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2013-07-02张依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3期
关键词:受检者血常规显著性

张依军

(吉林省长春市妇幼保健所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51)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张依军

(吉林省长春市妇幼保健所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本所检验科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的受检人群92例。根据采集血液方法不同将其上述人群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手指末梢采血)46例与研究组(静脉采血)46例。针对其采血后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受检者其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研究组血液WBC、RBC、HcT、PLT及Hb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血液CV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结果对比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结论 血液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其对于结果影响差异较大,采血于静脉的血液指标其稳定性显著优于手指末梢所采集的血液。故血液常规检验中,其静脉采用方法具有更优秀的临床价值。

血液常规检验;静脉采血;手指末梢采血;检验结果

对人体血液进行常规检测,又称血常规检测也现今临床上运用最广泛且运用率最高的基础化验项目[1]。而检验所得结果对于临床中确诊以及预判各类全身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据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称,不同血液采集方法对于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故为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本院特就对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本所检验科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的受检人群进行了专项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本所检验科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的受检人群92例。所有受检者中因各类身体疾病而进行血常规检查者73例,健康人群体检者19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1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4±4.8)岁。所有受检人群均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根据采集血液方法不同将其上述人群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手指末梢采血)46例与研究组(静脉采血)46例。所有两组受检人群其性别、年龄、受检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且(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 方法及仪器

所有两组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进行抽血。对照组受检者以真空试管抽取手指末梢血液。而研究组受检者则采用抽取静脉血液。所取血液样本均以稀释液稀释后行轻度摇拌,待完全均匀后置于抗凝管中待检[2]。检测仪器采用本院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器。溶血剂为STROMATOLYSER-POC,S01008;清洗剂溶血剂为STACCLEANER-SYS-F,FDI-200A;血红蛋白溶血素为SULFOLYSER,A3009;白细胞分类溶血素为STROMATOLUYSER FDⅡ,A3007;白细胞分类染液为STROMATOLUYSER FDⅠ,A4002。采集血液抗凝管则采用上海华美生物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EDTA-K2真空抗凝管。针对两组受检者采血后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 Excel 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SPSS15.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所得计量资料均以()表示,组间差异均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均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表示为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表示为有极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为无差异。

2 结 果

两组受检者其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研究组血液WBC、RBC、HcT、PLT及Hb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血液CV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结果对比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详见表1。

3 讨 论

血常规检验是现今临床上运用最为频繁且最基础的疾病辅助检验手段。其检验中包含了对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多项指标的检测。故更加精确的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则视为现今医院检验科室最严峻的课题之一[3]。传统血常规检验中,其血液主要从手指及耳垂部位采集,但末梢血液因多种条件所限制,通常采血操作时采取用手辅助挤压,从而致使血液标本质量出现损伤,产生组织等杂质、稀释现象以及造成白细胞破裂。并且此类操作方式不仅增加了采血所需要的时间,产生微凝血块,引起PLT等指标值降低。同时还会导致游离血小板减少,极易造成溶血,从而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而如今随着血球计数仪的推广运用,其静脉采血方法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末梢采血。此采血方法,所需时间少,进一步降低了发生溶血的可能性。并且所采集到的静脉血液具有稳定、受限小等优势,其更能充分的显示其人体血液的具体状态。故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血液不适于最理想的采血方式。据本次研究结果也表现出,研究组血液WBC、RBC、HcT、PLT及Hb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血液CV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结果对比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说明了静脉血液的稳定性更加优秀。

综上所述,血液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其对于结果影响差异较大,采血于静脉的血液指标其稳定性显著优于手指末梢所采集的血液。故血液常规检验中,其静脉采用方法具有更优秀的临床价值。

表1 两组受检者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结果对比()

表1 两组受检者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结果对比()

组别WBC(109/L)RBC(1012/L)HcTPLT(109/L)Hb(g/L)MCV(fl)对照组6.2±3.73.68±0.80.41±0.02211±86.1101.2±15.892.1±5.6研究组5.5±1.33.81±0.90.43±0.04225±68.314.8±12.383.1±6.1 P<0.05<0.05<0.05<0.05<0.05<0.01

[1] 朱健.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17-618.

[2] 常永超,刘好,刘志平,等.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8,18(2):111-113.

[3] 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11-113.

R446.11

B

1671-8194(2013)23-0116-02

猜你喜欢

受检者血常规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