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82例效果分析

2013-07-10马素侨陈万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腮腺区域性腺体

马素侨陈万军*

(1 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 济南 250117;2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117;3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117;4 济南市第六人民医院/章丘市人民医院,山东 章丘 250200;5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头颈科,山东 济南 250117)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82例效果分析

马素侨1,2,3,4陈万军5*

(1 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 济南 250117;2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117;3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117;4 济南市第六人民医院/章丘市人民医院,山东 章丘 250200;5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头颈科,山东 济南 250117)

目的 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为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尽可能保存了腮腺功能,减轻面部凹陷畸形,对面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比较,未增加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外科治疗

腮腺区良性肿瘤以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腺体浅叶切除术,术中需解剖面神经各分支[1],并将腮腺包膜及腮腺浅叶一并切除,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进展,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该术式仅需解剖面部神经[2],能保留患者部分腮腺浅叶组织及腮腺导管,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但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相关报道较少,本文介绍我院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进行对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肿瘤,瘤体位于腮腺浅叶,无涎腺疾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史。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3~76岁,平均(55.6 ±4.7)岁,多形性腺瘤25例,腺淋巴瘤14例,肌上皮瘤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4.3±5.2)岁,多形性腺瘤25例,腺淋巴瘤15例,肌上皮瘤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麻醉起效后,选择合适切口,瘤体位于腮腺后下极者,切口上至耳后达耳垂平面,瘤体位于耳前区者,切口达耳屏水平,下至下颌角平面[3]。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筋膜,沿腮腺筋膜深面钝性分离,充分暴露瘤体,解剖所涉及面神经,瘤体位于腺体前缘,解剖面神经颊支及颧支,瘤体位于耳下,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瘤体位于耳屏前上区,解剖颞支及颧支。切除瘤体及周围正常组织,保留腺体导管,结扎腺体分支导管。对照组患者切口采用传统腮腺“S”形切口,翻瓣解剖面神经[4],面神经浅面将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不保留腮腺导管。逐层缝合腮腺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留置负压引流管。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失血量计算采用称重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项目包括面瘫、FreyS综合征、腺体功能、涎瘘及积液、耳周麻木。腺体功能评价采用酸味剂刺激舌乳头,Lashley杯收集患侧腮腺导管乳头分泌物是否有唾液分泌。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准确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照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照见表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腮腺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术后并发症,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手术过程中需要暴露面神经及分支,难免会造成面神经损伤[5],切断腮腺主导管,患侧残余腮腺萎缩,失去功能,影响唾液的分泌,削减口腔及唾液功能,残余腮腺分泌物不能进入口腔,容易发生术后积液,出现涎瘘,手术切除范围大,面部凹陷明显[6],影响患者面部外观,对患者的社会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区域切除术保留了腮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有明显优势,切除腮腺组织少,减轻术后凹陷畸形,保留大部分腮腺功能,只暴露部分面神经分支,减轻面神经损伤,手术范围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照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照[n(%)]

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说明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肿瘤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区域性腮腺手术有明显的局限性,其适应证相对选择比较严格[7],对于边界不清或肿瘤瘤体过大的患者,切除范围不足,无法保证完全切除肿瘤,仅适用界限清楚,直径较小的腮腺浅叶肿瘤。但对于边界过大或边界不清的腮腺肿瘤,我们仍建议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手术方式[8]。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尽可能保存了腮腺功能,减轻面部凹陷畸形,对面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比较,未增加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1] 廖宗生.腮腺良性肿瘤3种切除手术临床比较[J].口腔医学,2009, 29(7):423.

[2] 王丽丽,刘超.腮腺肿瘤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1, 30(12):284-285.

[3] 张翔云,刘锋,夏秋.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3例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杂志,2011,1(10):621-622.

[4] 张明.腮腺区肿瘤的外科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5): 92-93.

[5] 俞光岩,马大权,柳晓冰,等.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372-374.

[6] Witt RL.Facial never function after partial superficialparotideetomy, an 11 year review (1987一l997)[J].Otolaryng Head Neck,2011,121 (3):210-215.

[7] 王胜利,庞聪玲,慕娟,等.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1(6):1202-1203.

[8] 唐震,周中华,吕春堂,等.腮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与传统手术的比较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16(1):54-55.

R739.8

B

1671-8194(2013)36-0170-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腮腺区域性腺体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春蚕吐丝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