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3-06-28张亚湘
张亚湘
(洞口县中医医院,湖南 邵阳 422300)
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张亚湘
(洞口县中医医院,湖南 邵阳 422300)
目的 观察糖络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其作用。方法 从我院接诊收治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服用糖络宁合剂,对照组患者服用弥可保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络宁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缓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相比常规用药弥可保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优先考虑该药物的使用。
糖络宁;弥可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病变积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与其相伴随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得到临床工作人员和相关学者的关注。目前对该病变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特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因此,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使用糖络宁和弥可保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以作为临床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接诊收治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73±4.7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89±3.57)年,平均神经病变病程(4.01± 0.93)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我国中医药学会制定的辨证诊断标准(络脉淤阻与气阴两虚),同时出现以下一种症状:双下肢持续性疼痛、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振动觉减弱、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排除酒精中毒、遗传病史及精神病史、甲功减退、药物作用等。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治疗安排。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60例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14±4.37)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04±3.18)年,平均神经病变病程(3.92± 0.87)年;对照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56± 4.18)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46±3.35)年,平均神经病变病程(4.18± 1.04)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平均病程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用药前进行血糖调整,通过控制患者饮食、合理运动、使用降糖药使患者血糖可以维持在FBG<8.0mmol/L及PBG<10.0mmol/L,并稳定患者的血压、TC、TG指标水平。1个月后两组患者开始服药,观察组患者服用糖络宁,每日水煎300mL,分2次服用;对照组患者服用弥可保,每日3次,500μg/次。所有患者服药2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病变积分进行观察、统计,并对比分析各项数据。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如下[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或神经病吧积分降低超过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或神经病吧积分降低超过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或神经病吧积分降低超过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或神经病吧积分未见降低甚至升高。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患者数占所有患者例数的百分比。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病变积分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
3 讨 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起病慢,但发病率可高达60%~90%,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可导致糖尿病足的形成和截肢,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伤害[3]。因此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内颇受关注。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多元醇、蛋白激酶C、氨基己糖及生长因子水平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部分学者接受并逐渐流行的“氧化应激学说”得到较多临床及实验室数据的支持[4]。该学说认为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氧化应激反应,促成其他并发症的出现,进而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反过来刺激氧化应激反应的加剧,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成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关键所在。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注: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31.34±4.1816.27±1.53对照组3031.18±4.0624.19±2.15
表3 两组患者神经病变积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神经病变积分对比()
注:对两组患者神经病变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21.07±4.0212.86±3.88对照组3021.35±4.1616.53±4.17
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主要辨证是由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经脉受阻所致,用药以滋肝补肾、养气化瘀为主,糖络宁合剂正是以此为原则开发出来的。经本文研究可知,糖络宁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缓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相比常规用药弥可保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优先考虑该药物的使用。
[1] 张涛静.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2] 李步满,高彦彬,夏晶,等.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 18(8):8-10.
[3] 赵迪.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4] 夏晶,高彦彬,李步满,等.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C].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2010:71-77.
R255.4
B
1671-8194(2013)20-02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