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K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2013-06-25刘宁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工程测量应用

刘宁

【摘 要】在介绍RTK技术基础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采用RTK测量设备在道路初测、道路定测方面中控制测量、中线放样测量上的具体应用。进而说明RTK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RTK;工程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44-02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各地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公路勘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道路工程测量工作要经历道路初测、定测等阶段,用传统的导线测量、传统的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最后还要进行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求碎部点必须与测站通视,而且每台仪器一般要求至少三到四人操作。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不能满足快速、准确、高效的要求。现在用RTK技术测绘地形图不仅可以不用布设控制网,而且速度快精度高。同时也能大大提高道路工程测量的效率。

1 RTK系统简介

1.1 RTK基本原理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技术,简称RTK。它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地一个新突破和里程碑。该测量系统主要由一个基准站、一个或若干个流动站、通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的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且将接受到的所有卫星信息(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基准站信息(基准站坐标、天线高等)一起由通信系统传送给各流动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通过无线电接受设备接受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同时自身也采集GPS观测数据,在观测四颗以上卫星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在系统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在进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即可实时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点位的三维坐标及坐标精度指标。

1.2 RTK技术的特点

RTK测量技术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一个以上已知控制点即可工作,这在测区周围已知控制点破坏严重、资料不好收集的情况下不致影响工作。

②直观快捷,可以实时观测、记录、使用测量数据,无需再进行复杂的平差计算。

③定位精度高且点位精度分布较均匀,数据安全可靠,其站间无需通视,每个点的误差均为随机产生,不会向传统测量一样产生误差累积,成果可靠。

2 RTK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2.1 RTK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道路测量时首先在A、B级GPS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测量方式加密一级GPS点,并对控制网的A、B级GPS点和一级GPS点按照水准测量规范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再用RTK技术做图根控制进行线路地形测量。

2.2RTK在碎步地形测绘中地应用

采用RTK进行测图时,速度快,效率高,节约人力。仅需一个人在地物地貌等碎布点上观测3S左右,即可完成一个碎部点的采集,同时可掌握点位精度,用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可不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可同步进行,在GPS卫星受遮挡的地段,用RTK对这一区域附近不受遮挡的适当位置施测成对的图根点,用这对图根点做控制以便使用常规方法采集。

2.3RTK在道路中线测量中地应用

采用常规放样方法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在生产应用上效率不高。公路路线主要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构成,应用RTK技术进行道路中线测量中,在测量前进行坐标转换参数的计算,已把GPS测量结果转换到工程采用的坐标系统,在内业根据设计数据计算出各待定点的坐标,将待定点坐标数据,以及沿线路的控制点的坐标数据传输到RTK设备配置的电子手簿中,有了这些坐标数据,然后只要输入各点的桩号,即可进行放样操作,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如果需要在个直线段和曲线段间加桩,只需输入加桩点的桩号就能自动计算放样元素。

2.4RTK在道路纵、横面测量中的应用

RTK测量时,道路中线确定后,利用中线桩的点坐标和线路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只要在控制点上设置基准站,利用流动站直接测定三维纵、横断面特征点数据,在利用断面绘图软件生成纵、横断面图。常规的中线测量总是先确定平面位置,而后在确定高程。即先放线,在做中平测量。RTK技术可提供三维坐标信息,因此,在放样中线的同时也获得了点位的高程信息,无需再进行中平测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RTK定线测量中首级控制网与中线桩点联系,不存在中间点的误差累计问题,因此,能达到很高的精度,适合高等级线路工程的要求。

可见应用RTK技术进行道路中线测量时,可同时完成传统测量方法的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工作。且RTK测量的所有数据都是测绘地形图时采集的,不需要再到现场进行纵、横断面测量,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

3 RTK技术应用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1优越性

采用RTK进行测绘,不要求点间通视,仅需要在待测点的地物地貌碎部点等待几秒种,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测定碎部点的坐标而且可以知道其点位精度,测完一个区域后回到室内,用专业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各类要素。与传统测量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

①作业效率高,人员少,测量精度高,点位精度分布较均匀,节省费用。不受环境和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地形条件困难、局部重要工程地区等。

②GPS RTK与全站仪相互配合,给野外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它在公路测量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测绘工作者的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

③具备实时性,精度可达到厘米级,流动站利用同一基准站信息可各自独立开展工作,并且实时提供测点三维坐标,现场及时对观测质量进行检查,避免外业出现返工,GPS误差不累计。

④发展前景好。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在各种测绘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GPS RTK技术是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2局限性及解决方法

3.2.1信号强度不够

山高林密,一些“V”型沟底,卫星接收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动态测量模式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使用RTK进行工作时获得固定解非常困难,速度慢且效率低,还有在工作面积大,工程分布广,点与点之间距离远的情况下,受RTK无线数据传输距离限制,需频繁搬动基准站,亦难提高工作效率。RTK测量这一局限性,使我们多数时候很难再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影响了相应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有效完成任务,在RTK测量困难地区,采用GPS快速静态测量方法或传统的全站仪极坐标法来完成任务。

3.2.2误差来源及削弱措施

RTK技术在测量时,有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多路径效应,还有作业的对中误差。作业时需注意一下几点。

1电离层的影响,主要是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或者卫星高度角较小时,这种误差能达到10cm-15cm,在作业时应尽量避免。

2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在树林、河流旁边等地段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3高程拟合方面的影响,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高低也直接影响内插值的精度。

4 工程实例

我单位承担的奎赛一级改高速工程项目,通过RTK直线放样、地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工程放样等多种工作同时开展,在短短的四十天内,完成了超乎想象的工作量,给公路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可靠地测量基础工作保障,受到甲方的好评。

5 结束语

如果说全站仪的应用使传统的测量方法实现了质的飞跃,那么RTK技术的应用则给测绘业带来了一场革命。RTK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定位速度快,实时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及地面连续覆盖等特点,在道路工程测绘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测量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也节省了测量费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测绘局,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S].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

[2]于小龙,胡学奎,GPS RTK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J].测绘通报,2007(10):39-40.

[3]付开隆,韩丹,赵志坚.GPS-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07(2)80-83.

猜你喜欢

工程测量应用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