1)的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政府支出能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且这种关系随着政府规模的增大而减弱。Alessandro(2010)对意大利20 个地区1980-2003年的数据使用ECM 模型分析也得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是存在正效应的,但是与政府财政支出的速度成反比。

国内对财政支出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为实证分析,对于李嘉图等价是否成立也未有统一的意见。如李广众(2005)使用中国1952-2002年城镇、农村年度数据建立差分模型,研究结果说明政府税收与债务对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但进行F 检验统计量、似然率检验统计量与联合缺省变量检验时发现其拒绝接受二者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解释变量,因此从长期来说李嘉图等价在中国近似成立。此外,也存在不少研究成果认为财政支出能显著影响居民消费。比如李永友和丛树海(2006)在基于居民最优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可变参数的中国社会加总消费效用函数,并利用中国1979-2003年的25个样本数据进行GMM 估计得出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的结论,而受限方程的Wald检验结果拒绝了财政政策完全挤出的原假设,间接证明了李嘉图等价的不成立。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则基于将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分离、财政支出分解以及划分时间区制来检验财政支出对消费的影响。如洪源和肖海翔(2009)使用协整、VEC 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了我国1985-2006年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关系,结果显示均存在互补效应。郑志刚和范广哲(2002)利用静态次优方法构建消费函数,参数模拟显示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正效应,而投资性财政支出则效用相反。胡书东(2002)构建家庭最优消费函数使用1950-2000年的数据证明了我国的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这类支出与居民家庭没有直接的关联性,而与之联系较紧密的社会文教支出则对居民消费存在正效应。王立勇和高伟(2009)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检验了我国1978-2004年间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的非线性效应,最后结果说明在1978-1980年和1984-1997年两区制中,政府消费对私人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而在1981-1983年、1998-2004年两区制中,政府消费和税收都表现出对私人消费显著的挤入效应。以上关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不同观点,而产生这种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首先在于构造的函数模型是不同的。

本文准备从民生性财政支出入手,验证其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与以上研究的不同在于:首先,现有文献大多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而本文专注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其次,本文准备使用1996-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这一样本区间历经初步的医保、社保与义务教育改革,更能体现公共支出有效性的稳健关系,也是对我国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效用做验证性分析;最后,鉴于先前大量文献采用的是时间序列分析,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面板数据在控制未观察到的个体或时间偏差,以避免设定误差,改善估计效率方面更有优势。

二、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

本文的计量模型将地区的居民消费率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的选择按照理论的关联性和数据可得性原则进行,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CGDP为居民消费率,y为实际GDP,X为影响消费的其他控制变量,ε为误差项。由于本文的考察内容为研究存在收入或支出不确定性影响下,财政支出中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此在模型(1)中加入民生性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Pubexp与消费不确定性代理变量Unc。再根据前文文献综述中提到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添加进出口总额占GDP比Iexpratio、收入不平等变量Ineq、产业结构变量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Secratio、少儿抚养比Yd、老年抚养比Od以及性别比Sexration作为控制变量。因此将模型(1)扩展如下:

(二)数据描述

本文的计量分析数据使用的是1996-2009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①的省际面板数据,样本容量为406,居民消费率CGDP 为各省市居民消费除以地区生产总值计算所得;y为各省市用以1996年为基期的定基比GDP指数进行削减的实际GDP;民生性财政支出②占比Pubexp为地方财政支出中民生性财政支出除以政府财政支出总值计算所得。根据上文综述,民生性财政支出一方面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公共事业项目改变居民支出预期,从而最终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因此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前的系数预期为正。另外由于在2006年之后中国财政统计发生变化,因此分别如下定义民生性财政支出:1996-2006年民生性财政支出=文体广播事业费+科学事业费+教育事业支出+卫生经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07-2009年民生性财政支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③。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消费者为预防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冲击而进行额外的储蓄,在此将实际人均年消费增长率偏离平均增长率的平方Unc作为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使用以1996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定基比指数进行削减得到实际值,根据前文综述,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前的系数预期为负。进出口总额占GDP比Iexporatio为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代理变量,并用名义汇率将进出总额的单位从美元转化为人民币,预期其系数为正。本文参照李文星、徐长生和艾春荣(2008)以及陈春良和易君健(2009)采用城乡收入之比作为收入不平等Ineq的代理变量,根据前面的文献综述,收入不平等前的系数预期为负。产业结构的代理变量Secratio为各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系数预期为负。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少儿抚养比ydr及老年抚养比odr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因此它们前面的系数均预期为正。基于中国的具体实情加入性别比sexratio,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系数预期为正。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以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数据的统计描述如下:

表1 变量的定义与统计性描述

(三)实证检验

1.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依据之前的假设,本部分对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进行基本的实证检验,依据模型(2)对1996-2009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详细地检验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验证其稳健性,我们在民生性财政占比、消费不确定性以及GDP的基础上逐步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在计量方法上首先直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④进行实证检验,另外加入时间虚拟变量以克服时间趋势和政策等难以观测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但它有可能吸收一部分其他解释变量的效应。

表2 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10%水平下显著,且在逐步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系数变动较小且比较稳定,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另外,不确定性变量Unc前的系数显著为负,这也间接验证了我国居民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结合这两项我们对于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作出如下解释: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住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可能增加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比如杨汝岱和陈斌开(2009)指出,高等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它使得有大学生家庭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12%,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因此扩大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可以有效降低居民未来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另外,经济开放程度Iexporatio显著为正,符合预期。收入不平等Ineq为正且不显著,可能存在的原因在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大,另外的原因可能是城乡收入比不是最佳的衡量收入不平衡的代理变量。产业结构Secratio为负且显著,可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⑤进而引起消费不振。人口结构变量ydr、odr均为负,与生命周期理论的结论不符,但两者都不显著;性别比sexratio显著为正说明男性在生命周期中的消费倾向比女性更大,如婚嫁、购房购车等,但系数变动较小。

2.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消费影响的稳健性验证

表3的模型(1)使用随机效应进行对比检验,从结果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的系数变化不大,从0.128变化到0.099,另外对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做hausman检验以确定是否应该选用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的检验结果(p-value=0.0013)表明需要拒绝选用随机效应估计。模型(2)为面板数据的OLS估计,结果如表中描述,关注变量的系数波动也不大。模型(3)考虑政策实施影响的滞后性,取滞后一期的Pubexp验证其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发现系数变得更大且更加显著。模型(4)取所有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关注变量的系数依旧变化不大,因此可以确定表2的回归结果基本稳健。

表3 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稳健性分析

三、结 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假设在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的增长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率的增加,并利用1996-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通过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等来考察原方程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确实对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证明了前述假定。另外对经济开放程度的考察表明经济开放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同时偏重于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将对提高居民消费率产生阻碍作用。

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住房体制、医疗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虽然我国自2007年以来快速增加了对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且支出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旧过小,仍然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依照国家战略决策,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扩大内需仍是一个中心主题,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经济结构转变,其中降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将是关键。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民生性财政投入,大幅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升居民消费率。

本文从民生性财政支出出发研究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对国家未来时期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借鉴意义与决策参考价值,但本文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于:可以将地方政府在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分项支出引入微观家庭资源配置模型,以进一步研究具体分项支出在居民消费与收入方面的影响;财政政策在宏观上的变动对居民的消费以及支出的影响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对于不同民生性财政政策变动的影响效果的探究也是今后可以延伸的一个方向。

注释:

①西藏因为数据统计不全而未包括在内,重庆则因为1997年才成为直辖市缺少1996年数据而省去。

②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选取教育支出、文体广播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卫生医疗支出以及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作为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指标。

③对于民生性财政支出的设定是因为2007年财政收支改革后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动。根据李有志(2006)对改革前后财政支出科目的分解,教育、文体广播、科学、卫生基本科目不变,只有项目名称上的差异,2007年后将之前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与抚恤及社会福利支出合并为社会保障和就业一项。

④直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原因在于我国各省差异巨大,各省不可观测的异质性会影响估计的一致性。另外,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相比更能在一般情况下满足渐进一致性。

⑤万广华(2008)将产业结构引入不平等分解式函数,认为产业结构也能引起收入的不均等。

[1]安体富.民生财政: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转折[J].地方财政研究,2008,(5).

[2]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2).

[3]洪源,肖海翔.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视角[J].财贸研究,2009,(4).

[4]胡迟.“李嘉图等价定理”争议与建议[J].经济学动态,1997,(6).

[5]李永友,丛树海.居民消费与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居民最优消费决策行为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5).

[6]李友志.新政府收支分类应用指南[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7]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11).

[8]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9]宋善炎.城乡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10]Alessandro A.How Can Government Spending Affect Private Consumption?A Panel Cointegration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8(1):40-57.

[11]Banerjee A.,Meng X.and Qian N.The Life Cycle Model and Household Savings:Micro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M].Mimeo,Yale University,2010.

[12]Barro R.J.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74,82(6):1095-1117.

[13]Chamon,M.and Prasad.E.S.Why Are Saving Rates 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Rising?[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10,2(1):93-130.

[14]Garner J.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onsumer:Theory and Evidence[M].John Wiley &Sons Ltd,2005.

[15]Karras G.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4,26(1):9-22.

[16]Kormendi R.Government Debt,Government Spending,and Private Sector Behavior[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5):994-1010.

[17]Modigliani F,Cao S.L.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1):145-170.

猜你喜欢

消费率居民消费财政支出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居民消费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