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设计技能分析与训练
2013-06-27张良
张 良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化系,安徽亳州236800)
师范生教学设计技能分析与训练
张 良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化系,安徽亳州236800)
对于师范生来说,教学设计技能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能,但他们普遍掌握不好。通过研究对构成教学设计技能的诸要素进行分析,明确要领,提出训练措施,以期提高师范生教学设计技能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范生;教学设计;技能
2011年教育部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学科教学设计是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中的重要内容。其实早在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1]中,教学设计技能就是一个重要的项目。但在多年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效果并不理想,师范生入职后还要经历较长时期的实践探索,才能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方案。因此,加强师范生教学设计技能的研究与训练,是一项十分紧迫而有意义的任务。
教学设计是利用系统化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2]现有的教材、学生、课程计划、设施设备和资源等是进行设计的前提条件。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选择或编辑现有的教学材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教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果。一般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技能的要素有:教材分析与重组,学习者特征分析与利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教学评价设计等。
1 教材分析与重组技能
分析教材之前首先要领会课标精神。课程标准对课程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渗透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全面准确落实课程目标,既不要降低也不要私自拔高。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材料和工具,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抓手。许多教师习惯一节一节地钻研教材,其实钻研教材的一般顺序应该是:课程标准→整学段教材→整本教材→大单元教材→章节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进行,逐步深入。
钻研整学段教材的基本要求是:①站在编者的角度上审视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背景,指导思想,了解作者的编写思路、编写意图等;②以课标为准绳,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编写体例、呈现方式及深广度等。
钻研各章节教材的基本要求是:①以整体为背景,弄清本章节教材的地位及自身结构;②准确地确定和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为重点,往往属于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规律、方法及其应用等。难点是教材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处理教材。处理教材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按认知规律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分解组合,以便于课堂实施。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改、换。先要弄清每一个事例、图片、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再考虑是不是符合自己需要、为学生熟悉、有利于教学等因素,不符合要求的就要更换。要使用好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要积极开发、利用、创造各种教学资源,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2 制定教学目标技能
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
1)整体上全覆盖,每一节有重点。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是从整体上对课程的要求,具体到每一节课,由于承担的任务不同,肯定是有所侧重的,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三个维度的目标分属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领域,其层级关系是低到高。要特别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它处于三维目标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抓手。
2)表述结构要完整。一条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2]如:在听交响乐时(条件),学生(主体)能够区分(行为动词)三种以上乐器的音色(表现程度)。其中的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应该是具体、明确、可观测的,有些情况下“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可以省略。另外,情感领域的目标由于要描述内部心理的变化,往往采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即在心理描述的基础上附加行为描述。[3]
3 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技能
对常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要了解掌握其特点,灵活组合搭配。
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4]——效率高,适应性广,使用多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它要求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要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实施时要求教师通过“先行组织者”,将具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出最易于与新知识联系的旧知识,使新旧知识在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致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织,原有知识发生意义上的变化,将具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知识的明确而稳定的心理意义。该种教学策略的主要教学环节有三个:①呈现先行组织者。本阶段先要阐明教学目标,呈现先行组织者时要唤醒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②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要求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知识的层次结构要明显;③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提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整合协调,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接受学习的优势在于效率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且不受设备、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其缺点是当学生的知识储备欠缺时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发现学习模式[4]——适用于理科教学,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发现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探究能力和内在动机的发展,注重启发学生主动的去求取知识并组织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实施时一般先由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即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并逐步缩小范围,聚焦到某个方面形成研究课题;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推导出概括性结论,并对发现过程进行反思和概括;最后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并加以运用,使其得以巩固和深化,形成迁移能力。发现学习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其缺点是耗时长、效率低、对学生要求高。
3)合作学习策略——利于相互激励,增强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5]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最常用的合作学习形式是课堂讨论,另外还有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等,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选用。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是:老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独立静思(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形成合作小组(优差生搭配)——交流各人的见解——归纳全组的意见——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归纳升华——最后练习反思。合作学习一般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使用,要求探讨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最好是开放性、综合性的。
4)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措施
一节课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一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方法选择合理,才能事半功倍,实现高效课堂。对于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师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现将其列表如下(如表1),以供参考:
表1 常用教学方法的分类及相应特点
4 学习者特征分析与利用技能
分析儿童心理和认知特点并加以科学利用,就能创造出活力课堂、高效课堂。
1)感知方面。小学阶段儿童的感觉知觉发展迅速,但远没有完善。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不深刻。如相似的东西易混淆,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表面现象,看不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点等。教师在使用直观材料时,要有目的有指向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要明确观察的任务和要求,指导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
2)注意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分散。低年级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高年级时可达30多分钟。学生容易为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上课往往东张西望。教学时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多使用带动物的图片、颜色鲜艳的材料、活动的影像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还要注意把重点难点安排在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的时段内。
3)记忆方面。低年级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记忆,不善于记忆抽象的道理;擅长于机械记忆,中年级以后意义记忆有所发展,无意识记占有较大份量,有意识记的意识不强。教学中要善于给各种符号赋予一定的形象,对重要的字词、符号、原理、公式等要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及时复习,防止遗忘,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将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结合起来,也要注意引导他们使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意义记忆。
4)思维方面。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还比较弱,常常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教学材料要直观具体,可多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电教手段;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要多使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
5)情意方面。小学生情感的突出特点是富于表现、不隐藏,情感爆发快、易转变,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都比较差,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易受别人影响,好模仿,遇到困难易退缩。老师要耐心细致、率先垂范,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能够诱导一些自发的学习行为,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6]
5 师范生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措施
1)在相关课程中,落实单项技能。教学设计技能的几个方面,要分别在相应的课程中加以落实。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训练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技能,在小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中训练儿童认知特征分析与利用技能,在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训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技能,在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中训练教学策略制定技能等。
2)在课堂观摩中,积累成功案例。组织师范生到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见习,请教学名师上示范课,观摩优质课录象或阅读优秀教学案例等,通过多种渠道感受课堂教学,体验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为确保效果要在观摩后组织分析、讨论和议评,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本课有哪几个主要教学环节,采取了怎样的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教师的点拨是否恰当?教学重点如何突出,三维目标是如何落实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等。
3)在教案撰写中,训练综合技能。教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果,内容包括班级、学科、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学进程是其核心部分,要把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教学方法如何运用、教学环节如何衔接、时间如何分配、板书如何规划、作业如何布置等进行周密的编排。一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较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如下,要让师范生认真掌握,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变换使用:①复习准备。可安排一些孕伏新知识的准备练习,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②创设情境。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方向;③自主探究。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建构。这是整节课的核心环节,要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④合作交流。在某些疑难点上,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互激励,成果共享;⑤效果评价。自评与他评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回顾反思,总结所学所得,体验成功,纳入原有认知结构;⑥强化练习。设计基本训练、综合练习、思维训练等不同层次的练习,强化活化新知识;⑦作业迁移。将学习延伸至课外,迁移应用到新的场景。[7]
说课就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指导教师和同学讲述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及处理依据、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教法学法及教具准备等,重点介绍教学进程及重点难点的处理等。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师生互动交流。
组织师范生撰写教案和说课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选择学段教材各部分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弥补、提升设计技能。教学方案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效果是评判方案好坏的最终依据。教学效果可从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中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测验、调查、课堂观察等,测验适宜于认知领域的检测,观察适宜于技能领域的检测,调查适宜于情感领域的检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一定能发现自己设计中的许多不足和漏洞,及时的修改、弥补,定能使教学设计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1]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1(4):8.
[3]王洪录.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9.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3,90.
[5]王坦.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6.
[6]徐庆岩.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教学措施[J].心理学探新,1993(2):77.
[7]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81.
(英文摘要略)
Skill Teaching Design Analysis and Train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ZHANG Lia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Bozhou Teachers College,Bozhou 236800,China)
张良(1962-),男,安徽蒙城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化副教授,从事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01187);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项目(2010zlgc010)。
G420
A
2095-0063(2013)06-0152-04
201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