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配合饲料物理性状的研究

2013-07-02罗云云林利民王秋荣

关键词:曼氏颗粒饲料幼体

罗云云,林利民,王秋荣,席 峰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0 引言

曼氏无针乌贼是一年生、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幼苗以桡足类、枝角类、糠虾等浮游动物为食,成体则喜食鲜活小鱼虾.随着人工苗种批量生产技术取得成功[1-4],加上其生长速度快,具有周期短、效益高、风险小的独特优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曼氏无针乌贼养殖大多采用投喂冰鲜饵料.但使用冰鲜饵料除了价格昂贵,营养不全,供应受季节、渔获量的影响外,还容易污染水质,滋生病原生物[5].因此,为了使曼氏无针乌贼养殖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迫在眉睫.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包括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配合饲料的物理性状主要包括饲料颗粒大小、形状、颜色、软硬度、沉浮性等,它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摄食与利用,进而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不同养殖动物及其不同发育阶段对饲料的物理性状要求各不相同[6-7].本研究拟观察配合饲料物理性状 (颜色、形状、软硬度及沉浮性)对曼氏无针乌贼摄食的影响,为今后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实验动物 实验用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购自宁德市南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乌贼幼体大小为6~8 g.实验前先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进行3~5 d的配合饲料驯化,至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由摄食鲜活饵料转为摄食配合饲料时再开始进行摄食实验.

2)实验饲料 实验用饲料是以白鱼粉、鱼油、α-淀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状饲料,实验时根据要求把粉状料加工成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软颗粒饲料、硬颗粒料或浮性饲料.

3)实验容器与条件 实验采用容积1 t的塑料水槽,在水槽中装入800 L过滤海水,并放入100只乌贼幼体,实验期间水温为19~21℃,盐度为24~26,溶解氧7~9 mg/L.

1.2 方法

本研究共进行4组实验,分别观察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配合饲料的颜色、形状、软硬度和沉浮性的摄食状况.每组实验均重复进行6次,每次实验前乌贼幼体均停食24 h.

1)饲料颜色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实验前将500 g粉状料和一定比例的水、食用色素混合搅拌成均匀颜色的团状饲料,通过小型软颗粒饲料机制成长度约1 cm、直径约0.2 cm且具各种颜色 (即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褐色和原色)的软颗粒饲料.然后,每种颜色饲料取15粒用钓鱼线串起来,实验时将7串各种颜色的饲料垂挂在实验水槽中,观察记录1 h内曼氏无针乌贼对不同颜色饲料的摄食次数.

2)饲料形状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实验前根据上述方法将粉状料加工成长条状 (长度约5 mm,直径约2 mm)、球状 (直径约2 mm)和圆形片状 (直径约5 mm,厚度约1 mm)的软颗粒饲料,每种形状饲料取15粒用钓鱼线串起来,实验时将3串不同形状饲料垂挂在试验水槽中,观察并记录曼氏无针乌贼在1 h内对不同形状饲料的摄食次数.

3)饲料的软硬度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实验前先将粉状饲料按上述方法加工成长条形软颗饲料(水的质量分数25.8%),实验用的硬颗粒饲料由软颗粒饲料自然风干而成 (水的质量分数10.6%),实验时将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 (干燥之前成串)分别用钓鱼线串起,每串15粒,实验时将2串饲料垂挂于试验水槽中,观察并记录在1h内曼氏无针乌贼对软、硬颗粒饲料的摄食次数.

4)饲料沉浮性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实验前先将粉状饲料加水制成团状饲料,分别用小型软颗粒饲料机和小型膨化饲料机 (干法膨化)制成长条形软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实验时分别将15粒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同时放入实验水槽中,记录曼氏无针乌贼在1 h内对两种饲料的摄食次数.

5)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均以 (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Mean±SD,n=6),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如差异显著则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饲料颜色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在1 h内对不同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曼氏无针乌贼对褐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最高 (26.2次/h),显著高于对其他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P〈0.05).对不同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为:褐色〉红色〉黄色〉紫色〉原色〉蓝色〉绿色,其中原色、紫色和蓝色饲料组之间的平均摄食频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

2.2 饲料形状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在一定时间内 (1 h)对不同形状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3种不同形状饲料的摄食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摄食频率从高至低顺序为:长条状饲料 (25.5次/h)〉球状饲料 (19.8次/h)〉片状的饲料 (9.3次/h).

图1 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不同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Fig.1 Feeding frequency of juvenile Sepiella maindroni fed with different colour pellet diets

图2 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不同形状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Fig.2 Feeding frequency of juvenile Sepiella maindroni fed with different shape pellet diets

2.3 饲料的软硬度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在一定时间内 (1 h)对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软颗粒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 (40.2次/h)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23.7次/h)(P〈0.05),曼氏无针乌贼幼体更偏向选择摄食软颗粒饲料.

图3 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软颗粒和硬颗粒以及沉性Fig.3 Feeding frequency of juvenile Sepiella maindroni fed with soft and dry pellet diets or sinking and floating pellet diets

2.4 饲料沉浮性对乌贼摄食的影响

在一定时间内 (1 h),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如图3所示.经观察发现,在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同时投下时,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先选择摄食沉性饲料而几乎不去摄食浮性饲料,只有在沉性饲料剩下不多的情况下,其中部分乌贼幼体才开始去摄食浮性饲料,但乌贼幼体对浮性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 (8.8次/h)显著低于对沉性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20.7次/h)(P〈0.05).由此可见,曼氏无针乌贼幼体更趋向选择摄食沉性饲料.

3 讨论

国内有关饲料颜色对水产动物摄食的影响研究较少,仅见于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6]、星斑川鲽 (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8]和鱼(Miichthys miiuy)[9]的研究报道.头足类是否有辨别颜色的能力仍存在争议,柴敏娟等[9]对曼氏无针乌贼视网膜电图的光谱敏感性的研究认为,曼氏无针乌贼的网膜只有单一的感受系统,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只是反应的大小不同,缺乏辨别颜色的能力.王萍等[10]在研究光照对曼氏无针乌贼行为习性的影响时则发现,曼氏无针乌贼对光色表现出一定的辨别能力,在一定光强下对红色光趋光性最强,对白光趋光性最弱.本研究结果显示,曼氏无针乌贼对不同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红色和褐色饲料平均摄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饲料.曼氏无针乌贼对饲料颜色这种差异反应是否是饲料颜色与饲料所处光区的光强度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曼氏无针乌贼是浅海游泳性头足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黎明和薄暮时上浮至中上层,日间则多在中下层游动.郑美丽等[11]对曼氏无针乌贼的趋光性研究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显示出趋向弱光的特性,适宜的光照强度为0.01~10 lx.本研究观察到曼氏无针乌贼对处于光照较弱的底层沉性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显著高于漂浮在光照较强水面上的浮性饲料,这可能与曼氏无针乌贼怕强光喜弱光的特性有关.曼氏无针乌贼在饲料的形状选择方面,偏向摄食长条状的饲料,这可能与乌贼的捕食器官触腕的构造有关,比较容易抱住长条形饲料.对配合饲料软硬度的选择性上,曼氏无针乌贼更喜欢选择软颗粒饲料,由于软颗粒饲料具有软湿特性,适口性好,且本实验用的曼氏无针乌贼个体较小 (6~8 g),其摄食器官、消化系统尚欠发达,软颗粒饲料可能比较容易被摄食、消化吸收[12-13].

本研究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对配合饲料的颜色、形状、沉浮性及软硬度等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建议将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加工成外观呈褐色或红色、长条状、沉性或慢沉性的软颗粒饲料.

[1]符方尧,蒋霞敏,柳敏海.曼氏无针乌贼的药用价值及其人工养殖[J].中国水产,2005(12):26-27.

[2]常抗美,吴常文,吕振民,等.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257-263.

[3]蒋霞敏,符方尧,李正,等.曼氏无针乌贼的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 [J].水产学报,2007,31(5):23-28.

[4]刘振勇,苏跃中,谢友佺,等.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5):45-49.

[5]麦康森,赵锡光,谭北平,等.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渔用饲料的发展战略研究 [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S):1-5.

[6]林利民,周立红,洪惠馨.赤点石斑鱼配合饵料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 [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5,17(1):17-20.

[8]柳旭东,王际英,张利民,等.饲料颜色对星斑川鲽幼鱼摄食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12):12-15.

[9]柴敏娟,郑微云.头足类视觉特性的电生理研究—II.无针乌贼视网膜电图的光谱敏感性 [J].海洋学报,1982,4(6):784-787.

[10]王萍,吴常文,童懿宏.光照对曼氏无针乌贼行为习性的影响[J].河北渔业,2009,11(2):3-6.

[11]郑美丽,肖金华,郑微云,等.曼氏无针乌贼的趋光性 [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19(3):91-99.

[12]林建斌,李金秋,朱庆国,等.不同饲料形态对点带石斑鱼摄食的影响[J].科学养鱼,2008(3):66-67.

[13]KOUETA N,BOUCAUD-CAMOU E.Food intake and growth in reared early juvenile cuttlefish Sepia officinalis L.(Mollusca:Cephalopoda)[J].J Exp Mar Biol Ecol,1999,240:93-109.

猜你喜欢

曼氏颗粒饲料幼体
青贮玉米颗粒饲料用于草鱼饲养的初步探究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实验创新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利用颗粒饲料养鱼好处多
快速检测方法在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中的应用
春蚕1~2龄颗粒饲料育试验初报
饲料脂肪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的影响
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的初步观察
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演变及修复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