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13-07-01刘卫明高运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外渗儿科输液

刘卫明 高运来

(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刘卫明 高运来

(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临床研究应用小儿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输液患儿2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170例和对照组90例,护理干预组静脉输液过程给予细节护理。结果 260例患儿输液顺利,护理干预组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失败、脱出、输液外渗现象发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理干预组静脉留置针拔出时间为(3.8±0.5)d,对照组拔出时间为(2 ±0.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做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者静脉输液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干预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常用治疗、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儿科输液由于血管细小、隐匿,充盈差,患儿输液拒绝、恐惧心理,哭闹反抗,导致穿刺难度大,具有大风险,容易发生穿刺失败、脱出、输液外渗现象。为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外渗,提高家属满意度。我科对输液患儿在按常规进行输液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防护,加强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9~12月在我科收治患儿260例,男175例,女95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3.2岁,腹泻60例,支气管肺炎87例,上呼吸道感染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护理干预组170例,两组患儿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穿刺由操作熟练的护士进行,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

1.2 治疗方法

患儿全身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按照一般儿科常规护理,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前臂54例,手背、前臂浅表静脉90例,头皮86例,内踝29例,足背部45例,穿刺前检查留置针松动针芯,常规消毒,针尖斜面朝上以15°~30°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1~2cm,用右手示指、中指固定,左手撤出针芯5mm,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用右手示指和中指固定,迅速以直线方向连续不断的方式拉出针芯,使用无菌透明敷贴,以进针点为中心固定,用弹力绷带在外缠绕,用胶布粘住接头处,并注明穿刺时间、日期。根据小儿特点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家属等综合护理。

1.3 结果

260例患儿输液顺利,护理干预组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脱出、输液外渗现象发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1)护理干预组静脉留置针拔出时间为(3.8±0.5)d,对照组拔出时间为(2±0.2)d,经t检验(t值为41.18,P<0.01)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脱出、输液外渗现象的比较(例)

2 护 理

2.1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穿刺技术,加强业务学习、基本功的训练,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操作时要有自信,和心理承受能力,面对不配合的患儿及其家属,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减少患儿的紧张情绪,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2 血管的选择,<2岁患儿宜选择头皮静脉穿刺,首选额前正中静脉和颞浅静脉,尽量避免选择耳后静脉和眶上静脉。>2岁患儿选择四肢静脉,应避开靠近关节、神经、肌健、硬化、受伤、感染、硬结、瘢痕的部位进针。同时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直径大小,穿刺点应从末梢开始,左右肢体交替进行,避免在血运差的静脉,或在同一静脉上多次重复穿刺,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静脉穿刺针头固定胶布条数不宜过多,如在3条胶布以上每增加l条胶布。其输液外渗的危险度就增加43.49%。应当固定妥当,常规作“S”型固定,反折环尽量小。做好留置期间,合理调节输液速度,观察液体有无外渗,输液完毕,冲管防止导管堵塞。如穿刺部位红肿,针尖拔出皮肤时立即使用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出针部位,直至无出血点为止。切忌揉压,力度适中,防止皮下淤血。

2.3 做好患者的宣教

输液前由输液护士与患儿及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安抚患儿的情绪,使患儿能够从恐慌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能够很好的配合护士进行操作,并且没有恐惧感[1]。同时介绍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血管壁的刺激小,减少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讲解如何保护留置针,防范脱落、药液外渗,教会家长自我观察,辨别局部红肿和疼痛。输液过程该处胀痛感、烧灼感,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2.4 患儿因年龄小,不能按要求制动,血管细小,输液渗出的发生率高于成人,国内报道患儿输液渗出率高达60.78%[2],我们用废弃纸箱制成静脉输液保护板,待手部或足部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保护板使输液部位关节不弯曲,以防止患儿因活动过度,导致针头脱落,引起外渗或出血[3]。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儿科患者因静脉细小、隐匿,且手指触觉不明显,在失血失液、不能进食或营养不良等现象,导致其血容量低、静脉充盈度差,穿刺时小儿抗拒、恐惧、哭闹反抗,导致静脉输液失败。浅静脉留置针是成熟的静脉输液穿刺方式,在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较好,减轻传统头皮针穿刺给患儿带来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工作中儿科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态度,注意护理细节,掌握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有效的固定,同时给予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并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中,因此,我们认为在输液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广受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的认可,值得推广。

[1] 吴英姿,余银珍.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患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7(28):42-43.

[2] 花芸,刘小文,刘新文,等.小儿输液渗漏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23):30-32.

[3] 何玉玲,王永香,刘世芬.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81-1082.

R473.72

B

1671-8194(2013)27-0232-02

猜你喜欢

外渗儿科输液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颈枕输液袋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