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花香飘岛城
2013-07-09李飞李传洋
李飞 李传洋
摘 要: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本文从耐冬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契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耐冬在青岛的发展及应用。
关键词:青岛;耐冬;发展;应用
青岛,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城市风貌,丰富的园林资源和人文景观,构成了以山海奇观、历史名胜、滩涂浴场相互融合的海光山色和众多山岩秀丽、松林茂密、分布广泛的自然景观,组成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资源。崂山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温和,适宜于生长各种植物。又因其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加之人工引种栽培,植物品种极为丰富,且生长繁茂,形成多种植物群落。东部山区水量充分、空气湿润、小气候明显,多生长南方植物,有“北方小江南”之誉;巨峰北侧北九水一带,冬季气温在0℃以下,适于生长辽东半岛植物,又有“小关东”之称。崂山古树名木遍布,相对集中于太清宫及其周围。在长期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下,形成了独特景观。
1 悠悠历史此间来
耐冬,山茶科常绿乔木,是青岛地区对山茶的称呼,我国北方冬季唯一常青、开花、结果的稀有植物,由于其隆冬季节,冰封雪飘,绿树红花,红白相映,气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
崂山耐冬的“鼻祖”生长在崂山近海的岛屿上,如千里岩岛、大管岛、长门岩岛这些岛屿上。千里岩岛位于崂山王哥庄正东60多海里,是黄海中离大陆最远的岛屿,虽然天气条件恶劣,却有崂山耐冬迎风斗寒。长门岩岛上生长的耐冬,是崂山最大的野生部落,仅树龄逾 600年的古耐冬就有 500多棵。大管岛位于小管岛东南 6km的崂山湾中,岛上有耐冬数十棵,最长树龄已数百年。相传明代中期,由道士张三丰自长门岩海岛上移植至崂山后开始繁衍的。崂山各庙院相继繁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耐冬植物群落。
2 耐冬文化润古今
2.1 古树名木
仅崂山太清宫100~500年的古耐冬就有7棵,其中树龄最长的为500年;长门岩北岛现有耐冬古树495棵,树龄多在100年以上,最大一棵耐冬根径55cm,树龄已达800多年,是青岛耐冬的“老寿星”。
2.1.1 花神“绛雪”。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数次游居青岛崂山,见山茶开花,花朵尽数伸到绿叶之上,象落了层厚厚的红雪。于是,在《聊斋志异·香玉》中将三清殿院中的那株耐冬写为花神,名为“绛雪”,从此耐冬名扬天下。“绛雪”树高6.5m,胸围0.95m,树冠东西向7.5m、南北向7.0m,树龄在400年以上,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1926年,“绛雪”香消玉殒后,将“绛雪”之名冠给三官殿院内的一株 600岁的耐冬,可惜,这株“绛雪”已于2004年走完生命最后的一程。不久的将来,又会有一株“绛雪”在这里重生,完成“绛雪”的不死神话。
2.1.2 重瓣白雪塔。崂山太清宫三官殿正殿院内的耐冬,是崂山唯一独有品种“重瓣白雪塔”,名传天下,此树高约5m,枝下干高约1.8m,胸径约0.2m,树冠东西约5m,南北走向约5m,树龄逾 400年,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崂山其他耐冬,其品种归属在南方均可以找到,唯有这一棵,为崂山天然造化而生,花涌雪峰,层层铺开,凡见其花者皆流连忘返。
2.2 耐冬诗词
历代著名诗人也在崂山写下许多赞美耐冬的诗篇,陆游就曾写道“雪里开花到春晓,世间耐久孰如君”,便是此花的真实写照。康有为1926年重游崂山时写到“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游到太清。白果耐冬多阅动,崂山花闹紫薇明。”该诗在太清宫附近曾有此诗的刻石碑,碑荫面刻有360字的“自注”。 康有为晚年常居并逝于青岛,百花苑中铜质立像。清朝山东登莱海防道沈廷芳《耐冬花》诗云:“幽岛凝寒候,花怜玉茗白。绿分泉底清,光印雪边红。孤庙自成种,无人开几丛。乘槎思采采,桑墨路何穷。”
2.3 岛城“市花”
青岛市于1988年经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耐冬和月季一起入选为青岛市“市花”。 选择月季和耐冬作为市花,不难看出其隐喻的不畏艰难,蓬勃向上的城市精神,不论从培植历史还是精神层面,都非常适合做青岛市的市花。 耐冬花具有天生的芒姿丽质。它美干枝青叶秀,花色艳丽多彩,花型秀美多样,花姿优雅多态,气味芬芳袭人;它藐视风寒,傲箱斗雪,顶凌怒放,给严冬增添色彩,给万物带来春的希望。人们见到它,会受到坚强、刚正的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加之它花期长,又是在百花凋零的寒冬开放,而且恰处元旦、春节的隆重节日气氛之中,因而身份更加高贵。
3 卧薪发展20余载
青岛市耐冬多分布在崂山各庙宇及周围村庄,市区老院子也有零星栽植。同为市花,月季已成了岛城街头常见的景致,而耐冬却一直还隐身在庙宇、村庄、种植园中。
3.1 制约发展的因素
耐冬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耐冬生长期慢,生长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开花后的子花结实率很低,可孕育约在2%以下,种苗资源稀缺。二是不同耐冬有不同的适应性,虽然长门岩岛的耐冬古树颇具规模,但是幼苗要在温室中精心培育3~5年才能移植到温室外面,接受室外环境的驯化。等到耐冬长成形即植株达2~3m高,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长期培育,因此没有发展起规模来。三是由于耐冬比较稀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工,耐冬在市场上价格相对偏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四是人们对耐冬的认识不足及保护意识薄弱。
3.2 蓬勃发展的契机
2007年,青岛市林业局参加了北京农展馆举行的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并以推介“崂山耐冬”和“崂山绿茶”为契机宣传了青岛。让更多的人们知晓了青岛崂山耐冬。展会结束后,青岛市将参展的10棵崂山耐冬被分别送到了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栽植,由于各方面的重视和有效运作,进一步扩大了耐冬的知名度。
2008年,“我为奥运种棵树”大型公益活动中主线紧贴青岛珍稀乡土树种,推介市花耐冬,发放迎奥耐冬树苗2008株,建设耐冬园2处。2010年,市城市园林局编写了《耐冬(山茶)繁育技术规程》,作为山东省首个耐冬繁育技术地方标准,填补国内耐冬繁育技术标准领域空白,对推动开发耐冬资源提供了保障。2012年植物增绿大活动中,重点推广使用市树(雪松)市花(耐冬和月季)等。岛城的一些耐冬种植单位也积极开发推广耐冬。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主要以园艺花卉为主,同时突出青岛的特色,青岛市花耐冬将作为特有花卉品种进行特别展示。同时在“十二五”规划内,青岛将建立耐冬苗木繁育基地,使耐冬广泛应用到城乡绿化建设,推广栽种示范小区达到5处以上,计划在将来几年内,在主要的交通干道和示范小区内都能见到市花。
4 耐冬纷飞放异彩
历史上市区的八大关、金口路、鱼山路、太平路等路段几乎家家户户栽植耐冬,至今仍有不少近百年树龄的植株遗存。经过20余年的发展,耐冬足迹遍布了青岛植物园、公园、道路、五四广场、居民小区等景观绿化中。
20世纪80年代,青岛城市园林绿化开始应用耐冬。青岛植物园中的耐冬园占地近1万m2,首先大批引进耐冬,并于1979年采集的长门岩耐冬种籽在此播种繁殖,1982年定植,均为小乔木形态。每年初冬开花至次年4月,花期长达6个月,结束了青岛市冬季露地无花的历史。
2011年,市园林部门开展“绚丽市花、魅力岛城”——市花与城市共成长活动,在香港中路打造“耐冬一条街”项目,栽植试种地茎在5cm左右的耐冬千余株,引起市民广泛关注。现已形成了独具岛城特色的园林景观。
2012年,青岛市结合着植树增绿大行动实施市花耐冬推广工程,在鲁迅公园内及周边道路上栽植了千余株耐冬。燕儿岛路附近的心海广场里也栽种近500株耐冬,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耐冬园”。而随后的太平山公园的改造中也将扩大耐冬的种植面积,并将其对游客开放,随后将崂山培育基地的耐冬逐渐向各封闭式花园、各种广场移植。
5 结语
市花耐冬可以说填补了北方冬季无花的空白,它“坚韧不拔、凌霜傲雪、热情豪放” 的精神更彰显出青岛的地方特色,它势必将成为青岛的绿色名片。那时,世界人民将记住耐冬,她,来自青岛,青岛,如同耐冬,四季常青,花开艳丽,独特而有韵味。
(收稿:2013-05-29)
猜你喜欢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