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应用药物早期治疗的护理观察

2013-07-02郑伟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3期
关键词:氧分压脑病病患者

郑伟霞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应用药物早期治疗的护理观察

郑伟霞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 探讨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静滴尼可刹米,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尼可刹米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护理;疗效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下,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性脑病,不仅加重患者的缺氧症状,还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本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静滴尼可刹米,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1.0~85.0岁,平均年龄(65.0±8.0)岁。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头痛、烦躁、幻觉、嗜睡等精神障碍,其中5例昏迷、10例合并心衰、7例合并肾功障碍,以及8例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解痉、平喘、补液、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早期静脉滴注0.25~0.5mg尼可刹米。

1.3 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内心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将成功救治病例告知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病情观察[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情况,痰液的颜色、性状、量等,以及24h液体输入和排出尿液的量,并做好相关记录,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气促、胸闷、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及时给予相应处理;③抗感染[3]:早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护理人员执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静脉用药时,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消毒和灭菌的规章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探视人数和探视时间,避免交叉感染;④出院指导: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必要时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注营养液,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早睡、早起,多饮水、适当运动,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机能锻炼,改善肺功能,合理应用家庭氧疗,自我监测心肺功能,定期复诊。

1.4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24h内意识状态转为清醒;②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治疗后24~48h内,意识状态转为清醒;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意识状态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3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详细结果见1。

2.2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表1 48例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临床疗效(n,%)

表2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表2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动脉氧分压55.0±6.591.8±8.03.18<0.05二氧化碳分压72.0±10.055.5±7.52.62<0.05

3 讨 论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加重原有的肺通气障碍,导致患者不能有效完成气体交换,从而加重缺氧症状,诱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能够逆转某些脏器的功能障碍,避免形成不可逆的病理改变[4]。

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及时吸氧,改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缺氧症状,纠正代谢紊乱,同时有效控制感染,及时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内心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能够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中,48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在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总有效率达到95.8%,总而言之,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陈月.慢性呼衰致肺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厂矿医学, 2010,13(4):308-309.

[2] 孙宝兰.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12,8(3):157.

[3] 黄芳芳.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10(2):260.

[4] 赵亚丽.纳络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医药产业资讯,2009,3(20):67.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Early Application of Drug Treatment

ZHENG Wei-xia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Xuchang People's Hospital, Xuchang 461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arly experi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and nursing.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48 cases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early intravenous Nikethamide, and giv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36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10 cases effective, 2 cases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5.8%;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of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early application of Nikethamide and other drugs for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mprove hypoxia status of patients,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Clinical nursing; Efficacy

R473.5

B

1671-8194(2013)23-0035-02

猜你喜欢

氧分压脑病病患者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