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河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2013-06-26张俊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范围包括河流本身、从河流处能看到的地带、从河流外能与河流一起看到的地带及能看到河流地带。好的城市滨河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的实施,对于居民的生活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一个滨水城市的风貌也有较高的意义。

【关键词】滨河景观;驳岸;规划设计

城市滨河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指河流占地及上部空间的设计。其近水面空间是河道水面以上领空和两岸之间的空间。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河流上部内空间环境利用值得景观设计师注意。在自然河流中,存在沙洲和孤岛,都是很好的景观要素。可以适当开通水上航道,人可以亲近于河流。满足城市河流近水面空间开发。这可以通过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融入设计。其中人工景观包括:驳岸设计,滨河建筑,河边植物配置,沿河游园公园,小品,水工构造物等。滨河人工景观,不光满足观赏要求,还应当具备符合大众心理爱好的亲水功能。

城市河流空间是公共空间,它也应该是开敞性的空间。保持空间开敝性,对滨河区域建筑物围合度控制要把握好。加里.罗比内特认为:周围建筑物距离与高度构成1:1比例时,空间呈全封闭状态;当比例为4:1时,封闭感消失,人们处于城市河滨环境与周围建筑理想距离应与其高度比为2:1。要求建筑物高度与离河岸距离必须控制在1:1范围。这样是对城市滨河空间围合度的控制

同时城市滨河区景观视觉保护区也需要建立。滨河边标志性景观自身高度(H)在30米以上(高层建筑)根据开放空间尺度标准把握它与周围高层建筑间距离(D)应D—H。另外,在滨河边标志性景观自身高度(H)在30米以下时,它保护半径(R)应在R≈6H左右,不然空间封闭感将破坏景观应有的视觉效果。

城市滨河区需要创建景观序列。城市河滨景观,河流为线索,沿岸设计的景点,互相有机联系,形成序列。例如,匈牙利布拉格城查尔斯桥,横跨美丽伏尔塔瓦河。桥端是风格独特的歌特式塔楼,另一端是老市政厅为主体的骑士广场,桥上一座座巴洛克式雕像,整个风景以桥为主轴,向两端延伸,美不胜收。

一、城市滨河空间观景类型

1、纵观景

沿河流方向纵向眺望所观察的景象,纵观景使人感到河面纵深度,有无限延续发展的幻想。河道驳岸、桥及河边树木都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纵观景最佳观赏宜位于桥上,桥自身同时也是纵观方向的节点,收缩视线划分景域。桥应该形体和谐,结构精练,色彩鲜明,质感明快、自然。桥划分了河流轴向空间,那么它必须是河流纵观景的结点。那么桥的造型、与两岸环境呼应就十分重要。景观价值高的桥之间彼此呼应,形成桥的景观序列。对于跨度小的桥,特别注意桥身细部与周围建筑形式协调;跨度大的桥,应保持较少遮拦,使视觉高度通敞。桥的类型丰富,梁架式、拱桥式、斜拉式等等,变化多端。滨河桥梁建造工艺反映地区独特人文景观。河边高大建筑往往十分醒目,成为突出的主景,纵向上应该有意识的使高大建筑之间,彼此错开,进退井然有序。合理依附水域空间地形布局,力求提供适宜观水条件。

2、对岸景

从堤岸与河流流向垂直方向眺望所见景观。其特点明显易见,两岸彼此呼应。河道两侧驳岸造型,树木整齐排列,扶手栏杆设计,临近河水两岸建筑,都是隔河彼此呼应景观要素。临近水面建筑应该低矮,保持从远处观看河流景观通畅感,从河对岸观望,近低远高建筑规划体现出有节制的层次感。沿河以大量中低层建筑为背景,点缀塔式高楼,立面上产生高低变化节奏感。沿河建筑离河岸距离应有进退变化,在纵观景上有伸缩感。临水建筑应当正面朝水面,建筑内人可以观水,河边人亦可欣赏建筑景观。

3、鸟瞰景

把河流广阔范围尽收眼底,视点须在流域空间外空旷处。注意居住建筑围合方式,解决建筑背面向水对策,尽力面水设计。中小城市建筑形式丰富多变,可应用吊脚、悬挑、架空、附坎等多种手法。同时滨河建筑的色泽要注意和水体的协调,整体气氛应该融洽。

二、驳岸设计类型

1、自然原型驳岸:主要采用植被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堤岸特性,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固稳堤岸,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其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这种驳岸类型在我国传统园林理水中有着许多优秀范例。

3、多种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横架,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提出了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护岸,主要从生态和大众行为心理角度出发设计,方法为:在最高与最低水位之间修梯田式种植台,植混生、水生植物;种植台上,空挑临水步栈桥,接近水面和植物,栈桥采用钢筋混凝结构。

此外,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在开发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由于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张俊(1983-),男,湖北武汉人,任职于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教师。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
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论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