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实践基地创新教育研究与实施

2013-06-25兰建军伦向敏关硕曹生现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我院阶段基地

兰建军 伦向敏 关硕 曹生现

【摘 要】为培养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学院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在探索基地建设和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组建“一个团队”、依托“两个平台”、实施“四段式”培训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字】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创新实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77-01

1 引言

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出的历史性要求,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程院校研究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我国较多高校中还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各大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1]。为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各大高校在相关的教学建设和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2,3]。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相应的实践创新基地[4,5],给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和场所,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我院在2007年开始探索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以老带新的形式,逐渐行了高、中、低年级学生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动团队,建立了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经过5年的创新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已把我院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为我校大学生实践创新示范基地。

2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1 基地建设基本历程

我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007年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制作研究室”;后期购置实验设备,扩大研究室的功能,增设了“机器人研究室”、“建模仿真研究室”和“网页开发研究室”。经过3年的建设和资源整合,2010年挂牌成立了“自动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优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改进激励政策,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2012年被遴选为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示范基地。

2.2 基地活动场地设置

基地现有专用研究室面积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学生人数70人,配有专、兼职指导教师13人。实践基地全年(含节假日)面向全院学生开放,每天开放16小时,如实验需要等特殊情况可申请24小时开放,可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研究室配有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所需的计算机、实验设备和相关工具,保证了大学生常态化的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需求。

2.3 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基地采用院长负责制,实施导师聘任制和学生选拔制。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场地资源及人力资源基础上,逐步优化和完善实验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同时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老带新的形式,建立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

2.4 基地鼓励政策

为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工作,学院制定了《创新实践基地导师管理、考核和奖励办法》,并对教师取得的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奖励。学生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选拔、考核和奖励办法,保证了学生参与学生科技活动积极性。如在智能车和电子竞赛等知名赛事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的学生,在本专业保送研究生推免中,对于符合推免条件的学生,可优先录用。

3 创新实践教育方案实施

创新实践基地以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实践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开展嵌入式微机、电子制作等科技实践活动,以各级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竞赛等主要赛事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创新实践教育培养模式。

3.1 创新实践教育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探索,我院已经形成了组建“一个团队”,依托“两个平台”,实施“四段式”培训的创新实践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团队”是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组建成高、中、低年级学生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动团队,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为辅,保证了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两个平台”指实践平台和检验平台,学生通过完成创新实践基地设计和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和申报院、校、省各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方式来搭建实践平台;选拔能力突出的学生,把参与将国内外知名赛事作为检测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检验平台。“四段式”培训是指为了保证基地成员在大学四年中都能到对应的培训和锻炼,基地把学生划分为“入门阶段”、“实践阶段”、“检验阶段”、“提升阶段”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

3.2 针对性技能培训

为了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外科技实践能力,基地对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保证学生在基地的创新实践教育不断线。“入门阶段”针对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开展电子电路的基础培训,使学生具备参加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实践阶段”选拔具有一定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实践阶段”的学生正式进入学院实践中心,通过导师、学生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指导关系,开展相关的电路设计、调试和单片机程序设计等环节的知识培训,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后,以院、校、省三级的“三性”实验项目申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检验阶段”针对实践阶段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以省、国家级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知名赛事来对学生能力进行检验。“提升阶段”主要为基地骨干成员提供一个科技活动总结能力的训练,如科技论文写作等形式,同时通过学生大讲堂的形式,为基地骨干学生提供一个向全院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从而进一步烘托和营造学生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

3.3 固定的科技实践活动

基地除了为各阶段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外,还定期组织相关的科技实践活动。依照学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部署,争取“一院一赛”的目标,结合我院自动化和测控两个专业特色,每年承办校级智能车竞赛和电子设计与仿真大赛;协办校级电子设计竞赛和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组织基地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国内外知名赛事,年终进行一次学院年度学生科技活动考核即表彰大会。

4 结论

我院创新实践基地自挂牌成立以来,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课外创新实践教育培养模式。2012年,基地被遴选为我校大学生实践创新示范基地,近三年接纳和培训的学生人数达300多人次,形成了高、中、低年级学生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动团队。学生团队申请的院、校、省级课外科技创新实践项目5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知名赛事中,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50余项,公开发表论30余篇。

参考文献

[1]安连锁,米增强,孙萍茹等.创新教育与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2,(Z1):29-30.

[2]李泽,王巨丰,韦东梅等.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2010,(31):108-109.

[3]杨灿,杨效杰.实验能力与创新性思维关系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15-18.

[4]罗天洪,吴不得,李红.基于硬件在环的创新设计开放实验基地实现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9):116-121.

[5]吴俊林,鲁百佐,刘志存等.构建研究创新型实验基地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4-6.

猜你喜欢

我院阶段基地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我院对视神经萎缩无特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