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西县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

2013-07-05黄仲谋杨利圭

卫生软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泸西县现存感染者

黄仲谋,杨利圭,赵 俊

(泸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泸西 652499)

当前,艾滋病(AIDS)防治成已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泸西县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报告于1997年,为外地报告的经注射吸毒感染的泸西户籍病例。1999年,泸西县在暗娼人群中首次检出HIV感染者。2004年重点人群大筛查以来,发现了大量HIV感染者/AIDS病人。为了解泸西县目前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更加高效、科学、合理的信息和依据,对泸西县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泸西县截至2012年12月底艾滋病疫情数据库,按现住址和终审日期进行整理,以终审年为报告年,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截至2012年12月底,按现住址统计,泸西县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 570例。其中,HIV感染者 410例,AIDS 病人160例,报告死亡78例。存活时间最长的死亡病例是 2000年报告的经注射吸毒感染的病例。现存活570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报告当年即为AIDS病人的比例为24.2%(138/570)。2012年新报告存活病例187例,其中,HIV感染者 105例、AIDS病人 82例,报告死亡26例。2008-2012年,当年报告即为AIDS的比例依次为:5.0%(2/40)、15.2%(7/46)、24.1%(19/79)、24.1%(27/112)、43.8%(82/187),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5,P<0.01)。2000-2012年泸西县报告现存活与死亡HIV感染者/AIDS病人情况见图1。

2.2 地区分布

泸西县5镇3乡均有病例报告,570例现存活病例的分布情况为:中枢镇 250例(占 43.9%)、旧城镇 90例(占15.8%)、金马镇39例(占6.8%)、白水镇37例(占6.5%)、午街铺镇33例(占5.8%)、三塘乡26例(占4.6%)、永宁乡20例(占3.5%)、向阳乡13例(占2.3%)、不详乡镇62例(占10.9%)。现存活病例占每千人口的比例分别为:全县1.4‰;中枢镇2.1‰、旧城镇1.5‰、三塘乡1.1‰、永宁乡0.8‰、金马镇0.7‰、白水镇0.7‰、午街铺镇0.7‰、向阳乡0.4‰。

2.3 人群分布

2.3.1 感染途径

现存活 570例病例中,457例经性途径感染(占80.2%)、75例经注射吸毒感染(占13.2%)、4例经母婴途径感染(占0.7%)、33例感染途径不详(占6.0%)。2012年新报告存活187例病例中,179例经性途径感染(占95.7%)、6例经注射吸毒感染(占3.2%)、2例经母婴途径感染(占1.1%)。

2.3.2 性别分布

现存活570例病例中,男性363例,女性207例,男女性别比为1.8∶1。2012年新报告存活187例病例中,男性126例,女性61例,男女性别比为2.1∶1。

图1 2000-2012年泸西县报告现存活与死亡HIV感染者/AIDS病人变化趋势图

2.3.3 年龄分布

现存活570例病例中,报告时年龄的中位数为34岁;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2岁。2012年新报告现存活187例病例中,报告时年龄的中位数为46岁,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2岁。2008-2012年泸西县报告现存活病例各年龄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2007-2012年泸西县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各年龄组构成情况

2.3.4 婚姻状况

现存活570例病例中,未婚117例(占20.5%)、已婚有配偶 380例(占 66.7%)、离异或丧偶 59例(占10.4%)、婚姻状况不详14例(占2.5%)。2012年新报告存活187例病例中,未婚15例(占8.0%)、已婚有配偶140例(占74.9%)、离异或丧偶32例(占17.1%)。

2.3.5 民族状况

现存活570例病例中,汉族503例(占88.2%)、彝族等9种少数民族共49例(占8.6%)、民族情况不详18例(占3.2%)。2012年新报告存活187例病例中,汉族178例(占95.2%)、彝族等3种少数民族共9例(占4.8%)。

2.3.6 文化程度

现存活570例病例中,文盲71例(占12.5%)、小学213例(占37.4%)、初中187例(占32.8%)、高中或中专34例(占6.0%)、大专及以上16例(占2.8%)、文化程度不详49例(占8.6%)。2012年新报告存活187例病例中,文盲41例(占21.9%)、小学79例(占42.2%)、初中52例(占27.8%)、高中或中专9例(占4.8%)、大专及以上6例(占3.2%)。

2.3.7 职业分布

现存活570例病例中,农民375例(占65.8%)、家政、家务及行业48例(占8.4%)、工人25例(占4.4%)、离退人员14例(占2.5%)、商业服务14例(占2.5%)、干部职员12例(占2.1%)、民工11例(占1.9%)、其他职业34例(占6.0%)、职业不详37例(占6.5%)。2012年新报告存活187例病例中,农民141例(占75.4%)、家政、家务及行业12例(占6.4%)、工人9例(占4.8%)、离退人员6例(占3.2%)、民工5例(占2.7%)、干部职员4例(占2.1%)、其他职业10例(占5.3%)。

2.3.8 样本来源

现存活570例病例中,婚姻登记人群筛查发现108例(占18.9%)、自愿咨询检测发现114例(占20.0%)、临床检测发现170例(占29.8%)、羁押人员筛查发现53例(占9.3%)、孕产妇筛查发现20例(占3.5%)、娱乐场所暗娼监测发现8例(占1.4%)、其他检测发现97例(占17.0%)。2012年新报告存活187例病例中,婚姻登记人群筛查发现21例(占11.2%)、自愿咨询检测发现46例(占24.6%)、临床检测发现99例(占52.9%)、羁押人员筛查发现5例(占2.7%)、孕产妇筛查发现2例(占1.1%)、娱乐场所暗娼监测发现2例(占1.1%)、其他检测发现12例(占6.4%)。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泸西县2007-2009年,报告的病例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010年,泸西县全面推行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以来,报告的病例数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PITC成为当前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主要措施之一。艾滋病疫情波及全县5镇3乡,各年龄组、各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多种民族均有病例报告,血液(注射吸毒)、性(异性及同性)、母婴传播三条途径同时存在,疫情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迅速扩散的势头,防控的难度持续加大,形势十分严峻。有专家认为[2],艾滋病防控工作依赖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承诺,政府不采取控制措施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强化领导,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防治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领导重视、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防治格局。分析结果显示,在报告现存活的病例中经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多为已婚有配偶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以农民为主。这类人群,正处于性活跃阶段,活动的地域范围相对较广,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多缺乏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低,感染HIV的风险和机会相对较大。为此,今后要继续加大对公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从切断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入手,以暗娼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农民工及流动人员等群众为防治的重点人群,强化目标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促使其减少性伴,采取安全性行为,减缓艾滋病经性途径蔓延的速度。同时要加强感染者综合管理工作,扩大对感染者配偶/固定性伴的检测咨询和干预工作覆盖面,加大抗病毒治疗及关怀救助工作力度,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减少HIV在感染者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

分析结果显示,局部地区疫情较重,中枢镇(县城所在地)报告现存活的病例数超过总数的 40%。三塘乡报告现存活的病例数不算太多,但病例占每千人口的比例却仅次于疫情较重的中枢及旧城2镇,估计与该乡外出务工人口数较多有一定关系。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以来,给疫情较重的乡镇卫生院带来极大压力,对其专业防治队伍和技术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当前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人员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为此,建议按照重点地区重点防治的工作思路,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乡、村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及能力建设,把防治艾滋病各项措施有效融入乡(镇)、村(居)委会的常规工作之中,积极探索将感染者随访管理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工作模式,有效遏制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

分析结果显示,近3年,泸西县50岁以上感染者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与全国艾滋病流行特点相似[1]。提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强化中老年人安全性行为,提高中老年人防护意识等工作不容忽视。同时应进一步扩大低档暗娼行为干预覆盖面,增强低档暗娼干预工作效果,提高低档暗娼安全套使用率。

结果还显示,2008-2012年,报告当年即为AIDS的比例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文献报道大理州的情况相似[3],提示监测检测工作还有很多盲点,还有很多感染者未能被及时发现,很大一部分感染者将陆续进入发病和死亡高峰期。为此,建议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的可及性,加大监测检测的力度和频次,加强抗病毒治疗工作,扩大治疗覆盖面。

综上所述,泸西县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加大,需继续强化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治队伍和能力建设,扩大宣传教育、检测咨询覆盖面,从切断经性途径传播入手,增强各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继续巩固抗病毒治疗工作成果,加强关怀救助,减少社会歧视,有效减缓艾滋病传播蔓延的速度。

[1] 尹 力.防治艾滋病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8.

[2] 宋 琴,袁家麟.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其防治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74-2976.

[3] 黄丽花,陈志娟,陆梅泾,等.大理州1989-2011年艾滋病流行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7(2):119-121.

猜你喜欢

泸西县现存感染者
泸西县饲料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泸西县总工会:举办专场招聘会
泸西县总工会: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
万寿观现存建筑遗迹研究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英语缩略词研究中的现存问题及思考
泸西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