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

2013-06-28周惠芬曹火太刘兰香钟育红彭海菁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防范措施

周惠芬曹火太* 刘兰香钟育红彭海菁李 杰

(1 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08033;2 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 深圳 508033;3 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深圳 508033)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

周惠芬1曹火太2* 刘兰香1钟育红1彭海菁3李 杰3

(1 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08033;2 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 深圳 508033;3 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深圳 508033)

目的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院内转运的10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护理,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转运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及不满意程度。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过程中的不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转运前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风险及利益,在转运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护及观察,到达相关科室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及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及记录,包括医师之间和护士之间的交接。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安全的护理对危重患者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防范措施

急诊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时间虽然短暂但因患者病情复杂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等原因限制,在转运过程中潜在风险始终存在,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1,2]。如何应对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成为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改善患者预后[3]。本文就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院内转运的10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性36例,年龄在20~89岁之间,平均年龄51岁,其中脑疝及脑出血40例,多处骨折25例,消化道出血15例,心力衰竭12例,其他16例,该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护理,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院内转运120例危重患者,年龄在18~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颅脑外伤33例,消化道出血18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伴一侧肢体活动障碍2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8洌,急性心衰10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种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

1.2.2 观察组的护理

①转运前的护理:设备及药品及时检查并更新,注明有效期限、转运前对患者的转运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决定是否适合及时转运及何时转运、转运前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②转运中的护理:转运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转运方法得当,转运人员组成合理、转运制度规范、护送流程通畅;③到达相关科室后医师和管床医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及所进行的各项检查进行详细的沟通,护士和主管护士进行交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分析见表1、2。

表1 两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主要发生静脉通路的脱落或阻断及护送人员不知病情、心脏或呼吸骤停,观察组转运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1,P<0.05),观察组在转运中的不满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7.18,P<0.01)。院内的转运不仅仅是一个运送的过程,护送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及相关护理是至关的重要的。

3 预防措施

急诊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及主管医师及在运送患者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准确地综合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情况以及根据患者病情预计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等。综合评估,利弊权衡后决定是否必须转运及何时转运,评估用药情况,保证途中足够的备药,为安全转运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只有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有准确的诊断和相应的预处理和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有全面的掌握,才可以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和病死率,才能够进行防范措施,患者才会有更好的预后。

3.1 转运前的护理

①患者准备: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自我介绍,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使患者及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②填写转运单:护士在转运危重症患者时,需要评估患者,并填写危重患者转运护理单,满分65分。<30,医护人员严密监护下转运;30~40分,有监护下转送;41~50分,医护陪同下转送;>50分常规护士护工转运。③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检查人工气道是否固定牢固,以防转运途中不慎使导管滑脱。防止窒息和误吸,保证充足的供氧。运送前吸尽气道内分泌物。另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连接紧密、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脱出。保证输液管道通畅,药物输入匀速,以便转运时不间断治疗。④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多功能监护除颤仪、输液泵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⑤加强与重症科室的有效沟通及协调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相应科室实际负责接收患者的医师和护士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病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患者诊断、治疗争取时间。⑥转运人员的要求:护送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危重患者如心肺复苏术后、急性心衰、脑出血及脑疝、多脏器损伤等必须由专业技能扎实的护士护送。根据需要可有急诊医师等一同陪护转运,以确保病情突变时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为安全转运打下良好基础。

3.2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

在转运病情危重的患者途中应密切观察其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者采取安全舒适的体位,保持头在前位,在转运途中尽可能避免剧烈震荡;呕吐患者或颅内压高的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和误吸,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正确搬运,防止二次损伤,尤其对一些骨折患者,脊柱损伤的患者可采用过床器搬运转床,也可以多人同时搬运。但目前大多使用过床器搬运转床,因为一方面过床器可以节力省力,另一方面患者也相对舒适、安全。同时在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人性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患者遮挡,盖好被子。

3.3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到达接收科室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床边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门诊病历和抢救护理记录单,并要求病房护士在运送患者住院登记本上签名确认。

4 讨 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抢救危重症患者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在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生命体征轻度至重度的改变,且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4-6]。医师应该让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及转运的潜在风险有知情权,充分的沟通。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甚至导致死亡,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死亡危险率比平常高9.6%,急诊科转运风险更大,可能的原因是急诊科的危重患者伤因、伤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检查和治疗的迫切性较大,故必须重视并正确评估转运前的风险。成功转运患者的关键是要充分评估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制定恰当的防范措施,杜绝或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如呼吸衰竭、心脏停跳等直接的损害可以计算,而后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不可估量的,需要后期的随访,因此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进行评估,做好防范措施是必要的。危重患者的转运是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1] 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1.

[2] 杨建红.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12.

[3] 汪松,肖雪,龙仙萍,等.院内急危重症转运途中意外死亡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2):1331.

[4] 骆洁,何煜.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4):430.

[5] 吴耀建,赵国平,张梅清,等.急诊危重病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0):1109.

[6] 吕健.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2,2(22):52.

Potential Risks and Precautions of Emergenc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spital Transport

ZHOU Hui-fen1, CAO Huo-tai2, LIU Lan-xiang1, ZHONG Yu-hong1, PENG Hai-jin3, LI Jie3
(1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08033, China; 2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08033, China; 3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08033, China)

Objective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transit potential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Methods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March 2011 to June 2011 in the transport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8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set as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with normal transport nursing, on March 1, 2012 to June 1, 2012 transfer of 120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group, safe transport nursing.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the case of an accident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 and no satisfaction. Resul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bservation group accidental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no satisf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shipment observation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1), difference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In front of the transporte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risks and benefits, care and observation in real time in transit to reach the relevant se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itial diagnosis and detailed handover and records, including between physicians and nurses between the handover. In the transport process safe nursing care for the prognosi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the ke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spital transporter; Risk; Precautions

R197.3

B

1671-8194(2013)20-0011-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防范措施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