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3-07-05施永川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施永川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然而,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难题,并已逐渐演化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涌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当有限的就业市场无法应付过多的求职者,大学生过剩就成了必然现象。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供需失调的情况令人们质疑大学教育的制度及其改革的必要性,不少研究者认为实施创业教育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教育改革者相信,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能创造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训练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来提升他们的市场价值,为他们投入职业市场做准备,增加就业机会。在这一过程中,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自2005年8月起共同合作,在我国高校开始推广的Know About Business(意为“了解企业”)创业教育项目(以下简称“KAB创业教育项目”)起到了很重要的启蒙与助推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欢迎。

一、KAB创业教育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背景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着美国创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先后出台了推进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本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进入21世纪,创新成了知识型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发展的本质,全球性的就业问题日渐普及。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显示,“到2009年年底,全球失业人口从2007年的1.9亿增加到2.1亿”,这是“(全球失业人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2.1亿关口”[1](P35)。在全球失业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青年失业率是成人的2至3倍。因此,开展创业教育,用创业来带动就业,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成为日趋重要和紧迫的议题。

近几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逐渐成形并迅速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开拓期,我国创业教育的基础异常薄弱,师资、课程和教材几乎一穷二白,KAB创业教育项目正好填补了这一需求,并在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2](P70)

从2005年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就开始通力合作引进KAB创业教育项目,并在年内完成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材的翻译与改编工作。截至2013年4月,KAB项目共培训了全国1200多所高校的师资,并在1000余所高校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成立KAB创业俱乐部的高校达到200多所,累计有超过100万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内容上普及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功能上强调对学生进行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之际,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究竟能否有效提升中国大学生的“市场价值”,从而帮助他们迎合就业市场的需要,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问题。目前,不乏研究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内在关系的学者,比如贾文华研究了创业教育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想法、素质和技能;汪军与李胜贤则探讨了就业压力下如何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步骤等。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只从理论上探讨创业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没结合实际案例来研究。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KAB创业教育项目的具体案例分析与调查,从课程执行的实际成效出发,来判断创业教育的实施到底能否真正解决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KAB创业教育项目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性

KAB创业教育项目短短几年间就能辐射到我国大部分的高校,说明创业教育有着广泛的需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创业教育不仅能通过鼓励自主创业行动来增加就业岗位,而且还在培养大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通过技能训练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素质,加强他们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时需具备的综合能力,使其受聘后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以此提升就业实力。

为分析KAB创业教育项目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性,笔者将从两方面切入:一是KAB创业教育项目是否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KAB创业教育项目是否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此,笔者相应的探讨《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

(一)KAB创业教育项目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传统的应试教育(或就业教育)主要采取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大学生的想象力,无助于创造性行为的养成。因此,作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而实施的创业教育,应当采取启发式教学,从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国际劳工组织邀请全球顶尖专家开发的新型课程,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突出了创新的因素,具有以下的特点:

1.通过培养创业意识转变旧的就业观念

我国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对于就业的概念停留在受雇佣方面,创业意识并不高,他们一般认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辈子的,而且不愿选择从事基础性职位。《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的教课内容力图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通过他们对于创业基本知识的提升间接改变传统就业观念。譬如说,模块二“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向大学生介绍自主创业,让他们了解到就业不止局限于被雇佣,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创造就业岗位,开启了就业领域的另一扇门。嘉宾访谈与实地考察的环节也同样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进一步认识职场规则的具体运作。

2.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增进学习主动性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是不争的事实。KAB创业教育项目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运用参与式的授课方式,大学生能够避免以往的知识继承性学习方式,不再全盘死记硬背。课程实行小班授课 (一个班级的人数不得多于35人)的特点,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间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出更多的参与特点,主要以鼓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亲身体验为主,而多种练习形式(特别是小组活动、商业模拟游戏、课堂演示以及头脑风暴等)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KAB课程的操作方式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倡导参与式教学方法,尽可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中实现“启发创业意识、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创业技能”的目的。比如,配合教材开发的“商业模拟游戏”模块,通过模拟企业运作,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商业知识,体验商业过程,感悟商业真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以致用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嘉宾访谈、实地考察及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大学生亲身体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KAB课程内容虽然是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英文教材为蓝本,但是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开发,共设置了8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都有特定的主题,各个模块之间又彼此联系。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学时的不同,真正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在每个模块的最后还增加了一些本土化的案例,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让大学生准确了解职场元素以及市场要求,具有强烈的实践效果。

(二)KAB创业教育项目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要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除了要依靠自身的创新思维来适应变幻莫测的时代社会发展之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素质来执行想法。所谓素质,指工作能力或技能(如领导力、应变能力等),以及自身的品德修养或精神(如自信、吃苦耐劳等心理品质)。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高校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发展人格或发掘潜能,进而妨碍就业机会。创业教育在此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及精神,从而与职场上的需要相匹配[3](P25)。《大学生 KAB创业基础》课程从几个方面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1.精心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中有多个模块内容专门教导学生应该拥有哪些重要技能与品德,来成为一个成功创业者,例如学生能通过模块三“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了解在职场上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领导力、决策力,并拥有承担风险的冒险精神,还有模块四“如何成为创业者?”的内容,也教导学生们应该训练自己的哪些能力来胜任工作。实践证明,与其让大学生们进入职场后再自己摸索,不如在校期间就通过教育明确告诉他们,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能大大缩短适应工作的磨合期。

2.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素质

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可在课程培训内容里学到基本知识,但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和素质仅仅通过接受单一的课堂教育却是无法得到的,这需要一个人的悟性和磨炼。《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培训学生创业素质的途径,便是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生动活泼的各种授课形式来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品德,这些形式包括自我测试、课堂演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嘉宾访谈、商业游戏等,具有极强的实践效果。譬如说,小组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课堂演示则可培养表达能力,而商业模拟游戏又可以测试学生们的经商能力(领导决策、组织管理及应变能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可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上进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此外,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也在课后为学生检验课堂所学的创业理论知识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平台。

三、实施KAB创业教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局限性

虽说实施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市场价值”,并可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但是这个措施还是受到各方面的局限。

首先,我国的创业教育系统本身就有些缺失,导致它无法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创业教育虽已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但它毕竟是较新的观念,因此只能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另辟一个小角落作为试验之用,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仍是一门公共选修课而并非必修课,而且并不是全国高校都设立这门课,因此那些没有选修此课程的学生未能从中受益。

其次,《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课资料虽是根据我国国情改编的,但仍有待改进。若能将内容改编得更具中国特色,才可完全达到实践效果,帮助学生们更有效地学习。另外,《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现在虽然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因素,但基于多数教师属于“学院派”师资,本身缺乏创业实际经验,使课程理论的部分多于实践,相对地减少了培训学生思维及素质的机会,创业教育师资方面既有先进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还很缺乏[4](P72)。

其他因素的阻挠也同样弱化了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效果。比方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在靠人脉来找工作,谁的“关系”有权势,往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此外,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不健全,在产业结构还未完全升级或转型的时期,许多“白领工人”就已随高校扩招而出现,但经济仍停留在“蓝领工人”的阶段,因此出现人力资源需求失衡,造成就业工作岗位的错位现象。

总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影响此问题的因素理所当然地盘根错节,这并不是单单实施创业教育就能解决的。然而,我们不能就此完全否定实施KAB创业教育项目的功效,因为它仍然缓解了现今我国大学生缺乏素质教育而造成不符合市场需求这一大问题。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也还处于初步实行阶段,从长期来看,随着课程的针对性加强,相信创业教育仍是有潜力的。

四、提升KAB创业教育项目“市场价值”效应的建议

有学者分析,“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结构性错位”[5](P71)。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大学生就业技能,导致大学生“市场价值”低而无法顺利就业,这将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实施KAB创业教育项目能够通过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素质来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造就更多符合职场要求的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然而,如前所述,基于创业教育的不完善及社会中的某些因素,如创业教育不普及,依靠人脉找工作的现象等,导致减弱了实施KAB创业教育项目所带来的效应,并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一些方法来加以改善。

第一,实施创业教育要强化与企业界的合作,让大学生有实习机会,特别是通过岗位实习获取实践经验,进而改善理论多于实践的情况。[6](P42)这方面新加坡高校的做法可资借鉴,譬如说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青年组织Shanghai House of Entrepreneurs(SHEN)与上海合作,获取到上海服务、投资、会计、工程类等大型企业进行一年实习的机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课程设置与评估方面,不妨采取多元化的课程评估方式,年终的笔试通常不超过课程总成绩的50%,而更多的比重在于学生的小组工作和课堂演示,包括课堂参与、口头和书面陈述以及小组工作等,注重培训大学生的口头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一个互动式的学习环境,这些评估方式都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符合市场需求。

第三,政府应该可以给予创业教育更高的重视程度,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构建良性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继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摒弃应试教育模式,并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好的政策环境,逐渐建立起创新的教育模式。

总之,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能积极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个有效地推动工具,这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创业教育存在着它的局限性,但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复杂性,要在短期内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市场价值”是极其困难的。KAB创业教育项目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运用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来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不失为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1]Melvin Delgado.Social Youth Entrepreneurship:the Potential for Youth and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raeger Publishers, 2009.

[2]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3]刘港,王玉杰.创业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J].沈阳大学学报,2002,(1).

[4]施永川,黄兆信,李远熙.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5]由建勋.创业是最好的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5,(6).

[6]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