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诉法与民事检察

2013-07-07曾勉

检察风云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诉法民事办案

文/曾勉

新民诉法与民事检察

文/曾勉

曾勉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

新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民诉法修改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执法理念上更加注重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和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在法治构建上跨出很大一步。其中涉及检察监督的内容比较广泛,强化了检察监督职能,规范了检察机关职权的行使,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民诉法的亮点

增强权益保障。此次民诉法修改,在诸多方面加强了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诚实信用原则。对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逃避执行的行为,规定相应的制裁措施。二是加强对案外被侵权人民事权益的维护。针对利用诉讼、调解侵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修改后的民诉法规定,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生效的裁判或调解书确有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改变或者撤销原裁判或调解书。三是设立公益诉讼制度。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四是明确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再审后可以不中止执行。

提高诉讼效率。司法公正与效率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修改的民诉法进一步简化了诉讼程序、降低了诉讼成本,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诉讼效率。主要体现在:一是设立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度。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作为“小额”标准,实行一审终审,提高了小额纠纷案件的诉讼效率。二是完善和发展了民事证据制度。明确规定举证时限及举证迟延的法律后果,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由败诉一方负担。三是调整了再审制度。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时限修改为六个月,并将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作为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的前置条件。检察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并作出决定,如果申请没有得到检察机关支持,当事人不得再次申请检察机关抗诉或提出检察建议。

强化法律监督。修改的民诉法在基本原则部分,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进一步强化了检察监督的职能。具体体现在:一是扩大了监督范围。原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人民法院做出的错误生效裁判进行监督,修改后的民诉法在检察机关原有监督范围的基础上,新增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书以及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规定。民事检察监督已从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发展为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其中包括对诉讼程序、诉讼结果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尤其是将执行活动纳入检察监督范围,对于防止和制止执行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增加了监督方式。原民诉法只规定了抗诉一种法律监督方式,修改后的民诉法将检察建议纳入法律规定,作为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新方式。三是强化了监督手段。修改后的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民诉法修改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监督任务更加繁重。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民事申诉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随着民事检察监督范围的扩大,对调解书的监督和执行监督案件数量将有所上升,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进一步加强,案件的类型和总体数量会增加。检察机关在继续坚持以抗诉工作为重心的基础上,还应更加合理运用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同时,对于法院在民事诉讼活动中适用法律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等问题,可通过制发类案检察建议加以监督。对于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怠于行使监管职责,造成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可督促有关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当事人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权益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可见,检察机关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执法操作更加复杂。此次民诉法修改是对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完善,但仍有部分涉及检察监督的制度较为原则。如,修改后的民诉法仅对检察机关的执行监督权作了明确规定,但对监督方式及手段仍需实践探索。检察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事执行监督试点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执行监督的内部办案流程仍需进一步完善。采用抗诉抑或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还需根据具体案情合理选择,检法两家尚需统一认识,执行监督工作的开展仍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又如,民诉法虽同样赋予法院和检察院调查权,然法院的调查取证工作已被各界所认可,而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调查核实权刚入法律,且缺乏强制力,尚需与金融、工商等其他单位和部门建立系统的衔接,才能保证调查核实权的有效行使。

办案要求更加严格。一是办案期限明显缩短。修改后的民诉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决定,对办案效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二是对检察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此次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完善,很多涉及检察监督的新领域,如何全面正确理解和适用新法规定,需要检察人员掌握更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驾驭。三是对检察人员的执法能力要求更高。修改的民诉法将向法院申请再审作为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的前置程序,将导致检察环节做好释法说理和息诉工作的压力明显增大。

检察机关应对民诉法修改后的措施

认真组织学习,准确把握立法精神。此次民诉法修改内容较多,其中许多新制度的建立和对原有制度的修正,体现了民诉法对民事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的价值追求。因此,只有重视和加强对民诉法的学习,准确领会民诉法修改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准确把握民事诉讼规律和基本原则,才能严格依照民诉法的规定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才能处理好法律监督和司法权威的关系。要着力研究此次民诉法修改对检察工作的影响,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开展民检工作,确保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完整的伦理正当性。

严格依照法律,规范行使职权。修改后的民诉法对检察机关职权的行使进行了严格规范,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自身执法过程中更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要进一步深化对民事检察工作职能定位的认识,准确把握检察监督范围,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正确运用各种监督手段,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有效进行监督。要严格执行三个月办案期限的规定,不断提高办案效率。要正确理解检察监督的事后性和有限性,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不应干扰法院正常的审判和执行活动,切实防止检察监督权的滥用。

打造专业化队伍,适应职能扩展。修改的民诉法对民行检察干部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应对民诉法修改所带来的挑战,必须不断加强民行检察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的组织工作,着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的专业分工,充分发挥专业化办案的优势,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的民行检察队伍。

完善机制建设,保证工作质效。要按照新的规定,抓紧修改完善现有的工作机制,规范办案程序,调整办案模式,在过渡阶段妥善做好民诉法施行前后工作的过渡衔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深入调研论证后,将其上升为制度规范。健全案件受理、立案、审查、抗诉等环节的制度规范,在保证抗诉和检察建议质量的同时,促进办案效率的提高。

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工作衔接。一是加强民行部门与控告申诉、案件管理部门的协调,确定职责分工,明确案件受理条件,严格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提高案件流转速度。二是密切上下级院的沟通联系,加强办案工作指导,充分运用“三级院联动办案一体化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共同完成好法律监督工作。三是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联系,跟踪新监督手段的实效,适时召开检法协调会议,通过完善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增进和统一检法两家对于民事检察监督的共识。

此次民诉法修改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执法理念上更加注重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和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在法治构建上跨出很大一步。其中涉及检察监督的内容比较广泛,强化了检察监督职能,规范了检察机关职权的行使,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更正:本刊2013年第四期“专家视点”栏目《保荐机构从业人员腐败问题思考》作者冯永平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纪委副书记;申银万国投资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猜你喜欢

民诉法民事办案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论外国民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诉讼竞合审查——兼评2015《民诉法解释》第533条
调解制度在民诉法修正案中的理解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诉法中的适用和完善
民诉法诚实信用原则之适用与完善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抢钱的破绽
民事保全:价值回归与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