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3-07-09郑宝生
郑宝生
可持续发展,通俗的说,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发展及其涵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R.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2 林业的定义、特点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2.1 林业定义与特点
简而言之,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中,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各国通常把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在中国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3个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与作物栽培、矿产采掘等既有类似性,又不相同。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商品率高、占地面积大、受地理环境制约强、林木资源可再生等特点。
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与有计划地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并根据林木的自然特性,发挥它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能和综合效益。
2.2 我国林业发展状况
我国从建国以来的林业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或环保意识的薄弱,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3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森林是农业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每个地区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经验。一般说来,应当从林业所发挥的作用和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林业的作用就大的方面来说,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可持续发展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众所周知,人类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森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物质与精神来源之一。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3.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主要在于林业生产者的可持续的经济利益。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只有生产经营者得到可持续的经济利益,林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这是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只有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维持,才有可能稳定地为地球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4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努力方向在以下方面:
4.1 依靠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反哺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为可持续林业提供支持,也可借经济的发展使林业得到供给、休养与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就要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4.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二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三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四要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五要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4.3 健全法律法规,为林业可持续护航
由于林业的覆盖面广,所以在保护方面有很大的挑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才能使林业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使我们的森林资源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我国成立了森林法等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所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亟待加以补充和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需要。
比如,在立法方面要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下转第30页)(上接第24页)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收稿:201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