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3-07-01蒋翠霞
蒋翠霞 吴 艳 乔 辉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蒋翠霞 吴 艳 乔 辉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对我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临床送检的632份培养标本,利用珠海迪尔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250株病原菌(痰液151/333、血液25/123、尿液48/78、分泌物11/29、导管7/20、其他8/49),其中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20.8%,铜绿假单胞菌占11.2%,肺炎克雷伯菌占7.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2%,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3.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美罗培南1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4.2%均有较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96.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2.9%、头孢哌酮/舒巴坦89.3%、亚胺培南89.3%、美罗培南85.7%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2010年我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规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因此建议临床在抗感染治疗中,应以病原菌药敏结果为依据。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使临床能够了解我院病原菌的耐药性,笔者对本院2010年分离检测出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0年1月至12月临床送检的各种培养标本632份。
1.2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
细菌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珠海迪尔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2 结 果
2.1 病原菌在标本中的分布
各类标本中以痰、尿、血的检出率比较高。
2.2 病原菌的分布
2010年分离出病原菌25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8株,占63.2%;革兰阳性球菌52株,占20.8%;真菌40株,占16.0%。见表1。
2.3 药敏结果
见表2。
3 讨 论
2010年我院从632份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50株病原菌,分利率为39.6%,常见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3.2%,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0.8%,铜绿假单胞菌占11.2%,肺炎克雷伯菌占7.6%,革兰阳性球菌占20.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2%,真菌占16.0%,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3.6%。
2010年我院分离出的2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分利率较高的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4.2%,而对哌拉西林3.8%、头孢曲松21.2%、左氧氟沙星17.3%、环丙沙星17.3%敏感率较低。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96.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2.9%、头孢哌酮/舒巴坦89.3%、亚胺培南89.3%、美罗培南85.7%有较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水和潮湿地带,该菌具有多药耐药的特性,对抗菌药物有自然抵抗能力,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特别是较虚弱患者,长期卧床,各种医疗器械受检者,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尿道插管,血管内导管等更容易感染此菌。本结果已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注意。
表1 检出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2010年我院分离出白色假菌丝酵母菌的分离率较高。白色假菌丝酵母菌分离于痰液标本中,假菌丝酵母菌是上呼吸道正常定植菌,容易侵犯黏膜,在机体免疫力受损的情况下致病,气管插管损伤呼吸道黏膜及上皮基底膜可能是导致假菌丝酵母菌下行感染的重要原因[1]。因此,临床对于这些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表2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通过对我院病原菌耐药菌性分析,采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督导临床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已成为感染管理部门工作的主要任务[2]。针对医院感染及耐药菌情况,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开展耐药菌株预防及控制措施的培训,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医院的药事委员会及感染控制部门应监督和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时对发生耐药菌感染的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耐药菌的流行。
[1] 徐平,刘媛媛,宋卫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95-397.
[2] 吴安华,李丹.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09-912.
R37
B
1671-8194(2013)21-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