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2013-06-28李翠
李 翠
(江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0)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李 翠
(江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 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2012年1月至2月Ⅰ类切口病例资料151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5%,平均用药时间为5.1d。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药物选择及用药时间应遵守相关的指导原则。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分析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感染,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但使用不合理则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给患者带来危害,加重其经济负担。笔者对我院151例Ⅰ类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我院抗菌药物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去我院2012年1月至2月归档的Ⅰ类切口病例资料151例,其中乳腺手术72例,甲状腺手术23例,急诊外科(多为外伤骨折病例)56例。
1.2 调查方法
查阅151例Ⅰ类切口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自制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逐项进行填写。包括:性别、年龄、科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术前给药时间、术后用药、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切口愈合情况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准,判定其用药是否合理。
2 结 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
151例手术患者中,男51例,女100例,年龄最小2岁,年龄最大93岁,平均年龄42.4岁,最短住院5d,最长25d,平均住院7.3d。在151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02例,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49例,使用率为67.55%。
表1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与频率
2.2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2.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与频率见表1。
在本文所收集的10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 ,共使用抗菌药物6类,其中属于限制性用药的有3种。因部分患者使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或中途更换药物,使总用药量例次大于实际手术患者。
2.2.2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
在102例抗菌药物使用中,一般为术前和术后用药,其中术前用术后未用有7例,占6.8%,术前未用术后用有36例,占35.3%,术前术后都用的有59例,占57.8%,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为5.1d。
2.2.3 联合用药情况:在102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未发现联合用药的情况,但在急诊外科部分患者(41.07%)无指征的频繁换药,术前术后所用的品种不一致。
2.3 切口愈合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组与未使用组都未发现术后感染,均愈合良好。
3 讨 论
《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明确规定[1],Ⅰ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术;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一般Ⅰ类切口即清洁切口在注意严格无菌技术及细致手术操作下,大多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在本次调查的151例病例中,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有49例,占32.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02例,占67.6%,对照两组均未发生感染,表明可以不使用抗菌药物。
在选择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应考虑该手术常见的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特点[2]。
本次调查的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的选择应以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为主,乳腺、甲状腺手术大多选择使用头孢唑啉,而急诊外科选择了限制使用的品种[3],应属于不合理用药。
根据《指导原则》规定,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应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手术中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补充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总的预防时间不超过24h,个别可延长至48h。过早给药,会造成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术后用药,由于错过细菌发生污染或定值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4]。本次调查我院的151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分析,手术后平均用药为5.1d,延长给药时间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一般以单品种药物预防应用,不主张联合用药[5]。调查显示不存在联合用药,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保持延续性,有41.07%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更换了品种,导致用药紊乱,影响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集中体现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繁多、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频繁更换、用药时机不佳等。因此临床必需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的选择药物。围手术期预防伤口感染主要做到:无菌操作,严格消毒;提高手术技能,尽量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给予持续足够的以抵御污染菌。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卫医发[2004]285号.
[2] 黎沾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运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 (9):546.
[3]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S].
[4] 张鑫奎,张延霞,袁康,等.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附1561例分析)[J].腹部外科,2003,13(3):141.
[5] 梁晓曼,赵丽萍,邓艳辉,等.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4(10):1156-1157.
关于表格制作的要求
按表格的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个表格均应冠有表题,例如表1,表2,……。表题应置于表格的上方。表格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要求同一指标的数据的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表中分别用*,**,1)*,2)*标注统计学P值的角码,并在表的下方用文字注明这些P值是如何得出。
R978.1;R969.3
B
1671-8194(2013)20-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