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市区图书馆古籍文献的传承和保护

2013-06-25王丽洁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保护图书馆

王丽洁

【摘 要】如何保护、管理、利用好祖国的典籍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从而顺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使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能,就成为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工作。

【关键词】古籍文献 图书馆 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57-01

古籍文献是记录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所谓古籍,一般是指1911年以前历朝的刻本、写本、抄本、稿本、活字本、拓本,另外,1911年以后的影印、排印的线装古籍,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书也属于古籍。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历经岁月风尘、世事沧桑变幻,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再生的文献资源。尤其是其中的古籍善本弥足珍贵,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所独有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学术价值、文献价值等特殊价值,历来被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如何保护、管理、利用好祖国的典籍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从而顺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使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能,就成为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工作。

一、古籍文献的现状

古籍作为特殊的文献,不仅其内容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其形式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不会再生,只能一点一点在减少。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古籍文化遗产。据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献收藏单位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留存的古籍数量在2700万册以上,而大量存于民间的古籍,还未进行统一的普查登记,保守估计数量在3500万册到4000万册以上。

历经了战乱、天灾与动乱而幸存下来的古籍文献,目前却由于日益恶劣的环境维护不力而毁坏严重,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将导致前功尽弃,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绵延数千年的古籍文献,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古籍文献的保护

古籍保护就是为延长古籍寿命所采取的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古籍作为民族文化遗产,除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古籍保护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作用。古籍文献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是不能重演的。古籍文献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经流失、毁坏,就难以复原。因此,保护好古籍文献,防止古籍文献自然损坏至关重要,是各县市区图书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改善古籍保存环境

古籍文献中绝大多数是纸质文献。纸质型文献天生娇贵,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光线、温湿度、有害气体、灰尘、霉菌、虫害等的侵害,是纸张老化、腐烂,甚至流传过程中的过度摩擦都会导致纤维的絮化,从而影响它的使用寿命,这一切无一不是致命的伤害。因此,要想使古籍文献不受或少受侵害,就必须从以下诸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科学保护。

(1)温、湿度的控制。温湿度是影响古籍文献重要的因素。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直接损坏古籍文献,而且会加剧光、尘、虫、霉等因素的破坏作用。有资料表明,如果室内温度控制在14度-24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的话,可以有效地限制纸张的质变,防止霉变和害虫的侵害,较低的温度可以减缓纸张的老化速度。经济困难的图书馆,书库因无恒温、恒湿等现代化设施,可采用人工控制温、湿度的方法。库房最好选择二楼以上通风及门窗密封程度好的房屋,按时做好温、湿度测量、统计、分析,总结书库温、湿度变化的规律,及时采用自然通风的方法调节温、湿度。另外,还可以适当购买些樟脑、干燥剂,选角放置在库房内,以防虫、防潮。有资料介绍,桂林图书馆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采用植物性天然药草——广西金秀大瑶山特产的灵香草放置书柜中驱虫,无毒无害,其味芳香馥郁,香味经久不散,能防蛀散湿,驱虫避蠹,用于保存古籍,效果很好。

(2)控制光源。古籍文献受紫外线照射后,纸张中的纤维素就会受到破坏,同时光可加速氧化纤维的氧化作用,使纸张变黄发脆。因此,书库窗户最好安装毛玻璃或用厚窗帘遮阳,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照明应选择白炽灯,以防强光对古籍的损坏。

(3)保持干净,防止灰尘。灰尘自身带有酸、碱等化学物质,会加速古籍的腐蚀。灰尘也是霉菌孢子的传播者微生物寄生、繁殖的场所,灰尘多古籍就易于发霉长虫。所以有效防止灰尘,也是保护古籍文献的关键。一是库房的门窗要密封完好,书库、书架定期打扫,地面保持干净不起灰尘,有条件的除尘可使用吸尘器,无条件的定期用软毛刷清洁古籍表面的灰尘。二是管理人员入库应穿专用鞋,尽量减少外来人员的参观,如有参观者一律穿上一次性塑料鞋套。

(4)防盗。古籍,尤其是善本古籍,尤为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的价格越来越高,因此古籍被盗、走私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古籍的防盗就成为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关节。一是古籍应有专人管理(最好是两人以上),并订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二是古籍书库门窗应有防盗措施,安装防盗门窗,条件许可的应装有自动报警器和监控器。三是古籍出入应有详细记录,除工作人员外,他人不得随便进入书库。

2、加紧开展古籍文献的修缮工作

古籍文献在长期的流通过程中自然老化和人为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如书页开裂、发黄发脆、虫蛀、受潮发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老化和损坏日趋严重,所以各图书馆应加紧开展古籍文献的修缮工作,加快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和交流,使这些破损的古籍图书及时得到修复,以便于更好利用。但是,由于县市区图书馆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开展此项工作确有难度,所以可以通过选派人员到省、地级图书馆参加培训、学习,或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边学边干。

3、加强古籍保护的宣传

省图书馆馆长李西宁说:“古籍保护不是某个单位、某个系统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将古籍保护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公民心中,唤起全民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意识,展示古籍保护成果就成为古籍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应积极开拓文化教育功能,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研讨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古籍保护工作宣传力度,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展示保护成果,培养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

4、加快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

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既能保护古籍文献,又能充分利用古籍资料,是最有效保护古籍的途径之一。古籍文献数字化,主要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大型数据资源库,藉以揭示古文献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古籍文献数字化的相关技术也日渐成熟,且取得的成就十分突出。由于县市区图书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均未达到利用现代技术保护古籍文献高度,因此,可求助于省、地级市图书馆,借助他们的力量,经专家鉴别,对那些孤本、珍藏本及有价值的古籍文献采用现代技术作成缩微交卷或录制古籍文献全文数据库等手段进行保护,这样既可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又方便读者。

5、统筹规划,建立古籍保护中心

由于县市区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尚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此古籍得不到长久有效的保护,以致使之老化日益严重,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所以,应该统筹规范,加大投入,建立地区古籍保护中心,对于那些收藏古籍数量不多的县市区图书馆,可以考虑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将其所收藏的古籍统一“寄存”古籍保护中心集中保存、管理,所有权仍归原单位所有。在保管上实行一馆一处单独存放,这样既达到古籍保存目的,又有利于资源共享。

总之,那些浩如烟海的曾经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籍文献,迭经岁月的涤荡流传至今,因此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去保护,使之传承永久。在综合国力增长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公众的认同参与和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勉力以赴,一定会使中华古老文明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世伟 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

【2】孟娟 保护古籍守望文明—山东省“四位一体”创新古籍保护模式 中国文化报

【3】李晓 保护古籍文献 传承历史文明 图书馆报

【4】战雪雷 保护珍贵古籍 传承华夏文明 中国财经

猜你喜欢

保护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