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3-06-28张玉玲
张玉玲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张玉玲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目的 研究影响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行心脏介入术患者及同期健康人群各 180 例,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 SF-36 评价组别间生存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调查影响心脏介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心脏介入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症状发作(72.8%)、社会支持(60.6%)、经济状况(53.3%)、年龄(48.3%)、心理状况(45.0%)、日常锻炼(42.8%)、基础疾病(28.9%)。结论 在总结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基础疾病治疗、运动指导和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心脏介入术;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心脏介入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该种方法目前还存在着局限性,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较大,术后预后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在此对我院2007年至2011年进行心脏介入术治疗案例180例,分析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案例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进行心脏介入术180例,记为研究组,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3± 2.6)岁,具体手术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术63例、PTCA+支架术39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36例、起搏器植入术22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0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各9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7±3.5)岁。组别间在以上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研究价值。
1.2 研究方法
采用生存治疗量表(SF-36)对所有入选者进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共包含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8个指标共36个问题,百分制,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结合心脏介入术及心脏疾病患者群体的特点,从人口学、临床基本资料、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选择相关因素共13项,具体为:年龄、手术创伤及预后效果、术后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日常锻炼、症状发作、病程、睡眠质量、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心理状况、健康教育、经济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由患者自主选择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组别间生活质量比较
SF-36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除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外,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6个项目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总体上较健康人群偏低(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心脏介入术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症状发作(72.8%)、社会支持(60.6%)、经济状况(53.3%)等7项,具体见表2。
表2 影响心脏介入术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n(%)]
3 讨 论
结合影响心脏介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我院自2010年开始,对该类患者按照以下思路进行针对性护理。
3.1 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是生存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围术期内术医护人员要做好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多列举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术后心理状况较差,严重狂躁、不安、抑郁患者进行对症心理疏导,心理疗法无效者,可进行镇静治疗等药物治疗。
3.2 健康宣教与基础疾病治疗
心脏介入术围术期应做好系统、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护理内容应以辅助和巩固手术效果为原则,紧密围绕具体手术进行[1]。患者出院前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对术后并发症、突发心脏事件预防及急救方法、术后用药指导等进行全面宣教,以有效减少或减轻术后临床症状的发作。
3.3 科学运动指导
科学的运动锻炼是心脏病康复的基石,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2]。因此应指导患者术后进行积极的以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心脏康复计划,以改善和巩固患者的心脏功能。主要运动方式为:①散步:每日1~3次,每次20~60min,身体康健者可加快步行速度;②慢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超出患者可承受范围内;③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习简化版或者打半套,体力较好者可练习老式太极拳,练习依情况而定,不强求连贯性和完整性;④跳舞:可跳华尔兹、交谊舞等节拍较慢舞蹈,每周3~5次[3]。
表1 组别间生活质量比较(χ—±s,n=180)
心脏植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离不开系统的临床护理的正确指导,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加强对心脏植入术患者的全面、全方位干预和支持,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其具体的实现路径,应当在临床上加以重视并积极实践,以为提高心脏系统疾病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贡献力量。
[1]白墨 青.不同的 知 情 告 知 方 式 对心脏 介入 患 者 焦 虑 情 绪的影 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567-1569.
[2]林爱玲.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1(2):118-120.
[3]王 晶.不 同 年 龄 段心 脏 介入 术 后生存质 量 影 响 因 素 及 护 理 干 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9):159-160.
R473.5
:B
:1671-8194(2013)09-03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