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非特异性闭塞性脑动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30黄运强
黄运强
非特异性闭塞性脑动脉炎多见儿童或青壮年,常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性卒中与完全性卒中,症状有弥散性、多样性的特点。脑血管造影显示多数脑动脉(主要是中小动脉)管腔有不规则、狭窄、闭塞。发病机制较复杂,涉及人体天然免疫系统及特异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它们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都参与了血管炎的发病过程。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ANCA)是第一个被证实与血管炎病相关的自身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参与多种血管炎疾病,某些免疫复合物则往往是导致血管炎的始动因素。血管炎的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糖皮质激素是血管炎疾病的基础治疗,凡有肾、肺、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如脑)受累者,除糖皮质激素外,还应尽早加用免疫抑制剂[1],免疫抑制剂最常用的就是环磷酰胺,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非特异性闭塞脑动脉炎疗效较差,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非特异性闭塞脑动脉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本研究对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非特异性闭塞脑动脉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6年8月-2012 年8月诊治的非特异性脑动脉炎性64例患者,男47例,女17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组从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所有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15~60mg/d,病情稳定后递减,值至病情稳定后5~15mg/d维持。观察组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环磷酰胺1~2mg/kg治疗。
1.3 疗效标准 按照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制定以下疗效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年无复发,不良反应低;(2)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2年内复发,不良反应较大;(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2年内复发,不良反应大。
1.4 统计学方法 把疗效及复发情况数据采用卡方软件V 1.61版本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1例在2年内复发,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中有3例在2年内复发,总有效率8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 2年疗效对比[n(%)]
3 讨论
非特异性闭塞脑动脉炎是一种排除因感染、药物或变态反应等因素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引起的以肢体瘫痪、失语、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该病临床较多见,因无特异性症状体征,容易漏诊,其诊断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对其病理学改变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确诊则需要进行脑活检或者是DSA,因此目前所能够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排除法[2-3]。该病治疗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2年内复发率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值得推广。
糖皮质激素所具有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都非常强大,因此被认为是治疗由感染引起疾病的基础性药物。糖皮质激素不管是对免疫细胞的众多功能,还是对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其具有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明显,特别是对于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更加的明显[4]。环磷酰胺的功能主要是作用于S期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烷化剂,通过对DNA的合成产生影响,从而对细胞毒作用进行发挥,其抑制作用对于体液免疫更加明显,不但可以对B细胞增殖以及抗体的生成进行有效的抑制,同时其抑制作用也非常明显。因此在非特异性闭塞脑动脉炎治疗中,对糖皮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进行使用,不但能够很好地对疾病的诱导因素进行缓解,还可以有效地阻止疾病的发展,对其远期预后进行良好地改善,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100.
[2]William TC,Toshhim Y.Perfusion and diffusion on aging a poteni al tool for in proved diagnosis of CNS vasculitis[J].A m J Neuroradiol,1998,20(1):87-89.
[3]张玉群,许晓伟,黎洁洁,等.脑动脉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2):118-119.
[4]徐丽茹,梁社玲.甲基强的松龙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的毒副作用观察和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9):159-160.
[5]Polanco N,Gutierrez E,Covarai A,et al.Spontaneous rem issio n of nephrotic syndrome in in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10,21(4):69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