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13年棉价下降 产量消费量双增加
2013-07-10毛树春
毛树春,冯 璐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455000)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指出,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 (CCPPI)2012年首次出现近10年来的大幅下滑,从2012年1月的235下降到10月的185,12月回升到199。2013/2014年度将在200点上下徘徊。预测2013年棉花产业经济走向:棉纱产量高位持平或略有增长,棉花消费呈恢复性增长;植棉面积减少,进口大幅减少;棉价呈走弱趋势。消费疲软、过剩与 “干预失度”是当前棉花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供决策参考。
1 2012年棉花产业特点及问题
1.1 2012年是一个丰收年景
一是播种面积减少。在 “跌与涨”不利因素影响下,2012年全国播种面积570.3万hm2,减少34.3万hm2减幅6.3%。二是单产提高。据监测,中国棉花生长指数 (CCGI)为105,表明棉花长势好于2011年半成。全国单产94.1kg/667m2,增幅5.6%,其中北疆和黄河平原增产幅度最大。三是总产基本持平。监测结果,由于单产提高基本抵消面积的减少,总产716.4万t,与2011年723.6万t基本持平;比国家统计局 660.0万 t增 56.4万 t,增8.6%。四是产值增,成本涨,纯收益增两成。
1.2 新棉市场价格弱势走低,国内外价差加大
一是农民籽棉售价7.97元/kg,略低于2011年同期的8.04元/kg。如果没有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新棉价格将跌至2008年度的低水平。二是国内外棉价持续下滑。中国棉花价格指数 (CC Index328)1.8917万元/t,减幅26.1%。Cotlook A指数 89.24美分/磅,减幅 41.7%。Cotlook A指数折合人民币均价为1.3375万元/t,国内约高5 542元/t,以致进口棉配额指标黑市倒卖价飙升到3 000 元/t。
1.3 棉花进口创新高,收储也创新高
一是进口创新高。2012年 1~11月进口 460.6万 t,同比增加203.3万t,增幅79.0%。其中1~10月进口金额101.27亿美元,同比增55.2%;进口棉均价2 356美元/t,约1.4843万元/t,低于国内4 500元/t,是国内的高价棉推动了进口棉的大幅增长。二是收储也创新高。从9月到12月28日累积收储530.1万t,同比期增167.1%,高于2011年度的60.6%,约占2012年总产的75.0%。收储均价1.9395万元/t,同比增幅3.2%,但比临时收储价低5.9%。
1.4 棉纱增长,棉布减少;纺织品出口和消费疲软
一是 2012年1~11月棉纱产量2 692.6万t,同比增长13.5%。棉布产量346.4亿m,同比增长-3.3%。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2 308.9亿美元,同比略减-0.4%。三是国内消费增长乏力。1-11月全国限额以企业 (单位)商品零售,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2%,增速回落了6.9个百分点。
2 2013年棉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前景略好于2012年
2013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12),主要发达经济体疲软并有再度陷入衰退的风险,美国坠入 “财政悬崖”加重了经济的不确定性。但经济前景向好,增长速率有所恢复,预计为3.6%;全球贸易也将有所反弹,预计增长4.5%,都好于2012年。来自美欧日的 “量化宽松”政策将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资本流动性增加、资产泡沫和物价上涨的风险,但也有拉动出口贸易的利好。
2.2 国内库存压力增大,消化过剩尚需时日
2013年CCPPI将延续200点的趋势,这是消费疲软、产能过剩与市场干预失度造成的后果。2012年新棉收储量预计约550万t,加上2011年度收储的330万t(已放储30万t),棉花储备量高达约900万t。从纺织来看,近两年消费量下降到千万吨级以下。从资源平衡来看,2012年度的库存将达到776.5万t,也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的过剩问题。在严格控制进口条件下,预计棉花供大于求的格局仍将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消化。
2.3 资源过剩抑制生产,植棉面积呈缩减趋势
资源过剩、供大于求将抑制生产。然而,我国是棉花消费大国的地位不会改变,保持棉花生产的稳定对保障棉花这一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极为重要。据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数据,受市场疲软、进口冲击与成本上涨、管理费工和局部灾害等影响,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植棉面积将呈缩减趋势。
2.4 纺织品服装出口和消费有望企稳回升
一是2012年底国内经济筑底企稳回升。多方看好2013年中国经济,预计GDP增长回升到8.4%。在这一大背景下,棉纺织业环境将有所改善,产能将有所恢复,库存消化加快。棉纺织业经过高价棉的倒逼和市场洗礼已转移了一批,也倒闭了一批。然而,纺织业毕竟是民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社会职责堪比产业自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二是居民消费能力回升。预测纺织品消费回升到20.0%的增速水平。三是业内认为,我国服装出口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位增长态势。2012年11月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额比上期下降15.5%。然而,在美欧日量化宽松政策之下出口也有恢复增长的可能。
3 发展棉花生产建议
3.1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创新棉花生产服务经营模式
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兴棉力度。在机采棉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快轻简化、标准化和机械化技术融合集成创新研究,加大轻简化育苗移栽推广力度,机采棉内地研究示范取得新进展;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切实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发挥 “千斤棉”集成创新和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服务经营模式,发展现代植棉业。棉花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服务的竞争,棉花生产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地建设、高产创建和各种项目投资都要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经营模式方面有所创新。
3.2 继续执行临时收储政策,消化库存,严格控制进口
继续执行临时收储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尽管2012年棉花生产的物化成本上涨,2013年小麦价上调了9.8%,棉花比照小麦也应上调。但是,综合平衡国内外价格,以稳定临时收储价格为妥当。然而,临时收储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抬高了国产棉价格,极大的价差大幅削弱纺织的品竞争力,可见临时收储有 “干预失度”之虞。为此,棉纺织业一再呼吁改临时收储为直补值得研究。也有人提出对农民实施“年终退税”,退还农民购买农资间接缴纳的增值税。
研究出台消化收储棉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国储量至300万t;按期货价出售临时收储棉,差价由国家弥补;或采取2006年进口棉搭配国产棉销售,但过剩消化的时间要延后。
严格控制进口,原则上不追加配额,以尽快消化国内棉花库存,减轻压力与外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