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96例疗效分析

2013-07-02汤祖逸

上海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皮质激素

汤祖逸

摘要 目的:观察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门诊的9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皮质激素治疗组,观察止痛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6%;常规治疗加皮质激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小剂量短期使用皮质激素,能更快、更有效地缓解神经痛症状。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2-0035-02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以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本病最常见症状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0%。我中心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门诊所有96例带状疱疹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加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对照试验,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中心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门诊所有96例带状疱疹患者,所有对象均符合《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64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65.1±8.7)岁。患病部位:头面部14例,躯干部60例,四肢部位22例。

1.2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激素组(常规治疗合并激素)4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根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版),①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②止痛剂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卡马西平等;③营养神经药 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④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⑤局部药物 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⑥物理治疗 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

激素组 对部分神经痛患者症状特别明显的患者在发病1周以内除采用常规治疗外,还给予地塞米松5mg/d,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5天。其中头面部患者10例,躯干部患者25例,四肢部患者12例。

治疗时间为4周,4周后评估疗效。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疗效标准拟订:痊愈为患处疼痛完全消失;显效为疼痛基本消失;无效为疼痛未减轻。痊愈与显效之和占病例数之比为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激素组总有效率为93.6%,激素组的止痛效果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后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神经痛为本病的典型特征之一,患者多以神经痛为就诊症状,老年人更易得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部分患者有重复发病的症状。轻者患处四周左右疱疹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神经痛基本消失,重症者如治疗不及时,常留有神经痛后遗症,长期神经痛不仅造成躯体本身的疼痛不适和功能障碍,还会同时伴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精神障碍。

通过对本次两组病例的疗效分析,小剂量短时期内使用皮质激素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症状特别明显、尤以疱疹发病部位在面部的患者,由于面部神经丰富,1周内基本上能立即控制神经痛症状,与相同部位发病的对照组患者比较,神经痛症状缓解时间有明显缩短。皮质激素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短期小剂量使用激素可以较块缓解疼痛症状,且未见明显副反应。这是由于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作用,能快速减轻受累神经的炎症,阻止炎症对神经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后遗性神经痛等的发生。但要严格掌握皮质激素的适应症,控制用药时间,以免皮质激素过度使用产生其他副作用。

猜你喜欢

神经痛带状疱疹皮质激素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