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绿盲蝽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13-07-09龙斌杨志新莫泽东黄再安肖峰刘德文蒋玉兰李泽恒
龙斌 杨志新 莫泽东 黄再安 肖峰 刘德文 蒋玉兰 李泽恒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近年来在安化县枣树上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绿盲蝽危害,现将其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危害特点
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枣树生长点被绿盲蝽象危害后,不能正常发芽展叶,远看似火烧过,幼嫩组织被害后,呈现失绿斑点;后随叶芽伸展,变成不规则的孔洞、裂痕、皱缩,俗称“破叶疯”。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危害严重时,造成枣树绝产。幼果遭到绿盲蝽象危害后,受害部位先表现为黄斑,后来变为褐色或黑色斑,枣果萎缩,引起幼果大量脱落。随着枣果不断膨大,受害部位更加明显,果肉组织僵硬、坏死、畸形,有的向内凹陷,成“亚腰”型;有的向外隆起,形成小疱,裂开,直至枣果成熟,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
2 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1.1 成虫:体长5mm、宽2.2mm,体卵圆形,黄绿色或浅绿色,密生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棕红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短于体长。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小盾片三角微突,黄绿色,中间具一浅纵纹。前翅基部革质,绿色,端部膜质,半透明,灰色。胸足3对,黄绿色,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跗节3节,末端黑色。
2.1.2 卵:长1.2mm,香蕉型,黄绿色,卵盖浅黄色,边缘无附属物。
2.1.3 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桔黄色,复眼红色。3龄后可见浅绿色翅芽,5龄若虫鲜绿色,复眼灰色,触角淡黄色,末端渐浓。翅芽尖端深蓝色,达腹部第4节。
2.2 生活习性
绿盲蝽的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危害枣树嫩芽、嫩叶、花蕾和幼果,若虫孵出1~2分钟即可迅速爬行,多隐藏于嫩芽,不易被发现,受到强烈振动后可掉地,并迅速逃匿,一般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能耐饥35~47小时。成虫喜阴湿,有趋光性,早晨和傍晚比较活跃,飞翔能力强。在喷药防治时,容易被农药击倒落地,苏醒后短时间内不能飞行,只能爬行转移。成虫多在晚上羽化,约占全天量的85%,雄成虫先于雌成虫羽化,雌雄比为1.2:1,羽化后1~2天开始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286粒,1~4代卵多产在枣树或附近作物的嫩芽里、枝条伤口处和幼嫩组织中。
2.3 发生规律
在本地区此虫1年发生5代。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第1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第2代发生盛期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对枣树为害最重。第3、4、5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该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除为害枣树外,还为害树下豆类、玉米等作物。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合理选择间作物。有间作习惯的枣园,在选择间作物时应避免用绿豆、大豆、豆角、棉花、白菜等绿盲蝽象的寄主植物。
3.1.2 修剪。冬春季节,结合冬剪剪除树上病残枝,尤其是对前一年夏剪剪口部位和蚱蝉产卵枝进行重点剪除,减少绿盲蝽象的越冬基数。
3.1.3 除草。在5、6月份,及时对树下杂草、根蘖进行铲除,切断落地绿盲蝽的食物来源。
3.2 物理防治
3.2.1 树干涂抹粘虫胶。利用绿盲蝽遇振动落地习性,在树干上涂抹闭合粘虫胶环,可有效阻杀上树的害虫。
3.2.2 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绿盲蝽成虫趋光性较强的特性,在枣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3 化学防治
3.3.1 杀灭虫卵。枣树发芽前对树体喷洒3~5°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
3.3.2 防治若虫。在枣树生长期,做好虫情预测,在若虫羽化前用6%吡虫啉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混合喷施防治。由于绿盲蝽白天一般在树下杂草及行间作物上潜伏,夜晚上树为害,喷药要着重树干、地上杂草及行间作物,做到树上树下喷严、喷全。
3.4 保护利用天敌
绿盲蝽的天敌主要有草蛉、捕食性蜘蛛、小花蝽、拟猎蝽、姬猎蝽等,天敌对绿盲蝽象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枣园用药时要根据测报,科学准确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并选择高效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收稿:201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