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洼油田蒸汽驱效果研究
2013-06-27陈英杰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辽宁盘锦124010
陈英杰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质量节能管理部,辽宁 盘锦 124010)
前言
小洼沙三段油藏己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轮次吞吐后期,根据数值模拟方法预计,用蒸汽驱接替蒸汽吞吐开采方式可以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实现小洼油田的产量接替。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小洼油田洼38块沙三段蒸汽驱试验,按照蒸汽驱筛选标准,选择洼38块沙三段油层厚度大、净总厚度比高、地层压力相对较低的未水淹区的180万吨地质储量开展转驱试验,按照蒸汽驱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一套层系近70米井距,整体规划6个井组,规划方案注汽井6口,采油井32口,方案观察井6口,设计注汽速率 1.6t/(d·ha·m),注汽速度 216t/d,井底蒸汽干度大于40%,预计蒸汽驱阶段提高采收率14.6%。
一、蒸汽驱井组概况
汽驱试验井组共有6个,生产井53口,开井42口,日注汽1074.6t/d,日产液888.8t/d,日产油 97.1t/d,,年采油速度达到了1.42%,含水 89.1%,日采注比(瞬时)0.83,累积采注比 0.8,日油汽比(瞬时)0.09,累积油汽比0.1,。地层压力2.64MPa,地层温度115℃,汽驱生产井井口温度42℃。汽驱后平均单井日产油由驱前的0t/d增加到目前的2.3t/d,动液面由驱前的1330m上升到目前的1087m,上升了243m;地层压力恢复了1MPa(由驱前的1.81MPa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64MPa左右)。目前试验区整体处于初期受效阶段。
二、蒸汽驱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采注比低影响排液和热交换效率
目前汽驱试验区瞬时采注比0.83,累积采注比0.77,低于方案要求,不能保证油藏的降压开采,继续开采会造成进入地层蒸汽干度降低,蒸汽波及体积减小,降低了热交换效率,影响汽驱效果。
2、平面动用程度不均
汽驱试验区靠近断层,边部的油层物性、油品性质要差于主体部位,开展汽驱后相继投产了6口侧钻井,由于物性和采出程度的差异,造成油层平面动用程度不均,各受效井的生产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3、出现蒸汽超覆现象
从历次吸汽剖面测试结果分析,中心注汽井不同程度出现蒸汽超覆现象,且超覆现象逐渐严重。
三、提高蒸汽驱效果研究
1、加深泵挂提高油层生产能力
为了提高汽驱试验区采注比,就要提高油层生产能力即采油指数
公式中采油指数J和地层压力Pr是一定的,变量是产量q和井底流压 Pwf,Pwf越大,q 越小,Pwf越小,q 越大。
对抽油机生产井,由于冲程、冲次、泵径在生产时为一个确定的值,所以泵的理论排量为一定值。因此就产生如下两种情况:
?
①当油井生产能力较强时,地层产量能达到泵理论排量值,即产量q一定,井底流压Pwf也一定。此时在满足沉没度的要求后,泵挂位置与油井产量无关。
②当油井生产能力较弱时,地层产量不能达到泵理论排量值,此时产量q受井底流压Pwf控制。
Pwf=ρgh+P 套
式中h为动液面至油层中深的距离,当泵的排量大于油井生产能力时,泵会将动液面抽至泵吸入口处,此时泵挂位置至油层中深的距离等于动液面至油层中深的距离,液柱在油层中深产生的压力为井底流压。因此泵挂位置直接影响到油井产量,即泵挂位置在大于静液面的情况下,泵挂位置越深,油井产量越高。
汽驱试验井组平均单井产液量19.9吨/天,油井平均理论排量41.6吨/天,根据以上推论,属于地层产量不能达到泵理论排量值范畴,因此采取加深泵挂井的方法提高油层生产能力。对于泵挂高于油层顶界40m、液量低于15t/d的油井加深泵挂到油层上界。
共实施加深泵挂井11口,日增油6.7吨,日增液56.4方,累计增油179.6吨,累增液718.5方,具体情况见表1。
2、吞吐引效均匀动用油层
对见效差、供液不足的汽驱受效井进行吞吐引效,共实施17口,日增油28.3吨,日增液184.2方,,累计增油1260吨,累增液22666方。平均单井提高产油1.7吨/天,产液10.8吨/天。根据电位法及示踪剂监测资料显示,目前生产井已大部分见效。
3、大剂量调剖改善蒸汽超覆程度
对蒸汽超覆严重的中心井洼38-37更32井实施大剂量调剖工作,该井共有2个层,上、下层厚度分别为10、21米。 调剖前吸汽百分数分别为58.8%、41.2%,实施调剖后吸汽百分数分别为51.5%、48.5%,蒸汽超覆程度得到部分改善。
四、结论
加深泵挂、吞吐引效、大剂量调剖等提高汽驱效果的工作,2005年实现了汽驱井组增油2050吨,创效47万元,见到了良好的效果,确保汽驱油汽比0.1的实现,是有效的提高小洼油田蒸汽驱效果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