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深度转型可借力大数据
——访爱立信中国首席市场官常刚
2013-07-10舒文琼
本刊记者 | 舒文琼
推出高清语音业务、取消终端补贴、数据业务按使用量收费,2012年以来,运营商一改过去固守传统领域、对数据业务粗放经营的做法,在业务范围、市场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标志着转型战略迈向深入。不过,市场基本面仍然没有改变:日益兴起的OTT仍不断侵蚀着运营商的传统业务领地,移动网络数据量收“剪刀差”持续拉大,这些都是运营商必须正视的问题。近日,记者就运营商转型、OTT和数据量收“剪刀差”等问题采访了爱立信中国首席市场官常刚。
《通信世界》:运营商转型2.0的提出,离不开整个行业发展形势的变化,您认为近年来电信行业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态势?
常刚: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种快速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一是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以LTE为例,同样发展5000万的用户,GSM用了60个月,WCDMA用了48个月,而LTE只用了34个月。二是网络流量呈现几何指数增长,自2010年移动网络数据流量首次超过语音流量后,就维持着每年翻番的速度,未来几年数据流量将以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18年移动数据流量将比2012年增长12倍。三是终端速率大幅提升。据测算,智能手机的下行平均速度在过去两年增长了70%,可达到1.3Mbit/s。四是智能终端性能快速提升,随着双核和四核芯片的演进,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于电脑,它的角色也从简单的通信平台扩展到了计算平台。
《通信世界》: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从而给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在此方面,您有何观察和体会?
常刚:终端的快速发展,让其原有的角色大大扩展和延伸。爱立信曾对全球上万名消费者进行了访谈,发现智能手机用户只有26%的时间在使用通话、发短信等传统通信功能,74%的时间都在浏览社交网络和上网等,这些为非传统通信业务。
智能手机的发展给OTT等融合业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微信为例,其用户已经越过了3亿。微信的兴起毫无疑问对运营商短信业务带来了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用户在用微信进行视频通话时,可以选择关闭视频功能,意味着微信也具备了传统语音的功能,这对运营商另一项传统业务——语音也带来了威胁。
此外,虽然移动网络流量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但是所产生的收入增长速度并不快,只能达到10%~20%。数据业务收入在总体收入中的占比,最高的日本能达到50%,我国为30%左右,而在很多国家比例只有5%。
《通信世界》: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运营商在业务、资费和流量经营方面采取了哪些转型策略?
常刚:运营商在积极应对OTT的挑战,捍卫通信基础业务领地。一是推出高清语音(HD-Voice)。目前已有38个国家的运营商在50多个商用网络上推出。二是运营商自己做互联网应用,把通信类应用与用户的互联网习惯进行捆绑。2012年11月,欧洲五大运营商联合推出RCS-e富媒体通信业务“Joyn”,就是一次积极尝试。
为应对流量“剪刀差”的挑战,运营商纷纷修改自己的资费方案。2012年下半年,Verizon和at&t先后推出了创新的数据共享套餐,套餐中语音和短信全部免费,只根据终端不同收取接入费和使用数据量多少收取流量费。这一策略彻底去除了用户转向OTT语音和短信的价格因素,标志着运营商的收费模式从以语音为主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
《通信世界》:数据流量“剪刀差”日益拉大,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因为硬币的另一面,是运营商可以利用的数据资源更加丰富,您对此如何看待?
常刚:运营商应该深挖管道潜力,提供差异化用户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的付费愿意。例如,韩国运营商KT通过完善网络覆盖确保了用户体验到的LTE网速明显快于HSPA+网速,在此基础上,其LTE收费比HSPA+贵20%。KT成功地把用户体验的差异化体现在了资费的差别化上,其经验值得其他运营商所借鉴。
运营商还需要认识到,急剧增长的数据并不是负担,而是可以挖掘出潜在价值的宝藏。例如,Facebook把看似没有多少价值的个人数据,通过社交网络汇聚到自己的数据中心,再根据个人特征进行聚合,最后向广告客户开放其数据库。Facebook把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生日、职业等信息作为关键词向广告客户出售,从而获取巨额收益。2012年Facebook成功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160亿美元,市值千亿美元。
运营商已经拥有海量用户,这些和用户相关的大数据本身就是一座宝藏。运营商应该利用好这些数据,推出创新的服务,开放平台能力,从而取得共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