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2013-07-09吴其伟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盖膜疏果幼果

吴其伟

浙中西山区、黄土丘陵的枇杷品质优,但成熟期短而集中,均在5月上中旬,与福建枇杷产区相比,成熟期晚一个月左右,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于2009~2011年进行了枇杷大棚栽培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

试验设在金华农业高新园区内4年生枇杷园和琅琊镇上徐村8年生枇杷园内,品种为冠玉,株行距2m×3m,南北向栽植。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拱棚,棚高3.6m,宽8m,长40m。塑料棚膜为杭州新光产的大棚膜,棚顶3月下旬起再覆盖遮阳网。设同一地块常规栽培(露地套袋和不疏果不套袋)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1.2.1 大棚盖膜时间:平均气温降至10℃时,对大棚覆盖棚膜。盖膜前最好铺银灰色反光地膜,以利保水、防草,增加地温,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分2次疏果。

1.2.2 露地套袋时间试验。4月10~15日进行试验分为白色单层、黄色单层、报纸3种,分2次疏果。枇杷疏果后即应喷药套袋,用50%多菌灵1000倍或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喷射果面后,一穗一袋。

1.3 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1.3.1 盖膜:花前根据每株长势施一定量鸡粪厩肥、菜饼及复合肥,随即灌水覆土,盖膜1~2天,喷杀菌剂多菌灵防治叶片病害,在12月中旬可盖棚。

1.3.2 温度和湿度:这是大棚栽培的主要管理环节,如管理不当,易造成果实发育缓慢、干瘪或白灼。温度、湿度控制指标见表1。

1.3.3 疏花疏果。摘花在每枝花穗已有2~4个幼果形成时,将每穗的迟性花全部摘掉,避免迟性花开放时消耗养分。疏果在幼果快速发育期之前,按每穗留果实2~3个,将多余的幼果疏掉。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栽培试验结果

冠玉枇杷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采用白膜固定透光,黑网遮阴的方法进行管理,以成熟期、丰产性、裂果率、萎蔫皱皮控制作出主要参考因素分析,单果重相对下降,产量明显增加(见表2)。大棚试验裂果率为3.5%,可食率为 68.13%,可溶性固型物含量为 14.1%,皱皮率为 2.8%,优质果率达92%,667m2商品产量 432 kg,产值31795元。扣除成本按5年5分摊,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净收入18000元。

2.2 套袋试验结果

枇杷套袋后主要表现裂果率大幅度下降(仅为3.2%),可食率66.81%,可溶性固型物含量为13.2%,皱皮率 3.5%,优质果率达71%,667m2商品果产量327kg,毛收入9287元,除去成本后净收入8000元;而不套袋、不疏果(对照处理)裂果率 8.5%,可食率 66.35%,可溶性固型物 23.68%,皱皮率8%,优质果率 20%,实际667m2商品果产量150kg,毛收入1200元。除去成本后净收入1000元。

2.3 收益比较

上述试验结果可见,大棚设施栽培667m2净收入18000元,分别为露地套袋的2.2倍,为露地不套袋、不疏果收入的 18倍。

2.4 冻害问题

冻害仍是栽培主要制约因素。大棚设施也受到低温的影响,冻害率仍达15%左右。从调查情况看,早期花及其所结的幼果最易受冻害,且不同地域冻害的情况截然不同。山脚冷风集聚极易受冻害,西北坡较东南坡易冻。

2.5 套袋是增加效益的主要措施

相对于本试验的几种方法而言,套袋是经济可行的方法,农民容易接受,舍得投入,推广速度快。目前,枇杷产区约有50%的枇杷采取套袋技术。大棚设施栽培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栽培措施,是技术集成的一个亮点,它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果树温室栽培管理经验。至于自然栽培,虽然有可溶性固型物含量相对较高的优点,但花斑、裂果、皱皮的控制明显不及套袋和大棚栽培,经济效益低。

(收稿:2013-06-17)

猜你喜欢

盖膜疏果幼果
低拱盖膜对双牌虎爪姜鲜姜产量的影响
背负式盖膜器与人工盖膜田间对比试验
不同化学疏果剂对富士苹果疏除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疏花疏果剂处理对蜜脆苹果的疏花效果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科学疏果 葡萄高产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保鲜膜能保几成鲜
三峡强德勒红心柚果实疏果套袋试验
苹果幼果多酚对草鱼片保鲜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