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驾驶员心理与安全行车
2013-06-25陆玉楼
陆玉楼
【中图分类号】U4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417-01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伤害死因。公共卫生学专家表示,尽力避免道路伤害,除了要改善交通环境、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外,保证驾驶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预防道路伤害的一条重要措施。专家经测试发现,易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比一般驾驶员更易发生事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生理系统的每个“结构成分”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作为驾驶员,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安全行车。
一、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
性格是个性中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三种。理智性格的人以理智来衡量和支配自己行动,表现在驾驶员身上就是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外界交通环境,行车中能做到礼让,不强行通过,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不开赌气车、英雄车、霸王车。意志型的人具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有良好的自制力,很少受外界的干扰,在驾驶行为上表现为沉着冷静,处理情况果断。情绪型的人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在驾驶行为上表现为很不稳定,易发怒,遇事不冷静,容易激动,这对驾驶安全十分不利。由此看来,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相当密切。笔者在多年的行车实践中得知,安全行车的优秀驾驶员的性格,大多数具有热爱驾驶工作,关心他人,责任感强,法纪观念感,虚心好学,情绪稳定等特点。相反,性格不随和、群众关系不好、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心胸狭窄、过度紧张的驾驶员,极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驾驶员要心态平和,克服急躁心理,始终经常保持愉快心理,以保证安全行车。
二、驾驶员的心境与安全行车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愉快的、安静的心境,使人心情振奋;忧愁的、愤怒的心境,使人萎靡不振,陷于颓唐。驾驶员心境不佳时,思想不集中,反应迟钝,容易出事故。影响心境的根本原因是个人的意愿或欲望是否得到满足。前不久,笔者乘座出租车与驾驶员聊天得知,出租车司机很辛苦,但如果生意好,再苦再累都有精神;如果生意不好,总是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心理压力很大,常出现抢客、争客、超速乱停现象,往往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驾驶员要保持个人心境的愉快状态,应该使自己意愿或欲望合理些、现实些,不要有非份之想。同时,驾驶员应学会正确评价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做到不因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损失而懊恼不已,也不因得到某一点满足、获得一些利益而忘乎所以,而应使自己保持经常的、稳定的、舒畅的心境。
三、驾驶员的情感与安全行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现象的态度的体验。人们对客观事物与现象常常抱有不同的态度,因而产生愉快、赞叹、忧愁、激愤、恐惧等不同的形态体验。产生欢喜、愉快、满意等情感时,会使人感到舒适的惬意,这对驾驶员观察和判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情感体验好,人的感受性提高,这时,驾驶员会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同时其反应能力也提高,动作会变得敏捷。这是一种增力情感。当产生忧愁、悲哀、愤怒、恐惧等情感时,会使人感到痛苦,影响感受,使驾驶员懒于观察与思考。同时其反应变慢,驾驶行动迟缓,这是一种减力情感。在这种情感下开车,容易发生事故。笔者得知,某一单位平时对车辆管理很严,驾驶员用私车要受到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没有一点通融余地。一天,一驾驶员因家中有急事,晚上偷偷将车开回去了,因为没有请假,非常紧张,又怕出事,结果在返回的途中真的出事了,撞伤了一名行人。当然,一种情感会发生增力作用还是减力作用,还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有关。特别在行车中,时时遇到不愉快的问题,这时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与人争吵、赌气,影响心情,而有时遇到高兴的事,也不要太兴奋,得意忘形。由此可见,驾驶员加强思想修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对安全行车是非常重要的。
四、驾驶员的判断与安全行车
驾驶员在感知外界突显的、微弱的、已现的、潜伏的及其他与行车安全有关的信息后,都要不失时机地通过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提前、迅速、准确地做出决定。否则,由于判断失误,很容易铸成车祸。判断失误的原因,不外乎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驾驶经验不丰富,存在侥幸心理和思维品质有缺陷。例如:一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发现路边一足球飞过来,立即采取措施,紧急停车,结果避免了一场车祸。有人要问:足球飞过来,为什么要紧张,避让过去不就行了吗?岂不知,在足球的后面有一名小男孩子跟着追过来,如果光想到球,而没有想到足球后面的人,那么一场车祸不就是难以避免了吗?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善于细致观察,尽可能地捕捉所处交通环境内的各方面信息,全面地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正确判断。
五、驾驶员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现在拥有驾驶执照的人越来越多,但驾车久了会使人的中枢神经处于持续高度紧张状态,难以避免地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所以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养心之道”,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拥有一良好的心态,以保持行车的安全。
(一)要学会保持心理的相对稳定。出车时,总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于是各种矛盾和烦恼的出现也是难免的。如与行人、乘车人及其他司机发生争执,无意识违章受到处罚,行驶中车辆突然出现故障等,既要宽容、豁达待人,又要善于自我劝慰,尽可能地快些摆脱不利心态,以保持心理的相对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将全部精力用在安全行车上。
(二)要注意锻炼身体。有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驾车出行,身体已经锻炼得差不多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驾驶室的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加之驾车动作单一,运动量很小,与主观的有意识锻炼身体有很大的差异。只有不断参加各种室外活动,才能有效地增强肌体各种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每天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有氧锻炼,而出车前适当活动几分钟最好,也可利用停车间隙,在车外做一些深呼吸或上下蹲起,这样更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强肺活量,使精力更加充沛,再驾车时不会感到疲劳。
(三)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注意力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女性驾驶员在穿着上,应注意不戴有沿的帽子,因为帽沿影响视线;不宜穿高跟鞋驾驶;也不宜穿裙子,以保证正常的驾驶动作不受影响。
(四)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除了驾车之外,还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不断增加生活的情趣,这样可以转移因长时间驾车而产生的压力,有效地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如果除了驾车什么事也不做,脑神经会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使有意识放松自己,也不容易。只有多一些爱好和情趣,才能尽快地把注意力转移和分散,而一些高雅的爱好,如读书、听音乐、下棋、养花、收藏等都能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较快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驾驶员开车很辛苦,特别是长途行车更容易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行车安全非常重要。长途行车不应超过2小时,中途应休息,发现自己困了,应立即休息,下车活动活动,用凉水洗洗脸,千万不能硬撑着。切勿带病出车,身体不好时,人的精力、视力、判断力都容易下降,极易发生事故。
(六)要保证足够的营养。驾驶员工作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营养跟不上,对行车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平时应多食用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不应多食用高脂肪食品,这样容易产生高血脂、高血压,从而影响安全行车。
综上所述,驾驶员必须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加强道德修养,以健康的驾驶心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