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3-07-01岳锡宏吕红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1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型肝炎显著性

岳锡宏 吕红蕾 王 军

(新疆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岳锡宏 吕红蕾 王 军

(新疆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目的 探讨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之间收治的102例乙肝患者按照病情状况分为重型组和一般组,选同期健康献血的51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一般组和重型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这两组患者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重型组与一般组进行比较,IgG、IgA、IgM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有显著性(P<0.05)。IgG、IgA、IgM、TBIL水平恶化组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恶化组患者的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对于患者的肝功能的情况能起到直接反应的作用,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是诊断乙肝的一项重要指标。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意义

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且较难治愈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及病情进展与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有关。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状况的监测,是保护乙型肝炎患者,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3]。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住院的102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了全部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探讨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住院的102例乙型肝炎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分型标准。其中男65例(63.73%),女37例(36.27%),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42.4±4.6)岁,本组全部患者均无急慢性心、肝、肾疾病,近期未使用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将全部的102例乙肝患者按照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两组,一般组(40例)和重型组(62例),另外,选择5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全部患者为同期的健康献血的正常人。

1.2 方法

标本采集清晨对空腹12h以上患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即刻检测总胆红素(TBIL),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使用迈瑞公司的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择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的试剂,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变化

一般组和重型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这两组患者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重型组与一般组进行比较,IgG、IgA、IgM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与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比较(χ—±s)

2.2 体液免疫变化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追踪观察预后情况,将住院期间,患者病情恶化的作为恶化组,将患者的病情好转的作为好转组,IgG、IgA、IgM、TBIL水平恶化组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恶化组患者的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2。

表2 体液免疫变化与疾病预后的关系(χ—±s)

3 讨 论

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致敏后所产生的具有抗体活性球蛋白。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患者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一般组和重型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这两组患者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重型组与一般组进行比较,IgG、IgA、IgM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有显著性(P<0.05)。IgG、IgA、IgM、TBIL水平恶化组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恶化组患者的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大多文献报道一致。结果提示随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免疫球蛋白逐渐增高,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目前认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的原因是:体内病毒的持续存在和自身抗原的刺激,导致机体多克隆B淋巴细胞的活化,产生多种抗体。肝细胞坏死产物有强烈的非特异性佐剂作用,也可以使球蛋白增加。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功能障碍,不能清除及处理自身或异物抗原。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为变性的球蛋白,无一般抗体作用,并且还消耗大量的补体,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能够直接的反应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同时也是临床中诊断乙肝的一项重要指标。

[1] 唐昭喜,欧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08-1209.

[2] 钱金娟,裴豪,邓历,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2(6):231-232.

[3] 梁兴东,容亓,韦廷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072-1073.

R512.6+2

B

1671-8194(2013)21-0207-02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型肝炎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下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