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枪口下的女孩马拉拉:我要拯救国家

2013-07-09宗和

阅读 2013年6期
关键词:拉拉塔利班博客

宗和

一个花季少女却拥有成为政治家的远大理想,小小年纪却已是巴基斯坦首位“国家和平奖”得主,当她一再受到恐怖分子死亡威胁的时候,仍然毫无惧色,不改初衷。她就是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巴基斯坦15岁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女孩的梦想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一所当地女子高中的校车奔驰在乡间小路上。车上,几名学生和老师欢快地聊着天,学生们刚写完学期论文,高兴得唱起了普什图语的歌。这首歌的大意是号召牺牲生命保卫故乡斯瓦特河谷,歌颂19世纪抵抗英国的阿富汗战争民族英雄。

突然,两个骑着自行车的人挡住了小车的去路,他们罩着头巾,端着枪。一个人对着他们大喊:“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全杀了!”

没人做声,有些人不想出卖马拉拉,有些人则是害怕,但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马拉拉。“原来就是她!”持枪的人说道,他瞪着这个15岁女孩的脸,朝她脸颊和脖子扳动了两次扳机。接着他又开枪把其他两名女孩打伤了,然后两个人逃之夭夭。

被吓坏了的学生哭喊着,一名老师让司机把车开到几英里外的医院。马拉拉的身体已经瘫软在同学的腿上,鲜血直流,老师害怕极了,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马拉拉重伤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有人感到难过,有人感到气愤。

1997年,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明戈拉市一个普什图族的穆斯林家庭。她的父亲齐亚乌丁·尤沙夫赛是一位诗人和教育活动家,在当地开办了几家连锁学校,她还有两个弟弟。“尤沙夫赛”是斯瓦特地区的大姓,“马拉拉”则是父亲根据普什图族女诗人、女战士马拉莱而取的,意思是“悲伤降临”。

斯瓦特地区曾是著名的旅游胜地,2007年起,塔利班开始向该地区渗透,不但控制了这里,还将其发展成重要据点。明戈拉市是斯瓦特地区最大的城市,塔利班经常在明戈拉市的中心广场挂起被砍头示众的异教徒尸体,还炸毁了100多所女子学校。

生活在如此严酷环境中的马拉拉经常和父亲谈论政治,一聊就到深夜。她原本的理想是当医生或者女飞行员,但齐亚乌丁认为女儿更有从政的天赋,常带她到白沙瓦的新闻俱乐部去发表演讲。马拉拉童言无忌,却常常能够切中时弊,她最著名的一次演讲的题目是“塔利班怎么敢夺走我的基本教育权利”,这些演讲被当地的媒体广为报道。

2008年底,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者找到齐亚乌丁,想让他在学校里找一个女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并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当时塔利班颁布了许多禁令,包括2009年1月15日以后禁止女孩上学、禁止收看西方电视节目、收听西方音乐,甚至还禁止女性去购物。BBC的记者只能从外围报道斯瓦特地区的局势,无法深入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于是想出了上面那个办法。齐亚乌丁最初推荐了一个名叫艾莎的女孩,但她的父母不同意,因为担心遭到塔利班的报复。唯一的替补就是马拉拉,她比艾莎小4岁,当时才上七年级。出于安全的考虑,BBC坚持让马拉拉使用化名,于是她取了“古尔马凯”这个名字,意为“角落里的花朵”。

BBC最受欢迎的博客之一

2009年1月3日,BBC登出了马拉拉的第一条博客。“昨天夜里,我做了个噩梦,梦到了塔利班——我经常做这种噩梦。吃过妈妈做的早饭,我就去上学了。我害怕去上学,因为塔利班发布了禁令,禁止所有女孩上学。我们班上有27人,只来了11人。我的3个朋友被迫搬到了白沙瓦、拉合尔和拉瓦尔品第。上学路上,我听到一个男人喊道‘我要杀了你。我立刻加快脚步,走过去之后才敢回头。结果他是在打电话,肯定是在威胁电话那头的人。”

有时,马拉拉用电话把博客口述给BBC记者,有时则写在纸条上给记者,它们真实记录了斯瓦特地区女孩的生活学习状态。校长叮嘱孩子们不要穿校服来上学,以免引起塔利班的注意。马拉拉写道:“我决定穿最喜欢的粉色裙子,其他女孩也穿了五颜六色的裙子,学校看起来亲切了许多。”她还写道,一个被塔利班洗脑的男孩如何把自己当人弹引爆了,而那个叫阿尼斯的男孩当时才16岁。

她还在博客中对巴基斯坦政府提出了批评。“似乎只有在更多的学校被毁、数以百计的学校被迫关闭后,他们才会来保护我们。如果军事行动组织得力,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她甚至还点名批评总统:“如果扎尔达里的女儿在斯瓦特的学校上课,它们就不会被关闭了。”

当然,在博客中,你也能看出孩子们的童真性格。他们会为巴基斯坦政府偶尔空投下来太妃糖而欢呼雀跃;每天晚上,她都和两个弟弟“在争吵和打架中玩耍”。马拉拉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塔利班禁止收看有线电视前,她还经常看星空电视台的节目,也喜欢玩电脑游戏。马拉拉的博客一直写到2009年3月,在此期间它成为BBC最受欢迎的博客之一。“角落里的花朵”让许多人牵挂,大家为她以及那些和她同样命运的女孩们的安全担忧,为她们的遭遇伤心和愤怒。

在BBC的“博主”生涯结束后,《纽约时报》记者亚当·艾利克又找到马拉拉的父亲,想以她为主角拍摄一部纪录片。当年夏天,这部名为《下课——女性教育的死亡》的纪录片播出了。马拉拉一下子成了名人,开始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并更加公开地为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利而呼吁。2009年12月,她被选为斯瓦特地区儿童大会主席,南非大主教图图还提名她获得“国际儿童和平奖”。2011年,她荣获巴基斯坦第一个“全国青年和平奖”,该奖随后更名为“全国马拉拉和平奖”。直到被枪袭前,她还在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她曾说:“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我们必须提倡教育,让大家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每个女孩都是马拉拉”

齐亚乌丁在公开批评塔利班后,接到了来自塔利班的死亡威胁。但马拉拉却为父亲的勇敢感到自豪,并决定“修改志愿”,成为一位政治家而不是医生。“我有了一个新的梦想——我必须成为一位政治家来拯救这个国家。我们国家危机太多了,我想消除这些危机。”她还把巴基斯坦女政治家贝·布托作为自己的偶像。

马拉拉的高调行动早就引起了塔利班的注意,他们把她视为“异教徒和道德败坏的象征”。马拉拉也开始接到各种死亡威胁,报纸上、脸谱网的信箱里、塞进门缝的纸条上……但她却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视死如归的勇气。“我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甚至把场面都想象得很清楚。即使他们派人来杀我,我也要告诉他们: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受教育是我们的基本权利。”

当这些威胁没有发挥作用时,塔利班决定采取行动。2012年10月9日,当马拉拉乘校车回家时,一名戴着面罩的塔利班枪手拦住车,对着马拉拉开了一枪。子弹穿过她的头部和颈部,留在肩膀里。她被紧急送到白沙瓦的一家军事医院取出了子弹,随后被送到英国继续接受治疗。

刺杀事件不但引发了巴基斯坦几大城市的抗议游行,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在对马拉拉表示同情的同时,也对塔利班枪击花季少女的行径表达了愤怒。巴基斯坦一所大学为向勇敢的马拉拉致敬,更名为马拉拉大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宣布,从2012年起将每年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以引起人们对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关注。

目前马拉拉还在痊愈中。但她的安全依然受到威胁,塔利班公开叫嚣:“刺杀行动还将继续。”许多人对齐亚乌丁一家的安全表示了担心,但齐亚乌丁很坚定,“不管马拉拉能不能活下来,我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祖国。我们就是要倡导和平,塔利班不能用子弹阻挡我们的声音!”

而最让马拉拉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同学们所说的话:“斯瓦特地区的每个女孩都是马拉拉!我们将继续争取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一定会取胜,他们不能打败我们!”

(摘自《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猜你喜欢

拉拉塔利班博客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拉拉布的“智慧”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短耳兔拉拉
预见未来
称称你的头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