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与“虎妈”

2013-07-09曾嵩

新课程·下旬 2013年2期
关键词:虎妈教育

曾嵩

摘 要:孔子教子成人,“虎妈”“狼爸”望子成龙却冒着不成人的风险。作为人之父母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 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到底如何选择呢?就此谈了认识。

关键词:孔子教子;“虎妈”;“狼爸”;教育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誉满天下身后。然而其唯一的儿子孔鲤的学业却未能升堂入室——既未像颜渊、曾参为“圣”,也未如子路、子贡列于“十哲”之位,甚而不如子张、樊迟等七十二子能从祀孔庙享后人烟火。除《论语》外,各类经史亦不载其人其事,孔子是怎样教子的呢?

《论语》有三章涉及。首先孔子是反对为人父母而溺爱孩子的。孔子讲道:“爱之,能勿劳乎?”(《论语·宪问》)意思是为人父母的,爱惜子女,若一味姑息,怕他劳累了,反而是害了他,要勉励他勤劳才是真爱。另一章(《论语·季氏》),一个名字叫陈亢的弟子怀疑孔子对儿子有特别的教诲,就去询问孔鲤。孔鲤说,没有啊,就是有两次训导。一次他父亲独自站在庭院中,他轻声快步走过,父亲看到就叫住他问道:“你学诗了吗?”他说没有。父亲就说:“不学诗,无以言。”另外一次也是这样的情形,父亲问他:“你学礼了吗?”他说:“没有。”父亲就说:“不学礼,无以立。”

陳亢听后高兴地说:我这一问就有三个收获,“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还有一章(《论语·阳货》),孔子对孔鲤说道:你学了《周南》《召南》的诗了吗?人要是不学习它,“其犹正墙面而立”。孔子教子着眼于为人之大体:诗有比兴,有助应答酬酢;礼教恭俭庄敬,为安身立命之本。这些都是适应当时社会的基本素养,但这恰恰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和健康成长,首先是让孩子学会做人,适应社会群体的生活。

两年前“虎妈”在美国横空出世,赚尽世人眼球,继之,国内“狼爸”又领风骚。作为人之父母,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引发热议,在棍棒教育和因势利导之间,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到底如何选择呢?“虎妈”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虎妈”还为孩子定了十大戒律,如,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狼爸”则是更胜一筹,赤裸裸地举起了“棍棒”,而吸引人的是他们赫赫的“战果”:“虎妈”的两个女儿,一个成为美国常青藤盟校的学生,另一个则上了哈佛;“狼爸”先后把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中国人对教育怀着一份特别的虔诚和期盼,甚至可以说教育成为中国人的民间信仰,父母可为子女的教育牺牲一切,有时甚至包括事业和生命,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虎妈”“狼爸”所带来的冲击是可以想象的。

但笔者认为,对这种现象应理性对待客观分析,不能功利性地盲目模仿乃至于照搬其模式。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细加辨析,不能因“虎妈”“狼爸”是华裔,是中国人,就认为他们的教育就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教育。

首先,我们看到孔子教子与“虎妈”“狼爸”的教子有根本的区别。孔子是教子成人,“虎妈”“狼爸”是望子成龙却冒着不成人的风险。四书之一的《中庸》开篇就讲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率性之道”是各个个体的人处群而发展出来的社会性。由自然属性到社会性的发展就是人的成长,这个过程需要引导和培养,即“修道之谓教”——这就是古人对教育的诠释。这才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尊重人的个性,重视教化和引导,充满着智慧和温情。

所以,孔子对孔鲤不溺爱也不苛求,只是要他学诗以知言、学礼以能立,既是为人之大体,也是为人之整体。给他以“率性”的空间,这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典范。而“虎妈”的十大戒律已经是十分的专制了,再加上“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手段”,可以说是“非人”的教育了。诚然,孩子是需要管教,但他们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尺度,不是以人为本,是把“己所欲”而“施于人”,不代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合今日中国教育的主流。

其次,“虎妈”“狼爸”的成功还远不是孩子的教育已经“大功告成”,应当说仅仅是“应试”的成功。他们把儿女送进了美国和中国最好的大学,这当然不容易,但真正的成功还要经过社会实践,要看未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并做出相当的贡献。当然,我们希望并相信他们的儿女能够在未来的社会成就一番事业,但现在就打开庆祝的香槟酒并向全世界宣告胜利是否太早了一点?

再次,就算是未来也大功告成,但这毕竟只是两个家庭教育的个案,不能说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个案,但我们看不到按照同样方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子,至少是世俗的眼光中不成功的孩子。因此,所谓“虎妈”“狼爸”之类的教子方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广意义。一句话,教育仍要归之于“因材施教”,方是大道。

最后,当今网络时代,社会信息化的同时也是全球化市场化,“虎妈”“狼爸”是否有炒作或被炒作呢?刚把孩子送进大学就忙不迭地著书立说似不能免此嫌疑。或在其传播过程之中,媒体是否有夸大之词而损其真呢?这一点,“虎妈”自己也说媒体多有“断章取义”。我们应看到,“虎妈”也好,“狼爸”也罢,他们本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都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出生在这种家庭本身在教育上有很多的优势,他们子女的成功应当有很多因素。而作为家长和作者,他们是把某一因素夸大其词赚人眼球。教育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国人不可不察。

西方在20世纪后期兴起“全人教育”思潮,至今不衰。其核心主张是强调要培养整体的人,追求人的身、心、灵的统一,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从其背景来讲,反对工业革命以来教育中所体现的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工具化,当今新课程改革正方兴未艾,可以借鉴。孔子教子或许不成功,但成人了;“虎妈”“狼爸”的教子或许是成功的,但却冒着巨大的不成人的风险。

成人优于成才,让“虎狼”离我们的孩子远一点吧!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

猜你喜欢

虎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虎妈
三斗虎妈
你要当虎妈型父母还是“直升机”型父母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你要当虎妈型父母还是“直升机”型父母
“虎妈”严教下的三个精英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