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作用的研究
2013-07-01陈春燕邓铭俊
陈春燕 邓铭俊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作用的研究
陈春燕 邓铭俊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近五年来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47例,对患者采用内钉等外科方法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并运用中药配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7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病情痊愈,14例患者有明显疗效,无明显治疗效果的患者1例,其总有效率为97.9%。结论 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胫骨骨折;术后恢复
现阶段胫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特别是在胫骨中部或者下部位置,该位置皮肤以及肌肉厚度较薄,血液循环情况较差[1]。在对胫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以及骨不连[2-5]。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47例,运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19~67岁,平均年龄42.6岁。经相关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符合胫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指标。47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胫骨骨折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14例患者是由于坠落导致胫骨骨折,11例患者是由于受到击打导致胫骨骨折。所有患者中有37例患者为开放性损伤,10例患者为闭合性损伤。
1.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方法:6h内,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当麻药发挥效用之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充分清洗。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先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将其转变为闭合性损伤,使得胫骨完全被皮肤包住。对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方式使发生骨折的位置外露,并把前次手术中对胫骨固定的器械取出,将出现骨不连部位周围的组织清除完全,并去除发生硬化的胫骨,之后将胫骨的骨髓腔疏通,把发生骨折的位置恢复到原位;运用相关模具作为引导装置,并采用外固定架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在骨折部位的两侧打开设骨槽,骨槽的长度控制在4~5cm左右,其宽度控制在1cm左右;根据患者骨槽尺寸的不同,选择采用对患者进行植入自身骨或者植入异体的治疗方式,在该操作完成之后,将伤口进行缝合。在对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之后,将肢体略微抬高,对患者运用抗生素药物以达到避免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目的,当患者的骨折部位康复之后,将外固定支架摘除。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治疗中,将患者的治疗过程分为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在患者处于前期时,其中药组方以止血、化瘀为主,内服中药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外敷中药将中药研磨成粉状,加入医用凡士林进行搅拌,敷用在伤口4~5cm的位置;在患者处于中期时,其中药组方以加速筋骨生长为主,外用药物研磨成粉状并加入桐油进行搅拌,敷用到距离伤口2~3cm处;当患者处于后期时,其中药组方以疏通经脉、益气补肾为主,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
1.3 检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当患者接受相关治疗之后,同患者治疗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根据结果将诊断指标分为三种:其一,康复,即患者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位置,关节活动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经过医学影像仪器之后,其结果显示患者骨折部位无转角现象;其二,有明显疗效,即患者骨折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转角在10°左右;其三,无效,即患者骨折部位出现较为严重的畸形。
2 结 果
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其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康复情况
根据本院治疗结果显示,47例胫骨骨折患者中有37例患者康复,所占比例为68.1%,14例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所占比例为29.8%,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例为2.1%,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其总有效率为97.9%,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3 讨 论
胫骨骨折是目前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生率占骨折患者中12%左右,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在中部以及下部位置,其中开放性骨折出现概率较大[6]。因而创口受到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在骨折治疗手术之后其周围组织内的血液循环程度不理想,因此患者在恢复期间容易出现骨不连的并发症。
在患者出现骨折现象之后,其发生骨折部位的愈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许多外界因素对该过程都有着负面效果,其中较为主要的是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对骨折部位的固定情况。所以在胫骨骨折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保持患者骨折部位有着较好的血液循环,尽量避免骨与其周围肌肉组织出现脱离现象。在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位置,将成角控制在4°以内,将畸形角控制在8°以内[7]。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将患者骨折部位存活的组织进行保留,保证患者骨折部位能够有着较为理想的血液循环程度;在对胫骨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时,要采用内钉对胫骨主轴线进行固定,防止由于钢板的使用对骨折部位组织产生损伤,从而血液循环程度出现负面影响。
在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要将内服药物以及外敷药物配合使用,加速患者机体对肿胀部位淤血的吸收速度,对骨折部位的愈合产生积极作用,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中药组方对毛细血管的生长有显著作用,帮助纤维细胞进入淤血部位,长出新的肉芽组织,加速患者骨内外膜细胞的生长。
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7.9%,减小了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了患者治疗方面的费用,且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无需承受较大的痛苦,患者在康复后肢体的活动状况较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恢复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农增波,赵利敏,赵茂盛,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95-96.
[2] 王艳.胫骨平台骨折29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训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10(35):8679.
[3] 郭勇,张伟,王淼娜,等.旋入自锁髓内钉与常规手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0.
[4] 阮诚,李援立,李成军.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筋膜室综合征1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11,23(11):68-69.
[5] 王惠亭,于光屹,陈广滨,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5):573-574.
[6] 张胜杰,杨海江,李建平,等.胫前软组织损伤与胫骨骨折治疗间的关联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861-5862.
[7] 张鸿翔,苏高健.中西结合治疗胫骨骨折60例[J].光明中医,2010, 25(10):102-103.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ibia
CHEN Chun-yan, DENG Ming-jun
(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Zhongshan 528415,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of tibial fractures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This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treated a total of 47 cases with tibial fractures, to fix the fracture site in patients with With surgical method such as the nail and work in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In 47 cases, 32 cases of patients are cured , and 14 patients have got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1 patients with no obvious treatment effect,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97.9%. Conclus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of tibia fracture after the proces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get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Tibial fractur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683.42
B
1671-8194(2013)21-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