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官代表俞学文

2013-06-28严碧华

民生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草房七台河市正阳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七台河正阳村

“泥草房改造”迷局

□ 本刊记者 郑旭 郭鹏

两会特别报道两会面孔

村官代表俞学文

俞学文今年共提交了8个建议,同样是关注“三农”领域,针对的是城镇化问题,建议鼓励企业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图/严碧华

2012年2月,他做了一个让家人和同事深感意外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老家浙江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担任村委会主任。

20 13 年1月30日,俞学文再度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过去的五年,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俞学文的“两会”议案和建议基本聚焦在“三农”领域。

今年同样如此,不同的是,如今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村官,“三农”也成为其关注的重中之重。

“茶王”

平头,黑西服、白衬衣、系领带,这是过去数年里俞学文留给《民生周刊》记者及外界的标致性装扮。

1969年出生于浙江武义农村的俞学文在茶叶界颇具传奇色彩。武义是茶乡,在家务农时,俞学文承包过茶园,但由于销路不畅,大量的茶叶无人问津,最终收获甚微。

在家种茶时,他听说北京有个叫马连道的地方,是茶叶一条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名优茶,是有名的茶叶集散中心。

不安现状的俞学文决定去看看,于是怀揣着2000元的他只身从老家浙江武义来到北京。

在北京时,他发现了茶叶的商机,于是赶紧回老家把茶叶带到北京,然后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到处推销。

创业路十分艰难。俞学文刚开始时并不如意,但生意渐渐步入了轨道。当初位于马连道仅30多平方米的小门面,变成了如今5000多平米的更香总部大茶庄,成为马连道的一道风景。

18年间,俞学文奠定了其在茶叶界的“江湖地位”,更香茶业亦声名远扬。他在全国率先力推有机茶产业,带动10多万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并在全国建有5个茶叶生产基地,开办了230多家连锁店。

村官

事业成功的俞学文,始终心系农村,尤其是在家乡武义建了多个更香茶业基地。每年四五月份,俞学文基本都是在偏远的山村基地度过的。

对于茶业企业家来说,这也许算不了什么,但2012年2月,他做了一个让家人和同事深感意外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老家浙江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担任村委会主任。

原来,该村近年来在村集体收入薄弱的情况下,依靠上级支持,投入三、四百万元建设村庄。“建公园、修筑防火塘、硬化道路、绿化村庄、改造自来水、建排污管,村容村貌有了巨大变化。” 俞学文说,大量建设投入导致村集体欠下近200万元的巨额债务,许多项目难以为继,“村中心公园等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

此前,俞学文曾累计自掏腰包150多万元用于村里建设,但仍然难以解决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村里希望有个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而俞学文显然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个理想人选。

朴素的村民想请俞学文回家,但想法却未能达成。几次村两委换届,俞学文都以公司事务太忙婉言谢绝了。

2012年春节期间,大家再次请求回老家过年的俞学文出来主持工作,俞学文盛情难却,决定试试。

俞学文当时的想法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如果当选,公司再忙也要腾出精力专心管村务,集思广益制定村级事务发展规划,两年内还清村集体200万元的债务。

上任之后,俞学文就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商量,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发村后山1000多亩荒山种茶,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宣莲、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

“试官”一年,没想到成效颇佳,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待在村里。

代表

俞学文说,在农村里呆的时间多了,恰恰更利于其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他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在2008年。过去五年间,他常年奔走在基层,茶叶基地、农业合作社和加工厂是他经常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他还跳出茶叶圈,深入到其它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和农业科研部门搞调研,向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请教,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记者整理其近年来的议案和建议发现,因对“三农”的长期关注,他先后就农业融资、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基层和民营科研机构建设、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等问题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议案15份、建议48份。其中10份议案、43份建议被正式采纳,这让他倍受鼓舞。

3月1日,《民生周刊》记者获悉,愈学文今年共提交了8个建议,同样是关注“三农”领域,针对的是城镇化问题,建议鼓励企业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因为城镇化肯定需要投入,社会资金恰恰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在广大农村,农业科技越来越受重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他建议加大对农业科技扶持资金的投放力度;把扶持农业科技列入各级政府财政和科技经费的支持范畴;把民营科研机构列入科技主管部门的管理服务范围,加强业务指导,合理安排科技计划项目指标。

除此之外,作为村官的他还特别关心农民工精神生活,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建议》。他建议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将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加大财政投入,兴建一批农民工文化活动场所,提高现有文化场所利用率,构建农民工“精神家园”。

同时他还建议,政府要试点性地建立农民工再教育学校,让农民工利用业余时间,像以前扫盲夜校一样,得到技能、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开发区、产业园创建农民工文化、科普、学习交流活动中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求企业加大对农民工再教育的投入,包括时间和经费上的投入。

“从长远考虑,一是把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逐渐向农民工开放;二是就近的演出场所要为农民工举行低票价演出,以正当的娱乐引导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三是对有文艺才能的农民工免费培训,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俞学文说,作为一个农民代表,如果不能为农民代言,便是失职。

□ 编辑 郭铁 □ 美编 徐政

关注 focus

七台河正阳村

“泥草房改造”迷局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镇正阳村农民公寓楼本应在2011年年底前完工,但期间出现的一系列变故,让这项民生工程一拖再拖。《民生周刊》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试图揭开“迷局”中的若干真相。

□ 本刊记者 郑旭 郭鹏

20 13年1月30日,农历腊月十九,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普降中雪。在市区通往茄子河镇的一条主路上,路面湿滑且能见度不高,所有的车辆都放慢了行驶的速度。

之前一天,茄子河镇正阳村村民曾来到离村子不远的一处工地,在发现4栋农民公寓楼仍达不到入住标准后,村民们才略显麻木地意识到,除夕之夜他们还要继续在自家的泥草房中守岁。

“麻木”更多地源自苦等之后的无奈。按照官方承诺的施工进度,正阳村农民公寓楼本应在2011年年底前完工,但期间出现的一系列变故,让这项民生工程一拖再拖。

《民生周刊》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调查,试图溯源“迷局”中的若干真相。

总“建不完”的民生工程

七台河市虽是黑龙江土地面积最小的一个地级市,却因盛产“黑金”而与鹤岗、双鸭山、鸡西并称该省四大煤城。

实际上,正阳村这4栋农民公寓楼是七台河市实施改造农村泥草房工程以来的一个产物。而“农村泥草房改造”亦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黑龙江省政府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用8年时间,基本消灭全省农村的泥草房,即8年内集中改造农村泥草房160万户。

在此背景下,七台河市于同年5月制定了《农村泥草房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确立了36个试点建设村。

七台河市正阳村4栋农民公寓楼是该市实施改造农村泥草房工程以来的一个产物。而“农村泥草房改造”亦是黑龙江省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图为尚未完工的公寓楼。图/郭鹏

据正阳村村民回忆,2011年4月,村委会与一个外地开发商达成协议,“要在村里搞楼盘开发”。

“刚开始村干部没说是泥草房改造(项目),我们以为是商业楼盘,还议论说在正阳村盖楼能卖出去吗?直到拆迁时,大家才多多少少了解到要进行改造的事儿。”一位村民说。

正阳村位于七台河市东北部,距市中心约17公里,现有村民420户,属该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管辖。该村位于矿区采空区腹地,地下水资源匮乏,多年来该村农作物产量不高,仅有的几家村镇企业效益也不好。村民收入主要来源还是靠外出打工,住房基本上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

2011年5月,为了配合农民公寓楼建设,村委会想到了用宅基地换建设用地的做法,并以“支持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为名,做通了17户村民的工作。

“有9户选择了货币补偿,其余8户选择了回迁居住。”自称知晓安置情况的一位村民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村委会出钱给这8户村民租了暂住房用于临时安置,镇里和村委会还承诺同年年底就可以让村民入住新房。

6月末,正阳村村民看到,有两支工程队入场做施工前的准备。7月初,4栋农民公寓楼开始动工。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项目建设过半时,建筑商突然停止施工。

“当时听说是开发商没有钱建不动了,也有的说开放商把村里骗了,拿着钱跑了……”就在这项民生工程停工之后,非议在正阳村此起彼伏。

有村民曾向村干部探听虚实,却遭到了冷冷的回应:“谁说停工了?这么大的民生工程停了那还得了?等着吧!”

2013年除夕之夜,正阳村的村民们只能继续在自家的泥草房中守岁。图/郭鹏

农村改造泥土房工程实施的原则是“农房改造建设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民意,符合实际,量力而行”,而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则是“组织推进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这一句等待让村民们从当年的9月等到年底,又从年底等到来年的夏天。

2012年7月,停工的农民公寓开始复建。细心的村民发现,尽管4栋楼的建设有了新进展,但施工速度却不及从前。

“这中间也是建建停停的,时间长了我们就和工程队的很多工人都熟了,听他们说这次建楼的钱是村里和政府出的。”村里一食杂店老板说。

事实上,直至《民生周刊》记者到访之前,除了楼体施工结束外,该工程整体施工仍未完成。而距建设初始约定的竣工时间,工程至此已延期了14个月。

“停工源自资金链断裂”

正阳村泥草房改造的工程量究竟有多大?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目中途“搁浅”?

《民生周刊》记者在一位知情人的帮助下辗转联系上了该项目的建筑商之一陈振涛。

陈振涛说,这4栋在建的农民公寓楼实际上分别由两个施工主体共同完成。作为其中的一个主体,他们负责2号楼与4号楼的建设。

“如果资金到位及时,我们这两栋楼在2011年11月就能交工,负责建设1号楼和3号楼的单位进度比我们还快。”据他透露,停工的直接原因是资金链断裂。

采访中,陈振涛为《民生周刊》记者还原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早在2011年4月,正阳村村委会作为甲方与佳木斯万基建筑公司项目负责人姜维杰签订了一份承建协议,由姜维杰负责开发建设该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协议约定:乙方在开工建设前将建设保证金放到指定银行并设专门账户,保证金由双方监管,用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而后,姜维杰将工程分包给陈振涛和另外一名建筑商。这期间,姜又以“资质保证金”为名,共向两个建筑商收取了170万元。其中,陈振涛一方所交纳的“资质保证金”为70万元。

2011年7月10日,工程奠基动工。按照事前与姜在工程款结算方式上的约定,陈振涛一方承建的2号楼和4号楼每建两层清算一次。“这就是说,工程需要的所有资金需由我们一方先行垫付。”陈振涛说。

但在实际建设进程中,姜维杰并未如约履行承诺,中间仅兑付陈振涛7万元现金。为了不延误工期,陈振涛一方先后斥资200余万元来保证资金链和工程进展。

同年8月末,当2号楼建到4层、4号楼建到2层时,陈振涛已无垫付能力,而1号楼与3号楼的建筑方同样“无米下锅”。

2011年9月,正阳村泥草房改造工程被迫停工。

陈振涛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停工之后他与另外一方的建筑商曾多次打电话给姜维杰催要工程款。

“老姜(代指姜维杰)刚开始还说在外面给我筹钱,后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我们找过村委会的支书和村主任,后来又去找镇政府,镇里领导要么说了解一下情况,要么说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建楼是村委会自己定的,与镇里无关……”陈振涛说。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两位建筑商不停地寻找开发商姜维杰,也疲于奔走在正阳村村委会与茄子河镇镇政府之间,得到的结果和答复却如出一辙。

政府变身注资主体

去年夏天,此事峰回路转。

据知情人透露,2012年6月,姜维杰因涉嫌诈骗被七台河市警方抓获,随即该村村委会一名干部也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而后,茄子河区纪委过问此事。

令人玩味的是,此后不久,这个停建了近10个月的泥草房改造项目因有了重金注入而得以重启。

“老姜被抓后,村委会主动找到我们,说现在资金已经到位得差不多了,希望我们接着干。”陈振涛说。

《民生周刊》记者就上述说法向茄子河镇政府进行了求证。

尽管该镇镇长刘文贺一再表示,他对项目中止前的具体细节以及建设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并不清楚,但他透露,作为这一工程的项目开发商,姜维杰确实涉案。

对于政府注资改造工程的说法,刘文贺的解释是:工程停工后,区、镇两级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也为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为了保证工程继续进行,开始多方筹措资金。

“这笔钱中,有正阳村村支书关成荣从他女儿那里拆借到的100万元、茄子河镇以一宗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260万元、还有茄子河区财政拿出的100万元。”刘文贺说。

对此,七台河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工作者认为,农村改造泥土房工程虽然是由政府主导的,但应当明确的是,政府并不是该项目的责任主体。

他分析指出,既然正阳村村委会与开放商签订了承建合同,首先肯定的是该工程从一开始就是市场行为,后期因开发商资金问题导致工程停工,村委会应当依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民生周刊》记者也注意到,根据黑龙江省的指导意见以及七台河市的实施方案,农村改造泥土房工程实施的原则是:“农房改造建设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民意,符合实际,量力而行”、“动员并支持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而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则是“组织推进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对此,刘文贺称,“当时镇里也想过让这个工程就此放弃,但考虑到放弃后这4栋楼就成了烂尾工程,一些被拆迁户就无法回迁,建筑商的损失也就无法挽回,真到那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

来自村委会的“承诺”

由此看来,有关正阳村农民公寓延期完工的原因看起来并不复杂:村委会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建设4栋回迁改造房,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中断建设。为保障权益人利益,当地政府出资接手后续工程。

但随着调查的继续深入,《民生周刊》记者发现,挡在工程背后的帷幕才刚刚被拉开。

采访中,刘文贺虽多次强调,正阳村村委会在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不到位,负有对开发商失察的责任,但作为工程的参建者,陈振涛直到现在都认为,正阳村村委会并非只是工作疏忽那么简单。

“在这之前我们两个建筑商都没有与老姜打过交道,所以在他提出索要资质保证金后,出于种种顾虑,我们单独找过正阳村村委会主任马德志,想通过他核实开发商的实力。”陈振涛称。

按照陈振涛的说法,马德志告诉陈振涛等人,根据村委会与开发商签订的协议,姜维杰已经将1000万元的建设保证金打到了村委会的账户上。

而就在工程被迫停工前,陈振涛曾要求村委会从1000万元的保证金中抽出一部分应急,却被告知这笔钱只是当初姜维杰与村委会的一个承诺而已,根本就没有到位。

“如果不是村委会主任从一开始就向我们打了保票,我们是不会和老姜合作的!”话落此处,陈振涛情绪有些激动。

即便这样,又一个问号被划出:正阳村村委干部为什么要替开发商姜维杰隐瞒真相呢?

对此,陈振涛的解释是:“在我们与老姜鉴定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工程造价写的是每平米1200元,但老姜告诉我们这个工程村委会的关书记和马主任帮了很大的忙,等到决算时,让我们每平米拿出50块钱给村里的两位领导。”

据《民生周刊》记者掌握的一份由茄子河区发改委出具的《项目审批表》(编号:20110054,复印件)显示:正阳村泥草房改造工程一期涉及农户为240户,面积为16000平米。

陈振涛亦证实,此次所建的4栋楼总面积接近17000平米。他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村委会有干部在工程没有动工之前曾拿出80万元作为该项目的启动资金。

如果这种说法属实,似乎又不太符合逻辑:村委会既然已经找到姜维杰作为开发商,那么用于该项目的启动和后续建设资金都应由姜本人筹集,村干部此时参与其中又是什么原因呢?

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意外获知,虽然正阳村的这个项目所占用土地原为村民的宅基地,原则上只有本村村民才有资格购买并入住。但实际上,即使非本村户籍的人员亦可购买入住,而且价格与本村村民一致。

为求证说法的真伪,《民生周刊》记者以买房者的身份向村委会主任马德志进行了“咨询”。

马德志介绍说:“这边的房子(指正阳村)质量没得说,有大、中、小三种户型,工程快交工了,如果现在预定的话,最快4月份就可以住进来……市里的刘丽副市长还专门给我们这打了一眼深水井,吃水啥的都挺方便的!”

《民生周刊》记者问,户籍所在地为哈尔滨,买房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这个你放心!这个楼盘是用泥土房改造申请的,到时候区里会统一办产权证。而且你现在买,价格和村里人一样,都是1680一平(米)。到时候我再给你申请5000块钱的补助。”马得志承诺说。

七台河的成绩单

为什么一项旨在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改变农村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在七台河市正阳村不仅可以买卖而且还会得到补助?《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七台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住建局)。

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邓海燕分析,正阳村村干部所说的5000元补助是省里给农村泥草房改造提供的专项补贴。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凡符合改造要求的农户均可领到这笔钱。但她同时也强调说:“这笔补助是纳入省政府财政预算的,而且都每笔补助都是按户落实的。”

邓海燕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正阳村泥草房改造项目是2011年6月由所在的乡镇和区里逐级申报到市建设局的。据她回忆,当时一共上报了240户,市局也是按照这个数字向省厅(黑龙江省住建厅)上报的。

“目前他们村的这个项目还没有完工,等完工还要通过验收,直到验收合格后农户才会领到这笔补助。”她解释说。

如果按照七台河市住建局的说法,那么此次正阳村就应该有240个农户被列为泥草房改造对象,而根据自愿原则,这240户也均是有改造现有住房、入住新房愿望的村民。换言之,正阳村的这4栋农民公寓楼至少应该有240套房源才能满足村民的入住需求。

而根据《民生周刊》记者前期调查显示,尽管工程在2012年7月重新启动,但建设资金仍不足,按照茄子河镇的要求,建筑方改变了原有的规划,将拟建6层的每栋楼降至现在的5层。这样,现有房源已经不足240套。

在此背景下,村委会干部将本村农民才能享有的价格和政策转让给非本村居民,其最终目的为何,《民生周刊》记者不得而知。

但邓海燕同时指出,因建楼所使用的土地是村民的宅基地,除非正阳村本村村民购买入住,否则就有小产权房之嫌。

事实上,早在2012年6月,七台河市就曾对外宣布:自2008年以来,该市合计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1.94万户,整村改造17个村,建成农村公寓68个,提前5年完成了省里交给的任务。

同样在2012年6月,开发商姜维杰被缉拿归案、正阳村中止建设近10个月的农民公寓楼还在“等米下锅”、茄子河镇以及茄子河区两级政府还为“保障民生”而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民生周刊》记者结束采访时,七台河市中雪依旧,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4度。

“人不怕天寒而是怕心寒……”望着黑夜中如4座城墙般的建筑,一位正阳村村民自言自语地说。

□ 编辑 邓凌原 □ 美编 王迪

猜你喜欢

草房七台河市正阳
蛰伏
中共七台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乐享冰幸福童年
海草房的视觉意象及其文创设计的构想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TeSe2 monolayers*
七台河市红旗镇:学党史悟思想 强素质促工作
七台河市“放管服”改革成效及对策
徐正阳 油画作品
让妈妈干活
净月之下·长春之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