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3-07-08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士评估

韩彦辉 王素梅 李海霞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类型的一种,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急救的“时间窗”对挽救濒死心肌具有关键作用[1]。因此,采用必要的护理手段,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至关重要。我院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护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5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肺梗死、结缔组织病、肿瘤、外周血管血栓形成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42~78岁,平均(57.4±11.5)岁。梗死部位:前间壁及广泛前壁44例,下后壁20例,高侧壁16例。发病时间均在发生持续胸痛的10~24 h,收缩压110 ~140 mmHg,血脂2.8 ~6.9 mmol/L,血糖3.9~7.5 mmol/L。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 首先科室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立后,护士长带领小组征询科内专家意见,广泛查阅资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并分析和运用收集的资料。采用等级责任制专职化急救护理模式,改过去的8 h固定排班模式,每周工作40 h,各班次每天工作8~12 h。根据每天患者数、护理工作量、难易程度增减上班时数,护士长上行政班,每天有两名护士分别值白班(8~8班)和夜班(8~8班),白“8~8”班和夜“8~8”班[3],每日保证有1名二线护士上白班,1名二线护士上全夜班,11∶00,17∶00主班有30 min的就餐时间。每班由1名组长、1名责任护士、2名辅助护士组成,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检查,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2]。

1.2.2 组织人员培训 在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路径实施内容、急救技能培训、模拟实训,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熟练掌握路径的实施步骤,详细记录、描述。

1.2.3 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 患者到达医院后经过急诊分诊护士按照初评、早期检查、评估的顺序,在刚接诊的30 s内边看、边问、边分诊,对病情进行快速评估,立即进入急诊护理路径。先抢救、后登记挂号,同时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士接诊后立即用平车送入抢救室,通知医师抢救。作出病情评估以后,由护士长统一指挥、调度,定时、定人、定位、定则(护士组长、责任护士)的模式进行抢救,认真落实“危机值”报告制度。定时包括:(1~2 min内给氧2~5 L/min,3 min内测血压、血氧,5 min内建立静脉通道,行血压、心电、血氧的检测,10 min内护士做心电图、采集血液标本等,同时根据医嘱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当患者的症状不能得到缓解时,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吗啡镇痛)[3]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严密观察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及时协助医师处理,之后送入手术室。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min±s)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min±s)

注:1)为 t'值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 值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急救时间60 0.5 ±0.2 9.45 ±2.44 62.4 ±7.3 60 2.5 ±0.7 22.78 ±5.37 39.9 ±6.7 21.27981) 17.50551)17.5892<0.05 <0.05 <0.001

2.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3 讨论

早期、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中需要一套有别于其他的急救护理程序,以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抢救效率。急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针对急诊科及AMI患者的特点,以减少患者在医疗及相关服务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有效避免手术时间的延迟为目的,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使急诊护理有预见、有标准、主动地按路径内容进行操作[4]。急诊护理路径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质量,争取宝贵的有效治疗时机以最大程度拯救患者的生命[5]。

本研究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减少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其在可救治的“时间窗”内及时得到救治。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急诊护理路径以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为主线,让护士在到达的第一时间迅速反应,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要怎样做,使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抢救护理的随意性,保证了抢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能够从时间上预测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和检查所需的时间,为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有效的治疗时机,提高了抢救效率。

[1]高云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7 -18.

[2]范锦娣.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16 -17.

[3]张巧利,贺中云,陈 静,等.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58-59.

[4]李洁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115 -116.

[5]程宝珍,张小红,牛 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 -11.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士评估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评估依据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