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

2013-06-28淼李春兵黄杰付金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关键词:高敏血浆冠心病

许 淼李春兵黄 杰付金龙

(1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2;2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

血浆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

许 淼1李春兵2黄 杰1付金龙1

(1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2;2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

目的 对血浆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6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和健康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与健康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冠心病类型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不同血浆胱抑素C水平者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展开血浆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血浆胱抑素C;冠心病;诊断;预后;临床价值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有学者指出,血浆胱抑素C参与了冠状动脉硬化的病程,切血浆胱抑素C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血浆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展开了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了检测结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临床患者病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抽取其中的68例和50例作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中有男37例,女31例,年龄46~82岁,平均(62.3±14.8)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3.1±0.6)年,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者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健康组中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9岁,平均(59.9±14.7)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组所有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冠心病组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成SAP组、UAP组和AMI组,对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展开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同时将冠心病组患者按照血浆胱抑素C水平的高低分成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比较两组患者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2.2 检测结果

研究中检测所用仪器为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抽取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min,分离血浆,-80℃条件下保存,24h内完成检测。胱抑素C的正常参考范围在0.51~1.27mg/L之间。将检测水平≥1.27mg/L者视为高水平,将检测水平<1.27mg/L者视为低水平[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经统计得知,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各组间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2.2 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浆胱抑素C水平者二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经统计得知,68例冠心病者中血浆胱抑素C高水平者42例,低水平者26例,最终证实高水平组二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43%(9/42),低水平组二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85%(1/26),显然高水平组二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水平组高(P<0.05)。

3 讨 论

半胱氨酸蛋白酶属于一种细胞外基质降解酶,胱抑素C能够对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证实胱抑素C能够在所有的有核细胞中表达,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对细胞免受不适当的内源性或者是外源性蛋白酶水解的保护作用,能够对细胞外基质生成以及降解的动态平衡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会对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以及趋化的炎症过程予以参与。有学者指出,胱抑素C及其降解产物还能够对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以及趋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参与炎症反应过程[3]。近几年有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斑块以及腹主动脉瘤组织中胱抑素C的含量发生明显的降低,然组织中蛋白酶S及K的表达则会发生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证实胱抑素C的缺失和蛋白水解酶以及胱抑素C抑制剂在血管壁发生失平衡,均有可能为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斑块不稳定等的病理机制[4]。

在本次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展开了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明显升高,并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胱抑素C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程,并涉及了调节炎性反应[5]。因组织中胱抑素C的表达发生降低甚至是缺失,炎症介质过度激活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组织蛋白酶S及K等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在动脉弹力蛋白损伤处这类具有促弹性组织离解特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增加,最终对斑块纤维帽变薄易于破裂产生促进作用,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6]。通过对比分析胱抑素C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患者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我们得知,胱抑素C水平的增加会使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加。总而言之,血浆胱抑素C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等均会产生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对其给予关注。

[1] 王超权,徐耕,程刚.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1):28-31.

[2] 徐丹,丁发明,郭善媛.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30):1029-1030.

[3] 程方雄,曾昆,刘青建.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14(1):2819-2820.

[4] 李国栋,李凌,赵晓燕.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22(4): 1934-1035.

[5] 王春霞,周学俭,赖小兵,等.冠心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2(2): 183-185.

[6] 李霞,牛凡.P-选择素、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3(5):876-878.

R541.4

B

1671-8194(2013)20-0202-02

猜你喜欢

高敏血浆冠心病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代表中国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