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拓片里的艺术流
2013-07-05胡马乔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
文/胡马乔 图/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
汉画像砖拓片里的艺术流
文/胡马乔 图/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文化始于汉朝,而汉族又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悠久民族。今此, 藏于“山东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里的汉画像砖与拓片远道来沪,在上海浦东的民族民俗民间博览馆内展出了一个多月,为人们普及与理解汉文化强大魅力,搭建了艺术的桥梁。
汉画拓片比之书法碑帖拓本更为少见,被专家视为“下真迹一等”的文物,是研究汉代文化的便利版图。历史上许多的画像砖,现在已经损毁,而拓片却作为重要文物遗存流传至今。由于运用不同墨色和手法,也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视之壮丽多彩,思之震撼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不仅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从某种意义上讲,拓片比砖石更便于携带、欣赏、保存和流传,自古就是文人之士特别喜爱收藏的门类。
《阙房》 地区:河南许昌该画像砖主图案为双层阙房屋,两边各有一棵常青树
《马拉车》 地区:四川
简单来讲,拓制的文物门类有很多,包括甲骨、吉金(指青铜等古器物)、陶文、古玺、铜镜、瓦当、画像砖石、造像等。而拓片的存在,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相结合的艺术门类。拓片一般是指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的印制品。因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形象,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比例一致,因此是一种较为科学的,以最大限度来保持原作信息的良好复制的保存手段之一。它留存历史的遗珍,且不同于印刷、摄影及其他技术。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却将自上而下的历史完好的传承,对中国古代进行复制的记录与保存,离不开这门手艺的精髓。
我们欣赏到从汉画像砖上传拓下来的拓片,便是对中华民族先人传统文化的敬仰。鲁迅先生于1935年就开始大量收集汉画拓片,通过研究、鉴赏,得出结论: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因此,拓片不仅是收藏家的新宠,也是政府领导出访最具代表性的礼
《扶桑树·朱雀·天马》 地区:河南洛阳
长方形空心大砖。扶桑树是汉代人崇拜的长寿树和发财树,另外扶桑还是太阳神居住的地方,故树中有太阳鸟。朱雀是汉代人敬仰的南方之神。天马则线条简洁,装饰感强品。江泽民同志于上世纪90年代出访俄罗斯时,就曾将一套100张的汉画像砖拓片书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现由莫斯科大学收藏。日本本田市建市100周年,希望友好城市徐州市政府送给他们一幅汉画像石《迎宾图》的拓片。
《花纹砖》 地区:河南荥阳 主图案为柿蒂纹,代表良田万顷
《击磬有鱼》画像石 地区:河南 画像石中所拓之物是汉代一种击打乐器——磬
《持笏小吏》 地区:河南平顶山
汉画像砖描摹汉代生活
画像砖艺术,兴起于秦汉,衰落于魏晋,基本上与汉代的历史相始终,是属于汉代这一特定时期的艺术门类。作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汉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衣食住行、农耕纺织的社会写真,又有仙人神祇、奇禽异兽的浪漫想象,展现了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生动画卷,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观和价值。作为中古文明的产物和载体,它以无声和语言浓缩了汉代人的观念世界,倾诉着两千年前汉代人追求生命永恒的梦想。画像砖所特有的古朴细腻、雄厚洒脱,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流连汉画长廊之中,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并触摸汉史,感受汉代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盛世氛围,体验汉代人对生命永恒的执著追求,领略汉文化博大雄奇的无限魅力。画像砖的题材内容一大部分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真。所谓“写真”,就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形象地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富有浓厚的人情味、世俗味。其中有持盾礼、持戟礼、扫帚礼、持笏礼等礼仪;有阙、楼阁、甲第、宫殿等建筑;有轺车、骈车、骖车、安车等车马出行;有长袖舞、建鼓乐舞、六博、斗鸡、斗牛等当时盛行的娱乐活动;还有捕鱼、打猎、宴饮等,表现了世人舒适安逸的生活。画像砖上还再现了汉代社会的生产劳动情况,如“男耕女织图”等;有关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图”、“匈汉和亲”、“胡汉战争”等也记载到了汉画像砖上,汉画像砖便是活脱脱的一部用图像记载的中国汉代史,展现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汉代社会,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文物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