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管理
2013-07-05赵所良
赵所良
【摘 要】煤矿各类顶板的矿压活动规律进行及时观测,是在采煤工作面的初次放顶期间完成的,可以进一步确定涉及放顶的每一项参数及精确的计算方法,这样便于指导初次放顶的顺利开展。本文对如何进行初次放顶提出了技术管理的措施,期望取得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管理
一般意义上的初次放顶,是指初采工作面开始开切眼到它直接顶冒落高度达到采高标准的1.5至2倍,这一阶段工作面垮落就被称为初次放顶。纵观以往技术的管理经验,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技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加强顶板的管理提供依据,进一步减少顶板事故发生,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尤其是初次来压做正确预报和初次放顶时的顶板控制,能够明显杜绝伤亡事故。
1.初放期间坚硬顶板的安全威胁及预测
在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坚硬顶板不能随它的推进及时冒落,这样在采空区容易形成悬顶,当悬顶面积超过界限时假如直接顶产生来压就会断裂导致冒落,危害比较大:
(1)工作面产生片帮以及掉顶。
(2)上下的顺槽顶、底和2帮移近量大,从而不能有效保证通风断面。
(3)支架立柱的下缩量在极短时间内骤增,有可能被压死。与此同时,顶板大量冒落会损坏工作面附近的支架等其它设备。
(4)由如果顶板悬空的面积大,产生突然冒落时冲击气流对工作面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采煤面经常由于顶板发生裂断,支架阻力不能抗衡岩梁回转,导致大面积的压垮工作面而发生事故,所以必须搞清楚采煤工作面控制岩层性质和范围,准确预报使用的直接顶、老顶裂断运动的发展过程,开展针对采煤面初次放顶的监测预报,做好现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工作。初次放顶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三部分:①是否恰当设置监测仪表;②综合判断矿压显现;③能够依据判断预测建立一套现场会诊技术,措施制定,以及加强支护的规范化制度。
监测仪表是指顶板动态仪而言的,一般在工作面的上、下巷各设置3台的顶板动态仪;在采煤工作面中部的初排和末排各安装1台的顶板动态仪做监测。
2.初次放顶时控制顶板措施
(1)初次放顶时期,直接顶板应该按照“限定变形”准则,确保直接顶和老顶不会出现较大范围的离层,在可以预防控制的范围内,保证完整的直接顶。一是杜绝直接顶破碎导致漏冒与回柱在顶板跟下发生伤人事故;二是避免因老顶来压时冲击波冲击直接顶,造成比较严重的切顶垮面。这意味着采煤工作面必须从切眼推进就开始,提高初排支柱初撑力(大于90kN);同时要对支柱的根根、班班及时进行支护质量跟踪监测,使支柱的支撑能力得到保证,这方面内容是现场会诊的着重点。从煤矿多年的现场管理经验来看,对支柱有效支撑的能力做好保护主要是监控两个质量,管理三个环节,就是抓支柱维修的质量和支柱支设的质量,三个环节是指抓泵站压力符合规定要求,给底板软穿合适柱鞋,对初排支柱做到每一班进行二次的注液。只有保证支柱有效的支撑能力,才会使支柱在“承压限定状态”下开展工作,直接顶的位置被支架阻力的限定,顶板下沉量数值被限定在在支柱缩量值(压缩后的煤粉,人员鞋、帽等作为辅助性支护物缩量)与顶板允许的弯曲值范围以内,杜绝顶板破碎产生冒落事故。
(2)做好老顶的控制。初次放顶时,直从接顶开始垮落到老顶首次垮落阶段,不仅要管控好直接顶,更主要的是抓好老顶控制。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老顶会达到其极限的跨度产生挠曲下沉,随之直接顶也下沉。综合这一情况,总结矿压的显现规律和特点,预测预报老顶来压进行。放顶小组要根据预报再次组织开展现场技术会诊,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强措施,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在支柱齐全,保证它们有效支撑能力的基础上,使用特殊支护如丛柱、戗柱和戗棚等方式,来增强支护强度,发挥支架在老顶的“给定变型”状态情况下的支护作用,避免发生大面积的压垮,造成推垮工作面的事故,使老顶安全渡过初次来压阶段。
老顶断裂垮落,煤壁前方承受的支承压力峰值向深部传递,采煤面及上下两巷的矿压显现逐渐减弱,采煤工作面开始正常推进管理的阶段,仍然需要继续抓好直接顶管理,防止局部区域冒顶事故发生。
3.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3.1回采期间工作面顶板管理
(1)常用措施:①加强设备检修,提高开机率,保证工作面推进度,确保工作面快速推进。②生产中采用追机作业方式,移架时带压移架,移架后及时用护帮板护帮,局部若有片帮掉顶现象,抵车后及时拉超前支架支护顶板。③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达到额定工作阻力的80%,泵站压力不得小于30MPa,使支架有较高的初撑力,减少顶板对煤帮压力,较好地控制住片帮、掉顶事故的发生。
(2)支架管理液压支架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工作面采向,对歪架及时采用支架本身的调架千斤顶和DZ~28单体进行调整,使支架顶粱与工作面顶板接触严密,迎山有劲;支架间做到不挤不咬,相邻支架间的错茬合理,架间空隙均匀,前探梁升起,护帮板与煤壁接实,严格控制端面距;端头支架易发生歪架现象,影响安全生产,对端头支架增设防倒千斤顶,确保支架处于良好状态。
(3)工作面规格质量管理严格按回采层位组织施工,采高控制在3.8m左右,保持顶、底板平整,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支架带线作业,做到煤壁、支架、链板机成直线;支架垂直链板机、不歪斜。
3.2端头顶板管理
工作面上下端头煤壁三角处因受两巷及工作面采动影响压力大,易发生片帮掉顶,对此在上下端头煤壁三角处架设斜跨棚和顺山棚,加强端头顶板管理。跨工作面机头、机尾用7.0m长ll#工字钢设双排挑棚,一梁四柱,随机头、机尾交替迈步前移;上下隅角受锚梁网支护影响,收角后上下隅角不能及时充分冒落,超前工作面煤壁5m提前将锚索退锚,在上下隅角切顶线处用单体加补密集切顶点柱,用材料将上下隅角充填实。
3.3过断层期间顶板管理
工作面属“三软”煤层,而装备的机电设备功率较大,过断层一般采用硬过法。过断层期间工作面煤岩结合部的顶板管理非常重要,同时存在较大难度。除了要进行正常的顶板管理方式外,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1)控制采高,减少破顶范围及破顶量 当工作面距断层面10m时,提前俯采或仰采逐步降低工作面采高,采高降到3.2m左右,进入断层带时,采高控制在2.8m以内。刹底或飘车时每刀刹底或飘车量不超过100ram,工作面上下出口与巷道保持一致。
(2)陕速擦顶移架,减少空顶时间。拉架时,先降后立柱,再同时降前立柱和移架,待支架移动后,立即将降柱手把扳回零位,使之擦顶移架。工作面顶板破碎段,拉架的错茬距离不小于15m,以此保证顶板的整体。
(3)断层影响范围内严格进行追机作业,只准~茬拉架 其它茬不得拉架.以此保证移架时供液系统的液压,从而达到快速移架的要求。
3.4工作面更换大件时的顶板管理
工作面更换部分大件,检修人员有时需要在支架下煤壁附近作业,一方面要求作业人员具备较好的安全自保意识,在作业前认真细致观察顶板及煤壁情况,不站在架间作业;另一方面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加强顶板、煤壁支护。
(1)更换煤机大件,应将提前煤机停放在顶板较为完好处,支架留出步距,使用半圆木对煤帮进行背帮处理,半圆木放在护帮板中间位置,使用支架护帮板将半圆木抵在煤帮,背严、背实。
(2)降下支架后再更换支架的顶粱和前探梁,顶板假如出现长时间空顶的现象,安全隐患大,解决的做法是将检修支架两端的支架上设置圆木,一到两个小班之前开始上圆木,工作面按照每推进两刀上一根的速度开展,合理搭接圆木在两侧支架,有效的检修支护支架上方顶。
4.认真管理初次放顶
4.1自上而下,严抓严控
生产矿长作为第一责任者,对回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必须严格,其主要职责是组织领导初次放顶小组,根据初次放顶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将初放面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全面负责顶板管理工作;总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规程措施,指导实际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监督实施,在技术上做好管控。采煤队的主要职责规程规定是搞好工程建设质量,加强细节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和实现文明生产。安全监督职能部门主要监督检查措施规程的落实情况,全面检查安全隐患,监督整改,做好安全工作。技术室、调度部门、供应等要各尽其责,履行好业务保安工作。采煤队长要直接抓安全技术,落实好保障安全措施,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4.2跟踪检查,及时处理问题隐患
科技的进步为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手段,抓住支柱初撑力这一初放的主要矛盾,认真对工作阻力鉴定和现场进行整改,做好坚持研究到决策兑现的工作循环。放顶领导小组的每一个跟班成员必须详细了解有关规定,像泵站压力应该达到18MPa这类,要懂如何鉴定、会记录数值、会分析实际状态,鉴定支柱初撑力与工作阻力要亲力而为,掌握工作面支护的质量及顶板动态,做到了然于胸。初放期间要仔细观测,重点的观测区应设置在靠近放顶线附近的末排支柱,不正常段及有构造结构变化、悬挂顶、局部冒顶区域等特殊地点的上下端头、机和风巷超前支护,应采用巡回检查,及时处理有关问题。观测数据要完整、齐全、真实,宏观情况要有重要记述,存在的隐患应该提出建议,按照规定放顶领导小组责任成员在记录上签字。放顶领导小组对检查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组织现场整改,使支柱初撑力及工作阻力符合规定要求。
4.3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
若人员素质低下,质量意识不够,管理工作有形式无效率,那么先进技术,好的管理措施也不能对安全生产产生促进作用。要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大力气,领导带头从上到下开展组织学习活动,使职工队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重点抓质量问题,安排专业干部给工人上培训课,增强职工质量意识,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
5.结语
初次放顶容易导致工作面顶板发生事故,给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所以,加强初次放顶期间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工作面初次进行放顶时加强工作面矿压观测,并依据矿压观测结果,分析并加强对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准确进行顶板,来压预测预报、增强工作面支架及单体支柱有效支撑的能力,从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使安全生产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