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3-07-05张晓丹
徐 娟,张晓丹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护理专业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职业, 其服务的对象是各种患病的人群,因而要求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1]。经文献分析发现,近年来在国内学者专家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少有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作为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研究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样调查某医学院护理专业两个年级的学生,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8份,踢除12份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共166份,回收率83%。其中男生45人,女生121人;专科65人,本科101人;城镇40人,农村125人。
1.2 调查工具
使用1~5级计分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有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该量表的5级计分法如下:自觉无该症状,记1分;自觉有该症状,但对受测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记 2分;自觉有该症状,对受测者有一定影响,记3分;自觉常有该症状,对受测者有相当严重的影响,记4分;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测者的影响严重,记5分。
1.3 研究程序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被抽到的对象进行全体施测,统一指导语,施测前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施测的目的与回答方式,然后再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所得到的数据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焦虑因子、恐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性别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护理专业男女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得分和总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本科和专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本科学生在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专科学生,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高于本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因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护理专业学生与中国常模的SCL-90比较 M±SD
表2 不同性别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 M±SD
表3 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M±SD
2.4 不同生源地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来自城市和农村生源的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在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在性别方面,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和总分上高于男生。究其原因,可能是护理专业学生中女生占绝大部分,女生性格比较敏感、多疑,而且在生活中可能爱争强好胜,学业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不良竞争从而产生敌对、焦虑、恐惧的情绪。国内有研究也表明,女性在压力下更容易处于焦虑状态,过度疲劳更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2]。女生爱追求完美的心理可能导致强迫和精神病性问题的出现,这使得护理专业的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生。在学历方面,本科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高于专科学生,专科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分上高于本科学生,这与曹建琴的研究结果[3]不同,与吴雪红[4]等人的研究一致。
在生源地方面,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这与靳永萍[5]等人的研究不一致。究其原因,本研究中有 75.9%的学生是来自农村,农村的学生在家庭条件和经济背景相对较差,高昂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对来自城镇的同学产生一种偏见,有的会因此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由此会产生偏执、精神病性症状。
护理专业大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是护士,如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其良好的品格形成和发展,也就不能胜任护士这个白衣天使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人们的必然需求,优质护理服务必然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因此研究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符合人们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马章淳,温贤秀.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8.
[2] 张自伟,刘小玉,王 岚,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52-154.
[3] 曹建琴.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00-502.
[4] 吴雪红,徐淑秀.蚌埠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9-100.
[5] 靳永萍.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5):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