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后殖民主义风潮在设计中的散播

2013-06-26陈芳陈剀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设计

陈芳 陈剀

【摘要】后殖民主义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文化殖民。文化层面的“后殖民”进而影响了中国的设计,本土设计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设计界应当警惕。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设计

一、全球化与世界秩序

后殖民主义批判的诸种理论,旨在考察昔日欧洲帝国殖民地的文化以及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关系。也就是说,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新问题,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探讨“后”殖民时期东西方之间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

与殖民时代不同,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世界成了“地球村”;网络的畅通,使得沟通成为一件廉价且便利的事情;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着各种跨国商品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词汇,且为百姓所津津乐道。

殊不知,全球化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阴谋。激进的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发现了背后隐含的权力、支配关系和殖民主义的遗产。隐藏在权力话语背后的是一种文化霸权,并且在这种对立的模式中,第三世界国家往往是作为西方经济、文化大国的一个虚弱陪衬,成为验证西方强势文化的“他者”。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加紧了对东方的文化殖民。与殖民时代所不同的是,帝国主义如今已不再以领土征服和武装霸权的方式进行殖民活动,而是以更隐蔽的方式进行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殖民。

面对霸权文化,国人逐渐迷失了自我。作为处于支配地位的接受者,部分人对霸权文化不但没有抵制,反而趋之若鹜。西方经济大国在推销各种工业、文化产品的同时,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推向全球。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汉堡,比萨、星巴克,在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眼中,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如此,作为文化输出国,西方经济强国将其本土文化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同时还以各种方式诱导被输出国的文化阶层,被输出国本国的文化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这不能不引起国人的警惕!须知文化的断层,足以影响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

二、设计中的后殖民主义

走遍全国各主要城市,无不是高楼林立、玻璃幕墙、光怪陆离。不同城市的特点正在被吞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所谓的“新国际主义”;室内外装饰中,“欧式”盛行,古罗马,古希腊的柱式,居然成了中国现今炫耀财富的装饰符号,而中式设计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就算是传统的中式设计,也要借助欧洲的设计语汇,做所谓的“中西结合”,其结果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怪胎。唯有如此,国人才觉得名正言顺,并因此而沾沾自喜。须知欧洲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底蕴深厚,过于急功近利地模仿、抄袭,往往造成断章取义。勿庸置疑,中国的设计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建筑领域中,正在刮起一股媚俗的“欧陆风格”。这些建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普遍模仿高雅文化的形式(如古典建筑),但并不理解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神庙建筑是神的住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90年代的中国,它竟然成了高层建筑的设备间,水箱之类!这些媚俗建筑,抛弃了传统的审美标准,从而使建筑的艺术价值再没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这些丑陋的形式,恰恰迎合了一些“先富阶层”心理,成了他们眼里的宠物,这种奇怪的心理也是国外设计机构竞相涌入国内的原因之一。许多城市的代表性、标志性建筑,如会展中心、体育馆、市民中心、文化中心都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据上海市2002年的统计表明,国外设计师产值已占当地该行业产值的20%之多。这些国外建筑师的作品不同程度上表现了西方强势建筑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追求,他们通过纯熟的商业动作模式,迎合了一些国人片面求新的心态。长此以往,必将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中国的工业设计现状同样令人堪忧。一方面,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模仿风,抄袭风盛行。相比欧美国家,中国的工业设计相距甚远。且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简洁、质朴;德国设计的严谨、高技术;意大利设计中的浪漫主义;日本设计的精细,小巧……在工业设计领域,中国风格还远未形成气候,或者说国内的设计师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诚然,现代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才短短的几十年,风格的形成尚须时日。但是,长期模仿的结局,必将使中国成为西方后殖民主义的受害者。摆脱这种阴影,只有从民族文化中寻求出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本土设计才有可能茁壮成长。

三、深层次的原因

造成当代中国设计民族文化的匮乏,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造成价值观念的暂时混乱。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从半封闭的社会走向开放的社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生活中心从政治意识形态向经济转移,文化也被潜移默化。社会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中国人近百年来追求的物质丰裕,仿佛就在眼前,让国人激动不已。但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成熟,加之信息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的价值观念暂时出现了混乱。总之,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定的混乱状况,并深刻影响了当前的中国文化。

其次,中国近百年现代化进程造成现代与传统的断裂。这可以追溯到激进的五四时代,社会革命将那些顽固的遗老们驱逐出历史的同时,也造成一个世纪的文化隔绝!再加上新时期文化“揠苗助长”式的工业化的进程,当代大众已经习惯在平面化的文化中生存。文化的深度维丢失了,人们更热衷于在五光十色的二维平面文化中寻求快感。当代中国设计也一样,与传统文化之间有一条深深的鸿沟,急需本土设计师去弥补。

四、结语

反思中国设计的内忧外患之后,如何对症下药,解决当前与未来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模仿。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向西方学习,美国设计在商业上的成功、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民族特质、意大利设计的浪漫及其传统诗性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吸收西方国家设计精华的同时,使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结合,这才是中国本土设计真正要走的路。

中国的本土设计让我们望眼欲穿的时代该结束了。我们期待着飞跃,期待着中国本土设计的辉煌;期待一个文化殖民时代的结束,一个文化对话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王岳川《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J]人文杂志,1997(3)

猜你喜欢

后殖民主义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隐忧
心是从来不会旅行的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