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吧,比利

2013-06-24懒猫

电影画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史蒂芬德利比利

懒猫

“但是只要一跳舞,我就会忘记全部的事情,然后,就好像一切都不存在了一样,一切都改变了。就像小鸟一样飞翔,就像电流一样。对,就像电流一样。”

十一岁的男孩比利在他的同龄伙伴中应该算是个异类了,当其他的男孩子们都在热衷于足球拳击的时候,瘦弱的比利竟然痴迷上了芭蕾舞。一次偶然的机会,比利成为了芭蕾舞老师威尔金森舞蹈训练班上的一名新学生,但每次辅导班50便士的支出对于正处于“非常时期”的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比利的父亲和哥哥是英国达拉谟郡艾灵顿矿区的两名矿工,低廉的工资收入、超负荷的工作促成了矿区工人的大罢工,比利的父亲和哥哥也加入了庞大的罢工队伍。而就是在这个让全家人无比闹心的节骨眼儿,比利却痴迷上了芭蕾舞。父亲和哥哥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了,父亲更是表现出了超出比利预想中的愤怒。在兴趣和现实的权衡下,比利选择了继续坚持被他人视为“娘娘腔”的芭蕾舞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利的舞蹈天赋也在他平日的练习中逐渐展露了出来,威尔金森老师鼓励比利去参加皇家芭蕾学校的甄选,同时为了帮助比利入选成功,对芭蕾舞有着同样热忱的威尔金森决定为比利提供免费的“一对一”辅导。

比利的舞蹈梦想一开始只是单纯的个人爱好,但随着他舞蹈技艺的积淀和纯熟,比利用灵动的舞姿征服了对芭蕾舞“嗤之以鼻”的父亲。比利的父亲决定想尽一切办法筹钱送儿子参加皇家芭蕾舞学院的面试,终于在攒够了路费之后,比利带着艾灵顿这一偏远小镇居民的“贵族梦”出发了。要知道在这一小镇生活的许多底层劳动者是没有机会大谈自己的理想蓝图的,而跳出一片新天地的比利正是艾灵顿“草根”阶层对个人精神追求、向往的一个典范。

《跳出我天地》除了比利这一绝对主角,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或大或小的“骨架”支撑作用。比利的哥哥外表看似玩世不恭,其内心也有着和音乐有关的梦想(比利也用到了哥哥喜欢的那首I Love to Boogie作为练习的背景乐),身为底层家庭的长子,音乐之于比利的哥哥也仅是一种排解生活压力的消遣。在影片中有一段很长的镜头用来描述比利的哥哥因为屡次参加罢工运动而被警察追逐的场面,从比利哥哥敏捷地奔跑到最后被警察用白色的布袋抓住的过程中,导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骨子里极其渴望摆脱现实束缚的大男孩形象。直到比利的哥哥看到了为比利的舞蹈梦想而一筹莫展的父亲时,比利的哥哥也就此妥协了——为了弟弟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辙,为了支撑一个鲜活的舞蹈梦,比利的哥哥和父亲重新回到了压抑的矿工岗位中。影片中的另一个着墨甚多的人物形象当属比利的父亲了,这个外表冷酷而内心善良的父亲相信也触动了不少观影者的泪点。“我是为了比利,他可能正是一个天才!”犹记得比利在圣诞夜将一支舞蹈跳完时惊诧的表情,也难以忘记父亲在花尽心思为儿子筹集路费时坚定的眼神儿,还有父亲和家人一起等待面试结果时揪心的表情……亲情永远是无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年后的比利在皇家剧院腾空而起的那一支天鹅舞,无疑是比利献给双鬓苍白的父亲的最好的答谢礼物了。

比利的故事可以看成一部很好的励志题材电影了,不过相比于励志题材电影的单一化和沉闷化,《跳出我天地》在连贯、引人的情节中又不乏“英式”的小幽默。儿时杰米·贝尔的表演可圈可点,尽管时隔数年后《丁丁历险记》卡通的原型形象又会让他赢得了不少注目,但真正深植在人们脑海中的依然还是比利这个爱跳舞的小男孩。本片细腻的人物内心感情流露也多亏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从《时时刻刻》到《特别响,非常近》,我们在史蒂芬·戴德利的作品中都能真切地体会出人物内心的纠结点和被情感所左右的言语表达。而提到史蒂芬·戴德利的新作《特别响,非常近》,虽然都是以小男孩为主角的叙事电影,比利这个笑容灿烂的小男孩形象相比于《特别响,非常近》中焦躁不安的、歇斯底里的奥斯卡就显得更为讨喜一点儿了。

想起《超市夜未眠》里男主角本在餐桌上对女主角莎伦说的那段话:“这是你的梦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果自己想要什么,找到目标就容易了。”《跳出我天地》中的比利是幸运的,能在小小的年纪中找到自己的梦想和奋斗的方向,特别地,还能够得到家人对自己梦想的支持和肯定。比利的成功之路当然也离不开自身固执的坚持,要相信的是,我们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中都潜藏着一股朦胧而强大的积极冲力,生命要求我们去积极的生活。如果你也心存梦想,何不像比利一样去“跳跃”,或许一片新的天地就将呈现在你的眼前。

猜你喜欢

史蒂芬德利比利
幸运的“比利”(下)
幸运的“比利”(上)
放飞梦想
洞中防新冠
受宠若惊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