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生产现状分析

2013-06-25白晓峰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丹参药材栽培

白晓峰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全国丹参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体现中药特点的丹参药材规范化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访问方式,对全国栽培丹参产量大的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8省21个样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结果掌握了主要的商品产地,栽培规模和栽培方法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相同品种丹参不同地域差异较大,因此从栽培和商品量对丹参药材划分5个一级区系。结论栽种时应因地制宜,在规范化的模式下,就区系栽培带地理标志的商品。

【主题词】丹参 产地 生产状况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64-01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症,一直为临床常用中药,也是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320多个中成药的原料。目前丹参的商品药材主要分为野生丹参和家种两类。文献报道丹参药材的来源涉及植物有丹参、甘西鼠尾、滇丹参、南丹参、三叶丹参及其变种或变型等十余种(含变种、变型)。同时丹参也存在小叶型、大叶型、单叶型、皱叶型和白花丹参等一些种内变异。随着其用量的日益增大,其品质问题也备受关注。为此,我们近两年来对全国各地丹参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供教学、科研、生产参考。

一、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生态调查方法,采用样地调查和访问调查,根据药材收购信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标准,每主产区至少设置两个。样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现地测定。同时走访当地中药企事业单位、收购站、农业局和药农,考察丹参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栽培品种、物候期、栽培技术、栽培面积和产量等。

二、调查结果

从丹参生态环境调查中,大部分的地貌为山地和丘陵,地域性异质程度高,分异程度表现在多样化系数值大,丹参的生态适应性较强。

1、野生丹参的生态环境丹参的生态适应强,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部分省区。从市场调查来看仅山东平邑、沂南、莱芜,河南卢氏、灵宝、活宁、嵩县,武当山等地有少量野生药材商品。通过对主产区四川、河南、山东和陕西野生丹参调查,其生态环境情况见表1。

2、栽培丹参的生态环境对全国丹参商品的产地进行了调查,各生产地的生态资料见表2。

3、丹参的栽培品种和技术丹参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0%。其根系发达怕旱又忌涝。生长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笔者按照古今河道水系和农作制,把丹参栽培区分:① 吕梁山—黄河系:包括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流域,主要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上游地段;② 太行山—黄泛系:指下游历代黄泛区;③伏牛山—桐柏山系:指秦岭延伸的伏牛山—桐柏山区域;④泰山—沂蒙山系:指泰山延伸到沂蒙山的丘陵或山地;⑤ 四川盆地丘陵系:指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地区。其中伏牛山—桐柏山系、泰山—沂蒙山系、四川盆地丘陵系是传统认为的道地产区。

4、病虫害与防治技术丹参的病害连作后的尤为明显,根结线虫危害最常见、最普遍。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选用高效同时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药物。

此外,丹参的虫害主要有蚜虫、银纹夜蛾、棉铃虫、蛴螬、地老虎等。常采用4.5%高氯氰1 000~1 500倍液或25%高氯辛3 000~4 000倍液防治。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丹参药材的社会需求较大,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丹参栽培面积不断增大,生产区域也得到扩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个产地丹参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妨碍了丹参产业化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品种类型以栽培地植物表观性状(叶形和小叶数)确定。大叶型:叶阔卵圆形,小叶3~5枚;小叶型:叶长卵形,共端渐尖,小叶5~7枚;野生型:指就地引种,驯化时间不足5年;白花型:指丹参中花冠颜色呈白色的类型。南丹参叶形较长,小叶7枚。

1、优质品种的繁育研究滞后药用植物的优质品种选育严重滞后是中药生产中的共性问题,调查发现大部分地区采用种子育苗,结合分根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方式引起种苗的质量差异较大。也有部分地区采用“分根+芦头”的无性繁殖方式,已导致四川中江的大叶型丹参向不育系退化。郭宝林等研究表明四川居群内遗传比较相似。分根和芦头繁殖方式属无性克隆,而种子繁殖是有性繁殖,存在基因交流,无性繁殖对丹参总体质量最好。目前在陕西商洛,河南部分地区,山东种植丹参以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居多。因此,丹参的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有待提高。

2、建立符合中药材生产规律的生产模式丹参的栽培历史200~300年,大部分地区仅数十年的历史。目前已有的研究认为栽培丹参不如野生质量好。这就要求加强丹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索建立新的中药材生产模式。如野生抚育和仿野生种植是目前认为较为合理的方式,河南开展的“裕丹参”仿野生种植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给予原产地保护裕丹参, 结合野生特性,将无公害仿野生种植丹参定义:①采撷野生种子选育良种,保持野生性; ② 四面环山、植被覆盖率>60%、海拔>260 m地域种植,保持适生性和道地性; ③ 造防护林,恢复植被,隔离有害物质和病虫害,一律使用有机肥,保持安全性和优良性。这为体现丹参药材生产规律的生产模式探索具有一定价值。

3、连作障碍问题严重,降低了药材产量和质量各个采样点与主产区统计表明,重茬种植丹参在产量和质量上降低较大,植物抗逆性(旱、涝、虫病)降低。重茬丹参90%以上存在产量下降、外观粗糙、须根增多;连作一年者现象较轻,随年数增多而加重,甚至死苗,根腐烂,大量线虫寄生。针对连作障碍问题,各地种植者总结出:更换栽种丹参的地块,与其他农作物轮作或者套种;均衡营养元素,合理施肥或使用生物肥料等措施缓解连作障碍。不同耕作方式下丹参连作障碍情况。

另一方面,连作障碍引起道地产区迁移如山东蒙阴-岱崮-沂水周是丹参传统道地产区之一,连作障碍造成当地改种水蜜桃。如不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解决连作障碍的技术措施,连作障碍将造成中药GAP基地建设和认证的浪费。难以调动药农积极性,既保证药材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商品流通量。

参考文献

[1]赵魁,郭晓恒,宋杰,王睿婷,杨新杰,林贵兵,严铸云,全国丹参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论文网,2011,03

猜你喜欢

丹参药材栽培
本草园——丹参
草莓的立体栽培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治神经衰弱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丹参行情在震荡中上升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