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社会发展 培养应用型舞蹈人才

2013-07-02刘楠楠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舞蹈培养

刘楠楠

【摘 要】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给舞蹈学院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精、尖”的舞蹈专业生,已不能满足社会文化市场的需求,反而,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舞蹈人才,越来越受到各大招聘单位的欢迎。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在舞蹈表演、教学和编排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应用型的舞蹈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舞蹈

一、今天的社会现状

(一)就业难。

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多出人才的措施。比如:高校扩招、专升本、新增大专院校、增设民办大学等等,使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高速增加。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得知,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仅艺术类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多达13万人。而高校舞蹈毕业生中,仅有30%左右能升学、出国或进入舞蹈团体、舞蹈艺术院校,其余70%左右无法对口就业。舞蹈类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对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近年来,用人市场能够给舞蹈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是越来越少,“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频频再现。

(二)舞蹈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在每年毕业的十多万艺术类大学生中,舞蹈专业生占其中的很少一部分。但是,由于他们所就读的学校档次不同,其培养方向和教学水平不同,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原因,故导致他们所掌握的舞蹈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其就业前景也是因人而异的。

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拥有研究生学历。据我所知,每年只有极少数舞蹈本科毕业生,能够通过考研,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能够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有一些舞蹈专业基础好的毕业生,能够签约艺术团体,从事舞蹈的表演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了中、高等艺术院校,成了一名舞蹈教师;除此之外,大多数毕业生则选择进入少年宫或民营舞蹈培训机构,从事舞蹈的普及工作。

(三)社会对舞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据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显示,多数单位想聘请应用型舞蹈人才,尤其强调应聘者能具备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即:能舞、能教、能编,且多才多艺、综合能力较强。

比如:一些中小学在聘用艺术课教师时,不仅强调其弹、唱、跳的专业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编排舞蹈和组织校园文艺活动的综合能力。

比如:一些企业在聘用文化干部时,不仅要求其既能歌善舞,有组织员工开展艺术类活动的能力,还要具备节目主持人的风范。

然而,由于专业大学培养的舞蹈毕业生,都被定向培养成为“高、精、尖”的舞蹈专业人才。也就是说,在舞蹈的某一方面,他们的技术高、专业精和能力强,但却不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的单一化和企业聘请标准的多元化,给舞蹈毕业生的对口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培养应用型舞蹈人才途径

综上所述,既然应用型舞蹈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那么,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的教学计划必须打破常规、研究出一系列的新型方法,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出集:跳、教、编、排于一身的优秀学生,让他们有能力去适应社会的挑选。其具体做法是:

(一)“多而精”的课堂内容。

课堂不仅是舞蹈教师的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关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多而精”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又可以使学生广泛吸收多种养分,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所谓“精”,是指舞蹈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必须精选各舞种中最典型的元素。比如:选取各舞蹈种类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动作,对学生进行分解训练,使其掌握这些舞种的基本动律。

比如:通过风格化的舞蹈组合,让学生能娴熟掌握该舞种的韵味。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对一种舞蹈风格做到:胸有成足,舞之有韵。

在进行藏族舞蹈教学时,我将藏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屈伸”膝部动律提炼出来,通过2/4和4/4拍的节奏变化,结合藏族舞蹈的典型造型和常用步法,编排成撩腿组合和屈伸动律组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很快掌握了藏族舞蹈:“欲动先蹲、塌腰撅臀、摆臂甩袖、同边顺”的基本风格。

应该说,“多而精”的课堂教育,是促成学生由会舞、能舞、向善舞转变的,唯一有效学习途径。

(二)设计模拟教学环节。

过去那种偏重舞蹈表演的常规舞蹈训练方法,导致舞蹈学生出现了“会跳,不会教”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老师最常用的方法是“口传身授”。这种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其模仿和观察的能力,出类拔萃,但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讲解动作的能力,则不断退化。因此,我在舞蹈教学中设计了模拟教学环节。

首先,我针对元素动作的要领和运动规律,进行耐心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元素动作的规格要领、运动轨迹和技术技巧,清楚单一动作的分解和步骤。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科学训练的步骤和方法,让他们懂得将来自己应该如何去教学生。

其次,我用心进行模拟教学。先示范一个动作,再请一名学生上来,由她面对全体同学,将这个动作进行分解和教学步骤的展示。

在朝鲜族舞蹈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一边示范“抗推手动作”,一边进行动作讲解,从动作的起势,转变,到结束。接着,我请同学们开始模仿,然后,请掌握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讲解。虽然学生的语言不太精炼,但却能把动作运行的路线描述的很清楚。

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不仅学生的舞蹈动作得到了提高,能够从表演层面,上升到示范层面;而且学生的口齿不清,语言表达能力缓慢,现场心理素质差的情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三)“想与编”和“排与练”。

熟话说的好,“一个好的舞蹈编导不是教出来的”,既然教不出来,那么舞蹈老师应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决定将“编与想”、“排与练”分别对应起来。因为“编”,它要求创作者能按照舞蹈的编排规律进行的一项思维活动。顾名思义,这个工作是通过动大脑思考来实现,所以在进行编舞蹈时,我要求学生做到:敢于创新,大胆假设,尽量多想,然后多中选优。

所谓“排”,是将作者内心的情感活动体现出来。一个舞蹈创作者的构思,是否能通过肢体语言展现给观众?“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于是,我采取了:“一想、二练、三勤奋。”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

所谓“一想”,即:课堂上我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舞蹈结构和构思,并想出几种版本,然后将构思进行解析和阐述。

所谓“二练”,在课堂中,我采取分组练习的学习模式,安排小组中一人排,多人跳,并按照顺序依次轮换。

有一次,我在舞蹈编导课堂中,出了一个“乞”的题目,学生们马上围绕题目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构思。在听完同学们的自我阐述后,我又将本节课的创作主题改为“乞丐团伙”,同时把学生们分成二组,请各组根据新主题,设计出一个八拍的动作,并进行轮流教学。随即进行小组展示,最后评出表演优秀的小组。

在这种有比较、有竞争的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大家愉快的融入到舞蹈的创编与排练中,学习效果相当好。

许多著名的舞蹈编导,辛勤工作了一辈子,也许只有一个作品被世人记住。由此可见,舞蹈作品的编排是艰难、枯燥的。

这些年,通过跟老一辈舞蹈艺术家交谈,我发现这些成功的舞蹈前辈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

古人云:“勤能补拙。” 虽然,大学里的舞蹈编排课,无法教出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但是,只要学生们能满怀对舞蹈的热爱,对所学编排知识的娴熟,拥有勤奋和追求完美的舞蹈编排态度,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作为老师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们会在舞蹈编排上有所收获的。

三、结论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繁荣社会文化,美化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和谐、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作为高校舞蹈教师的我,应时常关注社会就业形式的发展变化,以市场为坐标,不断审视、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认为,只有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教学态度,大力促进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的全面融合,才能使我国悠久的舞蹈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新一代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舞蹈人才。

我愿意为此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猜你喜欢

应用型舞蹈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舞蹈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