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标准设定中的技术使用者协同研究

2013-06-28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年1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使用者标准

方 放

(湖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一、引 言

技术标准开发是一个大技术体系的系统开发,现今技术的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单个企业不可能独自完成技术标准的开发任务,技术标准设定愈来愈强调产业链上多主体间的协作,尤其是技术使用者在技术标准开发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技术标准开发应考虑技术标准应用主体的技术要求及其利益甚至要吸收它们的原创性思想。然而当前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技术标准设定活动中往往容易忽视技术使用者的重要性,过多强调制标者自身的利益与需求,这导致研制出来的技术标准面临市场接受与否的风险,也不利于技术标准的扩散。本文将重点研究技术标准设定中制标者与技术使用者的协同,以期有助于参与技术标准设定活动的企业加强对技术使用者参与的战略性认知,明确协同技术使用者的要点,从而加快技术标准设定步伐,取得市场主导地位。

二、技术使用者参与技术标准设定的动因

技术使用者是产业链上使用上游组织技术开发成果的下游主体,它不单单是与产业链终端相连的产品消费者,而且还包括基于技术标准基础技术进行开发的其他技术使用者。虽然当前技术标准设定实践活动中缺乏对技术使用者的重视,但是近十多年来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中有学者关注到了技术使用者的重要性[1-3]。

实际上,从技术标准本身而言,技术标准正是因为使用者的采用才被赋予了实践意义和经济价值,同时技术标准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者在技术标准的应用过程中受益。下面将分别从制标者和技术使用者角度,阐述技术使用者参与技术标准设定的动因。

(一)制标者规避技术标准创新“死亡之谷”的风险

从技术标准创新过程考虑,技术标准的研发与扩散面临“死亡之谷”威胁。“死亡之谷”是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一个非常广泛的现象,是技术开发阶段与商业化使用阶段之间存在的沟壑,基础研发成果因为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资金或者其他原因难以递进到商业化与产业化阶段,从而夭折在“死亡之谷”中[4-6]。为了跨越技术“死亡之谷”,大部分研究认为要及时保证推动技术商业化的研发投入,此外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充分展示和实现技术潜在的商业化价值[7]。

因此,对于技术标准设定活动,一方面,技术使用者的研发投入可减少标准开发者所承担的标准制定成本,推动技术标准基础技术跨越“死亡之谷”向应用层面转化。以技术使用者身份加入标准设定的大型企业或组织需缴纳费用,如会员费等,同时这些企业或组织也将指派技术科研人员投入到标准开发与编校工作。另一方面,技术使用者的参与将督促制标过程具体考虑技术标准的实施与应用环境,使技术标准更具备可商业化的经济价值,增强其市场扩散能力,减少潜在技术使用者过多的疑虑与排斥,这有助于减少技术标准坠入“死亡之谷”的风险。具体而言,首先,在网络外部性作用下,能够迅速达到临界容量实现规模效益是决定技术标准生死存亡的关键。然而,先进的技术标准有着较小的临界规模,如果在技术标准开发时期吸收技术使用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技术标准未来的安装基础。其次,在技术驱动标准设定出现的高技术领域,标准提供者和销售商往往主导标准设定过程。这导致最终制定的标准较多的是反映供应商和/或销售商的权益,而不是反映技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如果有较多的技术使用者参与到标准设定过程,标准开发将真正基于现实的要求而不是基于标准制定者自己认为的要求,从而标准设定过程将更贴近现实世界的技术使用者的需求,这将促进标准和基于标准的产品能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二)技术使用者从技术标准兼容中受益

虽然有文献指出技术使用者因加入标准设定需支付较高成本,并且投资收益不确定,或即使加入也因为其需求处于较弱的地位而被忽视,因此,技术使用者缺乏协同技术标准开发的动机。然而,技术使用者如果不主动要求制标者提供这些技术信息、不积极向供应商反馈他们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所应该基于的特定标准,他们将冒购买非标准产品的风险,最终可能因兼容性问题而受困于不适合的标准,从而遭受较大的损失。反之,技术使用者将从体现他们真正需要的、设计良好的标准中收获主要利益。

三、技术使用者的识别与引导

(一)技术使用者的识别

识别技术标准的技术使用者是协同技术使用者的首要行动。技术标准的技术使用者不仅仅只是企业中的工程师,比如在ICT领域,技术标准实际上由小型分散的计算机、工作台和个人电脑使用[8]。产业链上大量的使用上游技术产品的个体或组织将标准作为他们自身产品规范的一部分,严格意义上说,这些个体或组织才是标准真正的技术使用者,因为他们处在最佳的位置来评价标准的质量和缺陷,他们的声音应该要传达给标准的提供者。此外,多样化的技术使用者主体因实施与应用技术标准的环境具有差异性,对于技术标准的要求存在各自的独特性。因此,技术标准提供者有必要尽可能识别在不同环境下实施技术标准的技术使用者。识别标准的使用者虽然存在困难,但是因为他们在最初就决定了标准的市场价值,这项工作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为了识别技术标准的使用者,首先要区分产业链终端技术使用者和产业链终端之前的所有上下游技术使用者——中间技术使用者。中间技术使用者遵循同一技术标准,把采用了该标准的产品与技术作为生产要素融入到产出中,创造新的价值,直至将最终产品传送到终端消费者。图1所示的3G产业链中,终端技术使用者是使用手机移动通话、上网服务的消费者,而终端之前的中间技术者包括内容提供商(CP)、服务供应商(SP)、网络/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等,它们都是技术标准的使用者。

图1 3G产业链

图2 技术标准设定中的技术使用者分类

借鉴Jakobs的两层级技术使用者观点与Williams等提出的标准设定三层面模型[9-10],产业链上的中间技术使用者可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一类是中间设备层中的技术使用者,另一类是应用服务层中的技术使用者。如图2所示,中间设备层的技术使用者包括技术标准的实施企业及服务提供商,技术标准的采用和实施是基于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不同要求。而应用服务层主要是使用产品或服务、应用技术标准系统的主体用户,包括企业、机构、政府等,在此层面,技术标准的采用和实施是按照特定情境下的这些主体用户的要求。

(二)对技术使用者加入技术标准设定的引导

一般情况下,技术使用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表现不积极[8]。原因在于技术使用者参与技术标准设定往往耗费财力、时间和人力,存在较大风险,同时担忧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对标准制定过程缺乏了解也减退了他们参与标准设定的热情。然而,虽然直接参与到标准设定过程中的成本对于技术使用者来说太高,但是技术使用者关心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为他们提供的益处,期望在标准设定的优先权中发挥作用,所以,如果给予技术使用者以足够的鼓励与保障,在需要它们投入之前进行提前通知,他们会愿意参与标准设定。

因此,为了争取技术使用者的支持,广泛获得来自技术使用者的要求,并确保技术使用者观点纳入标准设定活动,提高标准应用前景的明朗性,同时确定它们的任务时间表,制标者需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有意识地引导技术使用者积极参与到标准的设定过程中来:

(1)保持标准的开放性与标准信息的可获取性。开放性是指广泛宣传与推广标准设定活动及其计划,向广大目标技术使用者推荐技术标准,游说他们的参与,并与技术使用者互动。可获取性支撑技术标准的开放性,因为技术标准广泛推广的途径就是将标准中的信息让技术使用者能通过多种媒体或信息渠道获取。Weiss和Spring也指出标准应具备可获取性才能实现标准的采用,也就是说标准必须在潜在的技术使用者和销售商所能接触的范围之内[11]。一个标准如果不具有可获取性,就不可能被广泛实施。

注重与技术使用者的沟通,有利于加强保持技术标准的开放性与可获取性。这包括:制标者寻求和创造与技术使用者的最佳沟通方式;以开放的姿态尽可能的吸引最广泛的技术使用者的参与,积极获取非会员技术使用者的观点;多立足于技术使用者专家而非技术专家的角度思考技术性能与实施;及时向技术使用者提供制标有效进程的信息,并传达共同投入的需求信息。

(2)为技术使用者提供多种参与方式。目前许多技术标准工作组或技术标准联盟设立了多种会员资格,如闪联产业联盟(闪联标准工作组)设立了四种会员制,核心会员、推广会员、普通会员和观察会员。无论是产业链终端技术使用者还是中间技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会员资格,加入到技术标准设定活动。闪联不同的会员资格共包纳了3C领域内的众多闪联标准技术使用者,它们与闪联的互动形成了“3C设备+网络运营+内容/服务”的全新网络架构,有利于广泛吸收来自各方技术使用者的技术需求与利益诉求,推动闪联标准(IGRS)被更多的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及终端用户所接受与应用,实现闪联标准的商业价值。

(3)成立技术使用者委员会。在单个制标企业或技术标准联盟内,除了按照技术标准研制目标设立不同R&D项目委员会外,还可专门设立一个技术使用者委员会。这个机构的成立主要是为不同背景和不同实力的所有可能参与协作的技术使用者提供一个平台,不仅可以让技术使用者感受到制标者对它们的重视,也有利于保证技术使用者的声音能传达到制标者层。

(4)帮助技术使用者争取资金资助。大型技术使用者特别是那些对标准设定系统和服务有紧急需求的技术使用者,它们的经济实力允许其能比较积极的直接参与到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中。但是,对于小型企业而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知识型人才是阻碍他们参与协作的最大障碍。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技术标准联盟内成立专门的基金部,为小型企业的协作提供资金资助,或争取到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对技术使用者企业参与标准开发提供资金补贴。

四、技术使用者需求的获取与协调

技术标准设定中技术使用者最显著的贡献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制标者必须认识到只有技术使用者才能够提供这些类型的投入[12]。对于任何产品,技术与技术使用者需求之间的匹配性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标准所包含的技术太先进,兼容性产品将太昂贵或太迟才进入市场。比如早期的V.32调制解调器,这个产品进入市场将近五年之后才降价从而建立大量的技术使用者基础。相似的,如果一个产品太简单,将导致不能执行终端技术使用者所要求的多种功能。实际上,当技术使用者认识到他们真正的需要,了解在位标准和新标准的要求,他们有意愿向制标者诉求某些新的功能。制标者如果把使用者的要求转化为技术标准系统的要求,对各种具体细节要求进行优先排列,负责技术标准系统整合的参与者再把此系统要求转化为组件要求,层层细分,最后一定能开发出响应使用者要求的适宜标准,以现实的系统形式予以提供。

制标者可以设定专门的技术使用者委员会或程序以及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来收集技术使用者要求,并通过协调使用者内部的技术和经营战略的冲突开发出理想的技术标准。

(一)设立技术使用者委员会

除了前文所述的技术使用者委员会可以调动潜在使用者参与协作的积极性,技术使用者委员会的另外一大功能就是有助于制标者加入使用者的讨论,协调各种差异化的需求。

1.调查会员和非会员的需求。一方面,委员会负责调查已进入协作的会员技术使用者要求,记录和存档它们的需求,并将不同的技术使用者按照它们所反映的技术特性将其安排到标准设定的进程中。另一方面,委员会开展调查用以发现来自非会员的需求。非会员并不代表其对技术标准不关心,可能因为会费、时间或其他因素,未加入到协作中。它们的技术诉求只有通过制标者的访问和调查,才能反馈到制标企业或技术标准联盟内总体负责标准设定计划和协调所有活动的部门。

2.协调差异化需求。技术使用者的要求是与特定情境相关的。来自不同部门的企业在规模、技术成熟度、文化背景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因此这些企业可能形成非常异质的需求和要求[9]。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需求具有较大差别。为了应对这个因背景差异而产生的问题,形成协调这些不同的、与特定情境相关的技术使用者要求的机制成为首需。技术使用者委员会能帮助制标企业对所有的要求进行说明、协调并纳入到标准化过程中[13]。

(二)设置为获取意见和成员要求的特别程序

这些特别程序可能在提议标准项目之前就已经建立。在一些情形下,比如,当有网络运营商计划的某项服务并不一定受制于标准,但是与此标准相关,此时这个程序的存在具有特别意义。虽然这项程序不以技术使用者为目标,但是它鼓励技术使用者表达自身的需求,并且提醒标准开发者聆听来自技术使用者的需求。

(三)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

因地理分布不同,制标者在收集使用者的需求上存在较大障碍,即使使用者亲自参加需求讨论会,对于使用者而言也将发生多项支出如交通费等。为了技术需求或技术创想能更快捷、经济的反映给制标企业,现代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是一个理想的双向沟通工具。例如,制标者建立专门的致力于技术使用者事宜的网站论坛,提供以讨论为导向的服务。制标者借助这种服务,通过电子论坛上观点的交换和信息的传播来了解技术使用者的诉求。除了论坛,还可利用云技术、电子邮件、在线通讯工具等。这种能成功接受技术使用者反馈的渠道是现有标准设定过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提高。

(四)协调使用者内部的技术和经营战略的冲突

制标者不仅需要能保证技术使用者的兼容性需求能在制标过程中体现,而且理想状态上也需尽量满足起源于使用者组织和战略环境的需要[14]。

制标者应当多安排时间聆听技术使用者的心声,然而需注意的是,如果制标者经常只与技术使用者的工程师交流是不够的。工程师精通技术,而且不断追求技术朝高、精、尖发展,往往不太了解也不太关注企业的组织、商业和销售过程。使用者的战略、需求产生的潜在原因是制标者应该关心的深层次内容,而这些往往可能左右技术标准能否被市场长久接受。而这些内容,制标者必须与使用者的管理层及其战略制定者联系才能获知。

为了最大化满足来自使用者的技术层和管理层的需求,也为了技术标准长久的生命力,制标者有义务协调使用者工程师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主要障碍,即来自于对技术不同认知的问题。因为工程师和管理者往往在技术认知上产生分歧,工程师关心技术,管理层关心经营战略。为了克服两者之间的潜在交流问题,制标者作为外部人员能发挥促进双方对技术的不同认知的协调的作用,鼓励双方从对方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工程师了解必要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对管理者进行一定的技术介绍,对开发的技术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促成两者达成统一观念。

需要指出的是,对技术使用者诉求的收集不仅仅只是发生在标准制定的最初。技术标准是一个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实际上,在基于标准的系统被采用和实施后,还需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不断引入技术使用者的投入,在标准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基于实际要求对其进行不断补充和修正。当技术使用者参与标准开发的程度不断提高,制定出的标准才能越来越接近现实,即最后的技术规范将更靠近技术使用者需求,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支持。

五、结 语

迄今为止,虽然实业界已经认识到技术使用者参与技术标准设定能帮助产生和评审现实应用环境的要求,并且一些学者也不断倡导需关注技术使用者的协同问题,但是技术使用者在技术标准设定中的角色和活动依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使用者参与标准设定活动需耗费更多的开支、出现更多隐性的企业隐藏安排、标准制定过程可能减速而导致效率低下、对技术使用者的参与稀释了标准设定活动中专业气氛的疑虑等。即便如此,有的制标企业在技术标准设定活动中因为充分考虑了与技术使用者的协作,已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我国通讯领域的中兴通讯(以下简称中兴),正努力实践技术标准设定活动中与技术使用者的协同。中兴经过多年努力,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已由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开始打破跨国通信巨头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的垄断地位,作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全权会员,牵头、参与起草的标准有350多项。中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规则驱使企业在主导或作为关键成员开发技术标准时关注技术标准使用者的诉求。该企业尤其重视技术标准开发的前期需求分析阶段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只有深入了解下游技术的未来发展态势和下游技术使用者的需求,才能最终“万丈高楼平地起”。例如,作为起草TD-SCDMA的一个重要成员,中兴重点关注作为其下游关键节点的运营商,经常拜访运营商并到其技术现场了解技术需求和问题,将运营商的意见反馈到TD的技术标准设定中,运营商的技术使用要求和原创性想法成为TD开发的一个主要思路源泉。当前我国自主技术标准的设定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只有正确认识技术使用者参与标准设定的价值,积极建立起技术使用者参与的渠道,获取这些使用者的需求并在标准设定中进行实际性考虑,技术标准设定才能真正获得成功,从而推动我国实施追赶战略,实现我国塑造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1]Jakobs K,Procter R,Williams R.Standardization,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In:Proceedings of the IFIP TC9World Conference on Human Choice and Computers:Computers and Network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C].Deventer,1998:201-220.

[2]Hauert C.Where are you consumers'associations in standardization:A case study on Switzer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T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2010,8(1):11-27.

[3]Cargill C.A five-segment model for standardization[A].In:Kahin B,Abbate J.Standards policy for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C].Cambridge,USA:MIT Press,1995:79-99.

[4]Frank C,Sink C,Mynatt L A,et al.Surviving the“valley of death”:A compa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1996,21(1-2):61-69.

[5]Weyant J P.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of new energy technologies:Beyond the“valley of death”[J].Energy Economics,2011,33(4):674-682.

[6]Jenkins J,Mansur S.Bridging the clean energy valley of death:Helping American entrepreneurs meet the nation’s energy innovation imperative[R].Breakthrough Institute,2011.

[7]Palmintera D,Joy J,Lin X X.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mercialization partnerships[R].Reston,VA:Innovation Associates,2007.

[8]Naemura K.User involvement in the life cyc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and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A].In:Hawkins R,Mansell J S.Standards,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standards in natural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s[C].Aldershot: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5:93-102.

[9]Jakobs K.Shaping user-side innovation through standardization:The example of ICT[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Social Change,2006,73(1):27-40.

[10]Williams R.The China E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research partnership[EB/OL].http://www.china-eustandards.org/indexZH.htm,2008-09-01.

[11]Weiss M B H,Spring M B.Selec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in standardization[A].In:Jakobs K.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C].USA:IDEA Group Publishing,2000:63-79.

[12]Alexander D.Infrastructure evolution and the global electronic marketplace:A European IT user’s perspective[A].In:Hawkins R,Mansell R,Skea J.Standards,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standards in natural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s[C].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ers,1995:86-92.

[13]Jakobs K,Procter R,Williams R.User participation in standards setting-the panacea?[J].Standard View,1998,6(2):85-89.

[14]Cargill C F.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theory,process and organizations[M].Bedford,MA:Digital Press,1989.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使用者标准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