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3-07-09于凤玲周扬陈建宏周智勇
于凤玲 周扬 陈建宏 周智勇
摘要: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文章选取最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人均GDP以及能源消费量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并对之分别进行了平稳性判断、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同时依据该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误差修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以及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行的解耦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对解耦关系。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发展;时间序列;格兰杰因果检验;解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029?07
近年来,各国学者就本国及本地区(例如马来西亚[1]、印度[2]、巴基斯坦[3]、韩国[4]、希腊[5]等国家以及亚洲[6]和独联体国家[7]等地方)的能源消费以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和关注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2006年申振东,杨保建[8]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研究,指出要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能源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杨子晖、宣宜、李艳云、袁鹏及陈正等[9?13]分别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碳排放、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等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说明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提倡全民实行节能、低碳的生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最近,Abdul Jalil, Mete Feridun[14]对中国的经济、能源、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发展能降低环境的污染,而能源消费导致碳排放增加。Usama Al- mulali和 Che Normee Binti Che Sab[15]运用面板数据对非洲南部30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释放量进行研究,指出能源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求提高这些国家的能源生产率。本文首先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14,16]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解耦分析。
一、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判断
通常很多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处理或是差分处理都可以实现平稳,本文将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分别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分析,发现两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仍是非平稳的。所以再次对原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后作各自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图(如图5和图6)。由图可知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很快地趋于0,即落入随机区域,时序是平稳的。
(二)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由上面的ADF检验结果可知,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以及各自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而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ADF单位根的检验都是平稳序列。对于平稳序列可进一步分析两序列之间的一些关系。
二、协整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在滞后一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互为因果关系,即存在由能源消费总量到人均GDP的单项因果关系,同时也存在由人均GDP到能源消费总量的单项因果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双向因果关系。在滞后二阶的情况下,人均GDP仅是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单项变化的原因,而在滞后三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是人均GDP的单项的因果关系。
五、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解耦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相互的关系,而且根据时间序列可知,这种关系在运动发展中相互干扰,这就是所谓的“耦合”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下面利用解耦理论来加以讨论。解耦(decoupling)又称退偶或脱钩,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提出了解耦指数[17],自此,解耦模型得到了推广。目前解
六、结论与建议
文章的实证研究表明:
(1)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
(2) 通过格兰杰检验,可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互为因果关系,即能源消费总量会引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反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也会引起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
(3) 中国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处于相对解耦状态,且煤炭、石油以及总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解耦指数其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总的解耦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以上分析,提出建议如下:
(1)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息息相关,但是不能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因为目前中国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一次性能源,不具有可再生能力。一旦世界的能源被耗竭,不仅是经济发展停滞,整个社会将会处于瘫痪状态。所以全社会应该要注意节约能源使用。
(2)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既然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所以除了节约能源之外,我们要努力寻找可替代能源,尽量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一次性能源的使用。
(3) 经济发展也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格兰杰原因,只有经济发展了,技术才会进步。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节约了能源;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所以建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让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得以推广使用[18]。
(4) 水、电等清洁能源的解耦指数一直以来相对很小,即在最近20年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其清洁能源的消费的增量很小,而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费增量相对大,因此要求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生产、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James B.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lutant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Malaysia [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8, 30(2): 271?278.
Ching-Chih Chang, Claudia Fabiola Soruco Carballo. Caus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a note on conflicting results [J]. Energy Policy, 2011, 39(7): 4215? 4221.
Anjum Aqe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akistan [J].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Journal, 2001, 8(2): 101?113.
Wankeun Oh, Kihoon Le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Korea: Testing the causality relation [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4, 26(8?9): 973?981.
George Hondroyiannis, Sarantis Lolos, Evangelia Papapetrou.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ssessing the evidence from Greece [J]. Energy Economics, 2002, 24(4): 319?336.
Chien-Chiang Lee, Chun-Ping Cha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sian economie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using panel data [J]. Resources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8, 30(1): 50?65.
Nicholas Apergis, James E. Payn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J]. Energy Economics, 2009, 31(5): 641? 647.
申振东, 杨保建. 能源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2): 24?26.
杨子晖.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 世界经济, 2010(10): 138?160.
宣宜. 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 2011(2): 82?95.
李艳, 曾珍香, 武优西, 等.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5): 54?58.
袁鹏, 程施.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2): 79?87.
陈正. 基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中国能源消费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1(5): 65?70.
Abdul Jalil, Mete Feridun.The impact of growth, energ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J]. Energy Economics, 2011, 33: 284? 291.
Usama Al-mulali, Che Normee Binti Che Sab. The impa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o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Sub 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J]. Energy, 2012, 39: 180?186.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OECD. Indic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 [R].Paris: OECD, 2001.
黄立洪, 林文雄. 能源消耗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视角的路径选择——以福建省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2): 55?60.
[编辑: 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