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分布区类型分析

2013-07-10李仕裕叶育石王发国曾飞燕徐正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风水热带广州市

李仕裕,叶育石,王发国,①,曾飞燕,徐正春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51065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

风水林是指受传统的信仰文化和风水理论的影响,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寺庙以及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营建、管理或封育、保护的森林。风水林具有水土保持、调节小气候和改善局部环境等多种功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自然保护区的补充作用,因而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风水林的保育与建设。

在国外,风水林有多种名称,如圣林(Sacred Grove,Holy Forest)、圣山(Sacred Hill)、圣地(Sacred Place)和宗教林(Religious Forest)等[1]。受崇拜的对象除了佛像和神树外,连同其周围相关的建筑物、物理和生物环境也受到特殊的关照和保护。从该意义上来讲,风水林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它通过文化信仰、崇拜仪式以及相关的经济和生态过程与外界保持密切的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信仰文化在自然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风水林作为生态公益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当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研究者对广东佛山市以及广州市萝岗区和莲塘村风水林、广西那坡县风水林、福建乡村风水林的区系和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5-9];朱仔伟等[10]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厚田乡风水林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作者对广州市风水林分布数量、科属种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以期为风水林的长期规划与管理、风水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风水林群落保育状况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东连惠州市和东莞市,西邻佛山市和中山市,北通清远市和韶关市,南临南海;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57' ~114°03'、北纬 22°26' ~23°56',北回归线从其中部穿过。辖区内包含越秀、荔湾、海珠、花都、天河、白云、黄埔、萝岗、南沙和番禺10 个区以及增城和从化2 个市,总面积743 440 hm2。

广州市的地理气候概况见文献[11]。广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其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天然林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目前仅存的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及少数村旁屋后的“风水林”。

1.2 研究方法

首先在广州市辖区范围内进行全面踏查,调查统计辖区内的1 000 余座村庄周围的风水林数量、类型和地理位置;然后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对广州市所有风水林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各种植物的生境和海拔,共采集12 200 份植物标本,并于室内进行整理和鉴定。凭证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华南农业大学标本馆(CANT)。

在每个调查点的风水林中划分出2 个具有代表性的面积为20 m×20 m 的标准样地,将每个标准样地细分为4 个10 m×10 m 的样方,记录所有样方中的所有植物种类。然后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数据分析,并对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广州市风水林的分布

风水林主要有阳宅(村落宅)风水林、阴宅(坟园、墓地)风水林和寺庙庵风水林等基本类型[12]。广州市的风水林可分成阳宅风水林、阴宅风水林和寺庙庵风水林3 类(表1)。其中,阳宅风水林数量最多,占广州市风水林总数的94.44%,其中从化市阳宅风水林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其次为增城市和萝岗区;阴宅和寺庙庵风水林数量均较少。荔湾区、海珠区、越秀区和天河区城市化程度高,自然村周围已无风水林,仅天河区华南植物园内蒲岗的林分保存完好。

2.2 广州市风水林物种组成及分布特征分析

2.2.1 物种组成分析 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采集调查和标本整理鉴定,统计出广州市风水林共包含野生维管植物140 科397 属732 种(含变种,下同)(表2)。其中,种子植物有122科367 属677 种;蕨类植物有 18 科30 属55 种。

表1 广州市风水林的分布数量分析Table 1 Analysis on distribution number of“Fengshui woods”in Guangzhou City

在广州市风水林分布的蕨类植物中,种类较多的为陵齿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和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最常见的种类有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团叶陵齿蕨〔Lindsaea orbiculata (Lam.)Mett.〕、半 边 旗 (Pteris semipinnata Linn.)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inn.)等。

裸子植物有3 科3 属4 种,常见的种类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小 叶 买 麻 藤〔Gnetum parvifolium (Warb.)C. Y. Cheng ex Chun〕和罗浮买麻藤(G. lofuense C. Y. Cheng)也很常见,甚至是部分风水林群落中主要的层间藤本植物。

双子叶植物有105 科314 属599 种,种类较多的科为壳斗科(Fagaceae)、茜草科(Rubi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最常见的有鹿角锥(Castanopsis lamontii Hance)、茜 树 (Aidia cochinchinensis Lour.)和 木 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等种类,这些种类常以建群种或优势种存在于风水林群落中。

单子叶植物有14 科50 属74 种,主要有华山姜(Alpinia oblongifolia Hayata)、山菅 兰〔Dianella ensifolia (Linn.)DC.〕、黑莎草(Gahnia tristis Nees)和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等种类。

表2 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物种组成分析Table 2 Analysis on species composition of“Fengshui woods”in Guangzhou City

2.2.2 种子植物科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 广州市风水林的种子植物隶属于122 科,其中,含20 ~82 种的科有 8 个、含6 ~19 种的科有 26 个、含2 ~5 种的少种科50 个、寡种科38 个;含10 种以上的科有20 个,排在前8 位的科均包含20 种以上,按包含种类数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茜草科(43 种)、樟科(Lauraceae,38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35 种)、桑科(Moraceae,26 种)、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23 种)、蔷薇科(Rosaceae,22 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21 种)、禾本科(Poaceae,21 种)。这 8 个科共包含 98 属 229种,分别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26.70%和31.28%,由此看出广州市风水林科的优势现象明显。

依据李锡文和吴征镒的区系分析方法[13-14],对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广州市风水林中,世界分布型科有35 科,包括蓼科(Polygonaceae)、大戟科和菊科(Compositae)等。热带分布型科有70 个(包括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科56 个、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科8 个、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科3 个以及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科3 个),占总科数(不包含世界广布型,下同)的80.46%;在科级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占总科数的64.37%,其中常见科包括桃金娘科(Myrtaceae)、樟科、山茶科和大戟科等;热带分布型科不仅数量多,而且其中许多科为当地的表征科,如山茶科和樟科的许多种类是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温带分布型科包括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科13 个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型科4 个,共17 个科,占总科数的19.54%,主要有壳斗科、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说明本区植物一定程度上受温带成分的影响;其中壳斗科的许多种类是从化区和花都区等区域风水林的建群种。在科水平上,广州市风水林植物区系的特有性很低,中亚特有分布型1 科,东亚特有分布型1 科,且无中国特有分布型科。总体上看,广州市风水林中热带分布型科占优势,说明广州市风水林属于热带植物区系。

2.2.3 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 广州市风水林共包含种子植物367 属,种类数位名列前8 位的属是榕属(Ficus Linn.,19 种)、冬青属(Ilex Linn.,14种)、悬钩子属(Rubus Linn.,12 种)、紫金牛属(Ardisia Swartz,10 种)、山矾属(Symplocos Jacq.,10 种)、润楠属(Machilus Nees,9 种)、耳草属(Hedyotis Linn.,8 种)和紫珠属(Callicarpa Linn.,8 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18%;共包含90 种(变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3.29%。说明广州市风水林中优势属明显、优势度较高。

根据不同种类的地理分布样式,参照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发生特征,基本按照吴征镒等[15-17]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划分原则和方法及邢福武等[18]对中国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划分标准,可将广州市风水林所包含的种子植物的属、种划分为13 个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和1 个亚型,各类型属、种数量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Table 3 Genus and species areal-types of seed plant of“Fengshui woods”in Guangzhou City

在广州市风水林中,世界分布型属共19 属。在生态习性方面,该分布型属绝大多数为生态幅极广的草本,只有少数属如悬钩子属和鼠李属(Rhamnus Linn.)等为木本植物。在植物区系分析中,世界分布型属、种无法反映出植物区系的特点,因此在属、种的分布类型统计分析中均不包含这一类型。

在广州市风水林中,热带广布及其变型属有96属,所占比例最大,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不包含世界分布型属,下同)的27.59%,说明广州市风水林在属级水平上热带成分明显。其中,乔木层有琼楠属(Beilschmiedia Nees)、厚壳桂属(Gryptocarya R. Br.)和榕属等;灌木层有脚骨脆属 (Casearia Jacq.)、紫金牛属和紫珠属等;草本层有胡椒属(Piper Linn.)、凤仙花属(Impatiens Linn.)和青葙属(Celosia Linn.)等;藤本植物有木防己属(Cocculus DC.)和山柑属(Capparis Linn.)等。

热带亚洲间断分布型属有13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74%,数量较少,但部分属是风水林下层的优势种,如木姜子属(Litsea Lam.)和柃木属(Eurya Thunb.)等。另外泡花树属(Meliosma Bl.)和猴欢喜属(Sloanea Linn.)植物在部分风水林群落中也较多。

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及其变型属有49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4.08%。其中,乔木属主要有蒲桃属 (Syzygium Gaertn.)、五月茶属(Antidesma Linn.)和鱼骨木属(Canthium Lam.)等,为风水林群落中的优势种或常见种;灌木属有海桐花属(Pittosporum Banks ex Gaertn.)、谷木属 (Memecylon Linn.)和大沙叶属(Pavetta Linn.)等;藤本属有乌蔹莓属(Cayratia Juss.)、老鼠拉冬瓜属(Zehneria Endl.)和紫玉盘属(Uvaria Linn.)等;草本属有山姜属(Alpinia Roxb.)、一点红属 (Emilia Cass.)和弓果黍属(Cyrtococcum Stapf)等。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有31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8.91%。其中,乔木属有水锦树属 (Wendlandia Bartl. ex DC.)、山龙眼属(Helicia Lour.)和樟属(Cinnamomum Schaeff.)等;灌木属有山油柑属(Acronychia J. R. et G. Forst.)、野牡丹属(Melastoma Linn.)和桃金娘属〔Rhodomyrtus(DC.)Reich.〕等;草本属有兰属(Cymbidium Sw.)和山菅属(Dianella Lam.)等;藤本属有链珠藤属(Alyxia Banks ex R. Br.)、假鹰爪属(Desmos Lour.)和崖爬藤属〔Tetrastigma (Miq.)Planch.〕等。在从化市吕田镇水埔村鲤鱼塘风水林中樟属的软皮桂(Cinnamomum liangii Allen)为建群种,在从化市江浦凤二村长腰岭风水林乔木层中黄樟〔C. parthenoxylon (Jack)Meisn.〕为优势种,部分风水林中越南山龙眼(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也为乔木层的优势种之一。在该分布型中,草本层植物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在从化市良口锦村阿婆六风水林中发现4株。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型属有23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61%。该类型中多数是热带和亚热带分布型属,主要有鹰爪花属(Artabotrys R. Br. ex Ker)、藤黄属(Garcinia Linn.)和龙船花属(Ixora Linn.)等。

热带亚洲及其变型属有77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2.13%,数量仅次于泛热带广布及其变型属。乔木和小乔木类属主要有含笑属(Michelia Linn.)、润楠属和青冈属 (Cyclobalanopsis Oerst.);草本和藤本类属主要有蜂斗草属(Sonerila Roxb.)、鸡矢藤属 (Paederia Linn.)、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pf. ex Juss.)和柏拉木属(Blastus Lour.)等。其中,润楠属和青冈属种类是部分风水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在群落中有重要影响。在该分布型中,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Spreng.〕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而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 Hance)和粘木(Ixonanthes chinensis Champ.)为渐危种,在从化市街口团星村风水林中白桂木植株较大、数量较多且生长良好。

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属有18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17%。主要有蔷薇属(Rosa Linn.)、杜鹃属 (Rhododendron Linn.)和忍冬属(Lonicera Linn.)等。在广州市风水林中该分布型植物所占比例较小,仅蔷薇属和杜鹃属植物在少数风水林样地中记录较多。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型属有19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5. 46%。主要有锥属〔Castanopsis (D. Don)Spach〕、石栎属(Lithocarpus Bl.)、枫香树属(Liquidambar Linn.)和石楠属(Photinia Lindl.)等。尽管该分布型属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其中锥属的罗浮锥(Castanopsis fabri Hance)、鹿角锥、米锥〔C. carlesii (Hemsl.)Hayata〕和 锥 (C. chinensis Hance),石栎属的硬斗柯〔Lithocarpus hancei (Benth.)Rehd.〕以及石楠属的桃叶石楠〔Photinia prunifolia(Hook. et Arn.)Lindl.〕较为常见;锥和罗浮锥是许多风水林乔木层的优势种或建群种,揭示了在地质史上及区系发生上广州市区所处的华夏古陆与北美大陆在第三纪前的联系。

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属仅有3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0. 86%,主要是女贞属(Ligustrum Linn.)。该分布型数量少,其区系贡献相对较小。

在广州市风水林中温带亚洲分布型属稀少,仅马兰属〔Kalimeris (Cass.)Cass.〕1 属。

东亚分布型属有16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 60%。主要有五加属(Acanthopanax Maxim.)、吊钟花属 (Enkianthus Lour.)和南酸枣属(Choerospondias Burtt et Hill),这些属在风水林中数量不多。

在广州市风水林中中国特有分布型属仅2 属,为杉木属(Cunninghamia R. Br.)和石笔木属(Tutcheria Dunn),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0.57%。

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热带分布型属共计289 个,数量最多,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83.05%;其中,热带广布及其变型属数量最多(89属),占25. 57%;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属(77 属),占22.13%。温带分布型属有41 属,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1.78%。由此可见:在广州市风水林中热带属占绝对优势,热带性质明显,表现出较多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特点。该植物区系与世界各地热带植物区系均有较密切的关系,与温带成分也有一定联系,部分属(如锥属、石栎属和枫香树属等)更是建群种或优势种,说明在广州市风水林中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相互渗透。

2.2.4 种子植物种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 由表3 可见:在广州市风水林中热带分布型种的数量远多于温带分布型种,达304 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不包含世界分布型种,下同)的45.65%,对植物区系组成贡献很大,与广州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相匹配;世界分布型种有11 种,在广州市风水林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低,可不进行统计;温带分布种的数量极少,只有2 种,仅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0.30%。由此表明在种级水平上广州市风水林具有明显的热带特征。

世界分布型种有11 种,如堇菜(Viola verecunda A. Gray)、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inn.)和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 Linn.)等,均为生态幅极广的草本植物。这些草本植物在风水林中均未成为优势种。

热带广布及其变型种7 种,分别为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reticulatus Poir.)、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inn.)Beauv.〕、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 (Aubl.)K. Schum.〕、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 (G. Don)Exell〕、甜麻 (Corchorus aestuans Linn.)及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这些种类在广州市风水林群落中一般不是主要组成成分。

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及其变型种7 种,包括杯苋〔Cyathula prostrata (Linn.)Blume〕、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inn.)和白饭树〔Securinega virosa (Roxb. ex Willd.)Baill.〕等。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种有25 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 75%,包括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Merr. et Perry〕、茜树(Aidia cochinchinensis Lour.)和山菅兰等。其中,在从化市米锥林中茜树为下层乔木的最主要成分,山菅兰则常见于草本层。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型种有18 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70%,主要有山黄麻〔Trema tomentosa (Roxb.)Hara〕、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inn.)和割鸡芒〔Hypolytrum nemorum(Vahl.)Spreng.〕等。其中,在增城市风水林样地中割鸡芒出现频率很高,为草本层优势种。

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种有245 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6.78%。其中,热带亚洲广布型种有86 种,乔木层种类主要有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香楠〔Aidia canthioides (Champ.ex Benth.)Masam.〕及木荷等,灌木层种类有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Hassk.〕和密毛乌口树〔Tarenna mollissima (Hook. et Arn.)Rob.〕,木质藤本主要有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 Lour.)和山椒子(Uvaria grandiflora Roxb. ex Hornem.),陆生草本层有淡竹叶和奥图草〔Ottochloa nodosa (Kunth)Dandy〕等,奥图草为增城市风水林样地草本层优势种。中国—马来西亚分布型种有 14 种,如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 (Lour.)Merr.〕和梅叶冬青 (Ilex asprella Champ.)等。东亚热带分布型种有145 种,乔木层的种类主要有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Champ. ex Benth.)Hemsl.〕和格木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等;灌木层主要有黄毛五月茶(Antidesma fordii Hemsl.)和枇杷叶紫珠 (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 (Lour.)Merr.〕等;草本层有蜂斗草(Sonerila cantonensis Stapf)和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 Schott ex Engl.)等,此类型植物为广州市风水林主要地带性植物。

温带分布型种仅有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和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O.Kuntze〕2 种。地锦仅在黄埔区的大沙街姬棠村三社(姬棠公园)风水林群落中有记录,而风轮菜也只在吕田镇风水林中有记录,属于该分布型的种类很少,种类分布也较狭窄,对区系组成的贡献也较小。

东亚分布型种共有153 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2. 97%。其中,东亚广布型种有52种,主要有榕树(Ficus microcarpa Linn. f.)、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Muell. Arg.〕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 (Lour.)Poir.〕等;中国—日本分布型种有 32 种,主要有木蜡树〔Toxicodendron sylvestre(Sieb. et Zucc.)Kuntze〕;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种有69 种,主要有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 Don)和银柴〔Aporosa dioica (Roxb.)Muell. Arg.〕等。

中国特有分布型及其亚型种共计207 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1.11%,为广州市风水林的主要组成成分,由此也可看出广州市风水林在种水平上区系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分布型种有137种,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0.57%;重要的乔木种类有罗浮锥、米锥、锥和黄樟等,均是风水林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重要的灌木种类有华紫珠(Callicarpa cathayana H. T. Chang)、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inn.)和肖菝葜(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等;木质藤本主要有罗浮买麻藤、小叶买麻藤、香港瓜馥木〔Fissistigma uonicum (Dunn)Merr.〕和藤黄檀 (Dalbergia hancei Benth.)等。华南特有分布型种有70 种,重要的种类有木荷、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 Hance)、郎伞木(Ardisia elegans Andrews)、土沉香和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R. Br.)等。

2.3 广州市风水林中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组成

广州市风水林是广州地区保存较好的地带性植被群落,群落内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19-20],在广州市风水林中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8 种,分别为药用植物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Linn.)J. Sm.〕、重要用材植物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inn.)Presl〕、中国特有而珍贵的药用植物土沉香、珍贵的用材树种格木以及重要用材与药用资源植物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以及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粘木和白桂木。由于风水林是宗教意识和风水思想共同支配的产物,在广州尤其源远流长,在人们心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可为人们提供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加之对风水林“乡规民约”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村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后制定下来的行为规范,风水林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他珍稀濒危植物得到较好的保护,一些资源植物也因此在风水林中得以保存。

3 讨论和结论

通过对广州市风水林的多次调查、结合标本鉴定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21-22],统计得出广州市风水林共包含野生维管植物140 科397 属732 种(变种),其中有22 种为广州新记录种[23],为完善《广东植物志》提供了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风水林的分布严重失衡,主要分布在离中心城区较远且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区域;高楼、道路等设施的大量修建,以及村落搬迁和林地占用,使得荔湾区、海珠区和越秀区已无风水林分布、天河区仅有1 处风水林。

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单种科或单属、寡属科以及单种、寡种属都比较多;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属为主,具有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性质,与广州市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极为相似,说明保存较好的风水林具有较强的地带性植被代表性,应作为自然保护小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优先加以保护。在科级水平上广州市风水林中热带分布型科与温带分布型科的数量比为70∶17;在属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型属与温带分布型属的数量比为289∶41,说明广州市风水林具有明显的热带区系特征。此外,广州市风水林中包含起源古老的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温带分布科,说明温带成分对其组成也有较深远影响。在广州市风水林中热带广布及其变型属所占比例最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南亚热带植物区系面貌,其群落结构可为广州市亚热带人工林营造模式研究及植物多样性生境营造提供参考。

广州市风水林植物区系的特有性在科、属水平上很低,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分布型属仅2 属;但在种水平上特有现象很强,其中华南特有分布型种70种,反映了这些植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是植物长期适应该区域环境的结果。这些种类中不乏株形优美、叶色终年油绿、可供观花赏果的优良园林植物。因此,风水林的植物生长现状可为生态公益林的树种选择以及华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乡土树种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在广州市风水林中共保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8 种,也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风水林在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抗旱排涝减风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广州市风水林经历了长时间的自然演替,是长期适应本土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植物群落,是保存不多的区域原生植被的一部分,也是当地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之一,具有科研、文化、生态、旅游等诸多价值。在倡导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今天,保护好这保存不多的区域原生植被,对广州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应充分认识到风水林的重要性,开展必要的保护。为此提出保育策略:首先,要全面摸清风水林现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景观资源;其次,结合国家的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工程,结合城乡生态廊道-斑块-基质系统,减弱人为干扰,保护风水林生态系统,促使风水林的自然演替和更新;最后,有序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检测,结合当地民间保存和发展风水林的行为,让民众参与到保育计划中,靠“乡规民约”管理村寨森林,不断有效扩大风水林面积,优化风水林质量,提高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罗 鹏,裴盛基,许建初. 云南的圣境及其在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J]. 山地学报,2001,19(4):327-333.

[2]ARIZPE 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J]. Nature and Resources,1996,32(1):157-161.

[3]RAMAKRISHNAN P S. Conservation the sacred:from species to landscape[J]. Nature and Resources,1996,32(1):11-19.

[4]MCNEELY J A. Cultural factors in conserving biodiversity[M]∥XU J C. Links Between Cultures and Biodiversity:Proceedings of the Culture and Ciodiversity Congress. Kunming: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0:124-142.

[5]易绮斐,王发国,刘东明,等. 广州市萝岗区风水林植物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1(1):104-110.

[6]黎建力,方卓林,陈传国,等. 佛山市风水林树种组成调查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06,22(1):39-43.

[7]廖宇红,陈传国,陈红跃,等. 广州市莲塘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J]. 生态环境,2008,17(2):812-817.

[8]崔 勇,张国革,陈德文,等. 广西那坡县风水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育对策[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27(增刊):53-56.

[9]许 飞,邱尔发,王 成,等. 福建省乡村风水林树种结构特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99-106.

[10]朱仔伟,许 军,张扬凯,等. 村庄风水林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价值研究——以南昌市新建县厚田乡为例[J]. 江西林业科技,2012(2):61-64.

[11]邢福武,曾庆文,谢左章. 广州野生植物[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6-9.

[12]关传友. 古代风水林与绿化思想[J]. 寻根,2002(5):98-103.

[13]李锡文.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363-384.

[14]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5]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1991,13(增刊Ⅳ):1-139.

[16]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增订和勘误[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增刊Ⅵ):141-178.

[17]吴征镒,周浙昆,孙 航,等.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146-451.

[18]邢福武,李泽贤,吴德邻. 海南岛南部甘什岭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1993,13(3):227-242.

[19]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736.

[20]王瑞江. 广州陆生野生植物资源[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260.

[21]庞雄飞.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6-78.

[22]叶华谷,彭少麟. 广东植物多样性编目[M].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456.

[23]叶育石,易绮斐,曾飞燕,等. 广州植物志新资料[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19(5):480-482.

猜你喜欢

风水热带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热带风情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热带的鸟儿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圆滚滚的热带“龙”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